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灶平 (蘇州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
社會已經進入新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對農產品的需求正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消費者對綠色低碳、新鮮、質量可靠的農產品需求越來越大。物流連接著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人們不僅關注農產品的綠色生產和消費,也很關注農產品的綠色物流。農產品綠色物流不僅能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優良的高附加值農產品提供重要保障,也能減少農產品物流運作中對環境和生態的破壞,實現農產品高質量發展和物流可持續發展的統一。農產品物流企業是農產品物流環節的實施主體,但實際上企業決策往往更多地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忽略了環境和生態的重要性,不會主動推進綠色物流。因此對農產品物流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動力機制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
國外關于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研究主要在綠色物流與綠色供應鏈應用實踐上。Samir K.Srivastava[1]指出建立在綠色供應鏈的基礎上農產品物流才更可持續。Den Ouden,Zuurbierc[2]創新地提出了食品供應鏈,強調鏈上企業合作的重要性。Nieholas Kalaitzandonkes[3]提出發達國家農產品供應鏈,主要涉及生鮮供應鏈、食品供應鏈、冷鏈系統、農產品物流等領域。國內對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宏微觀方面都作了廣泛研究。宏觀方面:張立國、程國輝[4]總結歸納了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研究方面的進展,指出農產品綠色物流是研究的重要方面。馬麗榮[5]指出農產品綠色物流的基礎是建立農產品綠色物流體系。孫曦、楊為民[6]構建了農產品綠色物流體系。許紅蓮[7-8]認為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綠色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和政策法律法規對農產品綠色物流非常重要。并從金融的角度,探討發展綠色金融來支持農產品綠色物流。微觀方面:丁華[9]指出了影響農產品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約因素,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占金剛[10]以海南省鮮銷農產品物流企業為研究對象,指出發展問題現狀,并對其績效進行評價。楊平[11]研究國內農產品物流企業聯合與合作的必要性,提出發展農產品第三方物流和農產品供應鏈物流等措施。曹小英[12]提出了農產品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建立了農產品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模型。
綜上所述,盡管對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研究國內外取得了豐富成果,但對農產品物流環節運作的主體:農產品物流企業研究較少,鮮有對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的動力機制分析研究。本文從農產品物流企業的角度出發,構建企業推進綠色發展的動力機制模型,闡述運作機理,厘清障礙,提出應對措施,以期對企業綠色物流發展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
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動力機制是指推動農產品綠色物流系統形成和發展的各種內外動力要素,以及這些要素對它產生的作用方式。
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動力機制的研究對象就是在農產品物流企業推進綠色物流過程中,推動其形成和發展的各動力要素和要素間的作用機理,以及影響這些機理的利益群體間博弈的系統總和。其本質是揭示利益相關者的差異化動力及外部環境所產生的不同動力與農產品物流企業推進綠色物流進程間的內在聯系。
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行為實質上是一種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化改善,目的在于幫助企業優化配置資源,降低物流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和綜合競爭力。
在農產品物流企業推進綠色物流進程中,動力機制由內生動力機制和外生動力機制組成。內生動力機制指在企業內部產生的,促使變化發展的力量,表現為經濟利益、差異化競爭、企業倫理;外生動力機制來源于企業外部因素,表現為政府規制、消費者需求和競爭者動力。
1.2.1 內生動力機制
農產品物流企業是推動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的關鍵主體,其推進綠色物流的內生動力機制是企業內部產生的,促使變化發展的力量。具體表現為經濟利益、企業倫理和差異化競爭優勢。
(1)經濟利益。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長期利潤最大化,經濟利益是企業決策首先要考慮的核心要素。面對綠色革命的新時代,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來實現。一方面加強和上游供應商的戰略對接,協同運作,對農產品物流環節的包裝、加工、冷鏈儲運等增值運作,起到保障農產品品質、延長了生命周期、提高了附加價值的作用,不僅能獲得可觀經濟效益,也能收獲良好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通過對整個農產品物流網絡和站點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對載運工具節能減排等整個物流全過程中的綠色化,將會大大降低企業物流運營成本,節省物流費用,降低經營成本,同時也降低了物流運作中的環境和生態成本風險。
(2)差異化競爭。現階段農產品物流的企業大都數是中小型物流企業,面對巨大的農產品物流需求,企業間競爭激烈[13]。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農產品綠色物流系統,通過綠色物流來取得相對競爭優勢,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獲得社會更多的品牌美譽度和認可度,贏得客戶;另一方面根據農產品本身易腐性、易損性、品質差異大等特殊特點,為確保農產品的品質,保障新鮮度,通過創新產品形式、物流模式、銷售渠道等方面,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農產品物流服務,從而提高市場占有率,建立企業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3)企業倫理。企業倫理超越政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要求,能在更高層次上應對企業發展與環境、生態的關系[14]。一個有倫理道德的企業,一定是綠色活動的實踐者。農產品物流企業對農產品實施綠色物流,不僅能延伸農產品的產業鏈、價值鏈和增值鏈,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承擔著社會和環境責任,能夠影響和改變企業組織和成員行為,產生綠色企業文化,根植于企業的血液里,這是企業可持續、內涵式成長的基石。
1.2.2 外生動力機制
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的外生動力機制來源于企業外部環境,表現為政府規制、消費需求和競爭者動力。
(1)政府規制。綠色物流具有正外部性,農產品物流企業推進綠色物流不能僅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為了彌補市場自身調節的缺陷,政府需要通過制定相應的規制制度,對農產品物流企業開展綠色物流,制定規章制度,在資金、信貸、稅收等方面大力支持,幫助企業內化正外部性,監督和激勵企業綠色物流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推進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有序發展。
(2)消費需求。消費者的需求決定了企業生產。農產品是人民群眾生活的必需品,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人們普遍追求綠色、新鮮、無公害的農產品。此外,隨著環境、能源、生態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給人類的生存空間帶來巨大挑戰。消費者對企業綠色發展的行為越發認可,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巨大。因此,對農產品物流企業來說,推進農產品綠色物流,才能占據綠色需求的有利地位。同時也有利于打破農產品綠色壁壘,獲得國際貿易比較優勢[15]。
(3)競爭者動力。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綠色行為受競爭者的競爭策略影響。從單個個體來說,短期內,企業推進農產品綠色物流,需要專門冷藏冷凍等設施設備,需要綠色物流技術的導入,增加了企業成本壓力,短期可能會出現企業內部不經濟現象,但從長期來看,先進行綠色物流的農產品物流企業能在成本節約、資源獲得以及市場份額上超越競爭者。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新時代下,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企業所在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如果農產品供應鏈內的農產品物流企業,能整合上下游企業,積極推進農產品綠色供應鏈,自身和供應鏈上的企業的競爭力都會顯著增強,這是獲得競爭優勢的利器[16]。
1.2.3 動力機制運行機理
農產品物流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外生動力共同作用于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實踐。內生動力是企業開展農產品綠色物流的根據,外生動力是企業推進農產品綠色物流的條件。外生動力只有通過外部環境優化推動內生動力機制發揮作用。內生動力的核心動因是市場供需的矛盾[17],這是推動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的核心力量。
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服務的供給與市場需求的矛盾引起企業內生動力機制發揮作用,即經濟利益、差異化競爭和企業倫理,促進企業優化配置資源,使得農產品物流企業向滿足市場需求的綠色物流發展方向演進;而外生動力是農產品物流企業推進綠色物流變化發展的條件,當政府規制、消費者需求和競爭者動力和企業綠色物流方向一致時,就能加速企業綠色發展。反之就有可能成為前進動力的阻力。
根據上述分析,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的主體包括政府、消費者和競爭企業。參與主體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上,互相博弈,選取對自身最大化利益策略。
農產品物流企業對農產品的綠色物流行為,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在政府沒有對企業綠色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和激勵的情況下,實施農產品綠色物流的企業只有通過提高服務價格來使其外部性內化,這勢必會增加農產品的售價。而事實上,消費者很難通過外觀識別企業提供的大多數農產品是通過非綠色物流還是綠色物流獲得的,而往往價格差異是唯一的判斷標準,這導致沒有實施綠色物流的農產品物流企業也會通過提高服務價格來搭便車,獲取額外利潤。
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策略有實施綠色物流和不實施綠色物流;消費者的策略有支付高價和不支付高價。設企業實施綠色物流消費者支付的價格為P,企業成本為C,消費者收益為U,企業不實施綠色物流的成本為消費者收益消費者不認為企業實施綠色物流支付的價格

表1 企業與消費者間的博弈矩陣
從表1博弈矩陣,用畫線法得到 (U'-P',P'-C')為納什均衡。即博弈的結果是農產品物流企業不實施綠色物流,消費者也不愿意支付高價。主要原因是他們之間對農產品掌握信息的不對稱,理性消費者采取逆向選擇,企業想通過提高農產品物流服務價格手段來內化外部性失效。
兩個同類不同的農產品物流企業間的博弈,僅靠市場機制的調節機制的理性決策是根據對競爭對手的策略預判來選擇最優策略。每個企業的策略空間有兩個策略選擇:實施綠色物流和不實施綠色。

表2 企業與企業間的博弈矩陣
表2博弈的結果是 (P'-C',P'-C')。即企業甲和企業乙都不會首先主動實施農產品綠色物流行動,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主要原因是企業的搭便車行為和消費者對產品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不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反而能獲得高的經濟利益。
在沒有政府監督的情況下,不實施綠色物流的農產品物流企業可以通過搭便車獲得超額利潤。這不僅有損農產品的使用價值,還會增大農產品物流過程中對環境、生態的破壞。當依靠市場調節失靈時,政府的干預可以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政府的策略有監督和不監督,企業的策略有實施綠色物流和不實施綠色物流。設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獲得利潤為R1,政府的監督成本為C,企業不實施綠色物流獲得利潤為R2(R2>R1),企業受到的罰金為M(M>C)。
表3博弈矩陣不存在純策略的納什均衡。因為當政府監管,企業會實施綠色物流;政府不監管,企業不實施綠色物流;當企業實施綠色物流,政府不監管;企業不實施綠色,政府監管。

表3 企業與政府間的博弈矩陣
設X為政府監管企業的概率,Y為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的概率,E1和E2分別為政府和企業的期望收益。由博弈矩陣可得:

農產品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內生動力機制有經濟利益、差異化競爭和企業倫理。但我國農產品物流企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現階段首先考慮的是生存問題,核心考量的是經濟利益,不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會利用對農產品掌握的信息優勢,進行虛假宣傳等行為,逆向選擇,提高服務價格,增加經濟利益,這對實施綠色農產品物流的企業不公平,可能迫使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放棄實施綠色物流行為,即農產品物流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額外成本不能通過提高服務價格的方式僅靠市場配置獲得,這主要原因是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這是導致企業發展物流綠色的內生經濟動力不足的根本原因[18-19]。
農產品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外生動力機制有政府規制、消費者需求和競爭者動力。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需求多樣性和信息不對稱,導致對企業綠色物流的甄別和監督不可持續性,對企業壓力不足。而和同類競爭者博弈時,在缺乏政府有效地監督和激勵的情況下,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致使消費者和公眾利益受損。相比較下,政府的規制是外生動力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針對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的監管體制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導致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外生壓力不足的關鍵原因。
農產品物流企業是農產品綠色物流的實踐主體。農產品企業綠色物流在獲取經濟利益、取得差異化競爭優勢和提高企業倫理的同時,還能滿足消費者需要,增強供應鏈競爭力。首先,選擇綠色設施設備,確保農產品物流運作過程綠色化,如農產品運輸,需要專門的冷凍冷藏和節能環保的運輸車輛,保障農產品質量和減少對環境大氣的破壞;保證環節的包裝材料選擇要減量化、再利用等[20]。其次,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提升農產品運作效率。農產品本身具有易腐性、易損性等特點,對物流效率提出高要求、高質量。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來開展共同配送、多式聯運和加強供應鏈成員的協同,提高農產品綠色物流流通效率。
農產品物流企業發展綠色物流不能僅僅依靠市場化調節,還需要政府干預,彌補市場自制缺陷。一方面,強化對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的制度保障。制定政策措施,在財稅信貸方面向開展農產品綠色物流的企業傾斜,加大激勵機制建設。對不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提高監督水平和懲罰力度,合理引導企業綠色行為[21]。另一方面,加強農產品市場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和綠色物流標準化建設。上述的博弈分析可知,信息的不對稱是引起企業逆向選擇的主要原因,也會增加企業間、政府和企業間博弈次數和成本。要解決這一問題,當前首先要抓緊制定和完善農產品綠色物流指標體系。
新時代,需求決定生產,老練挑剔和前瞻性的農產品綠色需求的消費者,是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的不竭動力。第一,提高消費者環保意識,倡導農產品綠色消費。綠色農產品消費是農產品消費和消費的農產品都是綠色的、環保的和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用消費者的行為來影響企業市場決策。第二,參與社會監督,提升綠色消費動力。農產品綠色消費者需聯合新聞媒體、網絡媒介和公益團體等社會組織,宣傳農產品綠色消費,形成全社會對農產品綠色消費的合力,這會對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形成持續推力。
解決環境生態問題和農產品發展困境的可行和有效的途徑是推進農產品綠色物流。農產品物流企業是農產品綠色物流運作的實踐主體。文章以農產品物流企業為依托,以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為研究對象,運用博弈理論為分析工具。研究結論:農產品物流企業推進綠色物流受到內生和外生動力機制的共同作用,根本動力是內生動力。動力機制的參與主體:農產品物流企業、政府、消費者互相利益博弈,闡述障礙機理,從各自層面提出策略,共同推進農產品物流企業綠色物流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