孫志連
摘要: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是一種很有成效的教學模式,但在現實活動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那么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更加有效地運用于歷史教學活動中呢?對此展開了分析研究,作為初中歷史教師,首先要對學進行合理的分組,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其次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內容;再次要做到有效引導,對學生及其學習成果進行科學評價。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學生學習初中歷史大多都是死記硬背,感覺歷史知識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不自覺地產生抵觸情緒。新課程實施以后,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而目前解決這種問題最常用的辦法就是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采用這種模式的優勢就在于其有利于提高學生個體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下面筆者就結合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現狀,并結合多年的相關教學經驗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合理分配小組,明確具體分工
(一)合理分配小組
為了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首先要合理分配小組。那么如何合理分配小組?判斷小組的分配是否合理的標準,在于小組成員是否能夠互相配合、各盡其才,能否使小組這個整體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鑒于此,分配小組時要對小組的人數以及組成人員予以充分考慮。為了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每位學生的聰明才智,保障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合理安排小組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多了反而雜亂。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性格、性別、學習成績、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小組成員,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優勢互補、相互配合。比如適當優等生和學困生安排在一組,活潑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安排到一組等等。
(二)明確具體分工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一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是采用了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但往往只是安排小組學習任務,讓就近的三五個學生組成一組,討論問題,學生并沒有明確的分工,缺乏責任意識,也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除了個別學生,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這種小組學習就顯得毫無意義。因此,教師在分完小組后還需要明確每位組員的分工責任,比如設置一名小組長,讓其負責安排小組成員的任務,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問題:設置記錄員一名,讓其整理小組討論的各個觀點和看法等。“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小組內部井井有條,才能發揮每位學生的優勢,實現建立合作小組的初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內容
教師在確定歷史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歷史事實和選題本身價值,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本選題對學生是否具有價值等因素,安排合理的學習任務。比如要求各小組概括各個朝代的興起原因、建立年代、建立者、輝煌成就、衰敗原因、滅亡時間、歷史意義等,并制作成表格。通過這樣的任務,加強各小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并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水平。又如對于我國釣魚島相關問題的講解,要求各小組收集資料,展開積極討論,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熱情,這對于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實現教育目的具有很大作用。相反,如果忽略了這些因素,只提出一些可以在書本上找到答案、缺乏討論價值的問題,只會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三、教師有效引導,科學評價
教師的教學任務并非僅局限于組織學生成立合作小組,還應該承擔參與者、激發者、導航者以及監督者等角色,因此教師仍需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予以充分了解并進行監督指導,比如指導各小組如何進行任務分配,如何團結其他組員,如何選擇歷史資料,該從哪個切入點看待歷史問題,如何解決同學間的分歧,以及及時糾正其他問題。
此外,保證每個學生都有進步是教學的初衷。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觀察每位學生,因材施教,發現學生的具體特點和個體差異,從而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使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比如對于一些不積極的學生,教師要與之加強溝通,了解其不愛學習的原因,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同時,對于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優異表現予以肯定態度,對于小組的討論結果予以正確評價,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培養興趣,讓每位學生都對歷史課程產生濃厚興趣。
新的教育階段離不開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新一代的成長離不開新型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盡管在現階段的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何運用好這一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還需要我們這些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包義華.莫讓“合作”流于形式:對初中歷史合作學習的有效教學探究[J].學苑教育,2014(9).
[2]千翊.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3(34).
[3]毛良明.探析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4(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