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高
摘要:作業設計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不僅可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通過作業可以發現學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展開有效的指導教學。初中生物作業設計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創造性思維和提升科學探究方法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生物;作業設計;有效性;重要性
生物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是服務于課堂教學內容,擴展和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視野和實驗興趣,使得學科素養和探究能力獲得有效的發展。初中生物作業主要是為完成生物學習任務,恰當的設計和精細化的組織有利于初中生積極主動完成作業,創新的作業設計形式有利于全面激發初中生生物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基于課堂教學內容來設計科學和有趣的課后作業,設置情境化的生物實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自主和思維活躍,自由的學習時間和有效的作業完成有利于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綜合培養。教師在設計生物作業時要符合新課程教學大綱標準,把握課堂教學重點內容結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理解層次進行有效的作業設計。
一、結合生物概念理解設計基礎作業
初中生物學科作為一門知識性學科,生物概念的理解對于知識的應用作用巨大,作業設計應該考慮到這一層面的需求。初中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感興趣的內容往往是有趣的生物現象和操作性的實驗探究活動,缺乏對生物概念的理解制約了初中生生物學科學習質量的提升。生物概念的作業設計應當以概念的區別和對比作為設計思路,把相似或者是平行的概念加以區別,引導學生仔細區分不同概念的意義,使得初中生可以深入理解概念背后包含的深刻內涵。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于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建立了起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例如,在初中生物概念作業設計時教師應該突出概念對比和區別原則。如在作業布置中以區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差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的特征等等,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盡量把生物學科中相似的概念雜糅在一起,使得初中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查詢資料和進行深度學習,形成一個符合自己的學習規律的方式,有利于對生物概念的理解。
二、結合生物結構原理設計描述作業
生物學科的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生物的形態結構、生長發育規律和原理是學科教學最核心的內容,作業設計更應該涉及描述性作業,來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和表達能力。生物學科是一門以觀察為主的學科,對探究實驗的觀察記錄、生物現象的認真描述以及和不同內容的區別都需要有細致的觀察能力。教師要布置課后觀察作業,通過實際體驗幫助初中生理解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概念,同時初中生在觀察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足夠的趣味性,激發出學習的積極性,使得生物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
例如,在初中課堂教學學習了“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以后,教師可以布置切實可行的觀察描述作業引導學生親身實踐。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小區或者是家中一盆花的開花發育過程,進行簡單的記錄,描述出花的結構特點和開花過程。學生在細致的觀察記錄中會體會到不同的花開花期限和成長歷程都是有區別的,花的形態和數目特征也各不相同,學生的描述記錄過程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生命現象的興趣。
三、結合生物核心素養設計思維作業
生物學科最核心的教學內容無非是核心素養的教學,課后作業設計中蘊含有思維發散的作業,有利于初中生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的培養。作業設訓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擴展,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更加具有好奇心和思維活躍度,對于初中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得初中生可以不斷進行創新和思維提升。開放性的思維作業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針對一個具體的題目教師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方案,使得初中生在廣泛查閱資料和收集信息以后進行驗證實驗,不僅可以促進初中生思維發散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還可以培養初中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是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的本質需求。
例如,在初中生物學習“種子的萌發”課時內容后,教師可以設計引導初中生自己創造培養條件來培育綠豆芽。初中生的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意義重大,學生經過資料學習會懂得綠豆芽培育所需的具體條件,有效利用家庭中的設備和資源進行創設,同時規范化的實驗需要有科學的記錄,每一階段綠豆芽的發育狀態和成長規律學生都應該詳細記錄,逐步提升自己生物學科的核心能力。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師必須要不斷優化作業設計,使得作業可以一定程度上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生物學科核心能力。作業設計是依據實際情況而靈活變化的,作業量、作業難度和作業完成方式都應該是教師進行深入了解后制定出的最優方案,有利于初中生生物知識的積累和實驗技能提升。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