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聰
摘 要: 我國將軍民融合發展與創新驅動作為重要戰略。構建與優化軍民融合、寓軍于民的裝備科研體系已成為軍民融合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心是迅速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在整體發展過程中落實創新驅動,在達到建設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主創新水平,獲得經濟的健康發展。本文針對這一內容,討論驅動體系的建立問題。
關鍵詞: 軍民融合;創新驅動體系;構建
引言:
我國正在健康持續地發展國民經濟,逐步推進建立創新體系。迫切要制定創新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科技規劃與配置資源制度,加強統籌創新科技。目前正處在改革國防與軍隊的重要階段,主要問題是無法積極提高綜合戰斗力與建設水平,需要貫徹落實強軍興軍策略。因此將創新驅動體系引入軍民融合發展具有巨大意義。
一、軍民融合發展與創新驅動整體認知
(一)主要內涵
創新驅動主要特點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將創新作為核心動力,高度整合各個創新要素,即知識、技術、組織制度等,共同推動經濟迅速發展。
軍隊融合是發展過程中創新驅動的本質,是借助對優化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創新體系的建立,形成最佳的政策與制度保障環境,最大程度共享創新資源,陸續提高國防創新科技的能力,迅速推動裝備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在創新科技與研究前沿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不斷深入融合跨領域行業,開啟道路開拓的新方向,這樣的轉變要求科技創新,科學應用各類資源,構建更廣泛的科技支撐基礎。利用有關制度體系和創新管理模式,結合知識和技術,高度整合資本和物質。因此,對這一問題有效研究還可以通過體制建設和創新環境有效解決,對軍民資源統籌安排,不斷提高創新水平[1]。
(二)主要要素
要想貫徹落實創新驅動,需要對影響這個問題的因素有效明確。具體因素包括:
第一,創新主體。具體是社會實體結構,對創新性能的實體創新要素直接承擔,也是直接執行者。表現出兩方面內容:一是通過分析主體業務活動特點,包含了科研機構、企業和高校,在創新國防科技環節,要求不同主體積極參與。二是通過分析軍民融合情況,包含創新國防與軍隊的主體,也是促進創新國防科技的核心。
第二,結構體系。在發展整體過程中牽涉很多因素,要建立一個科學的結構體系,從而更好控制、應用資源,在各個創新主體間達到密切合作的目標。這一體系實際包括科學運行驅動的銜接技術,科學流轉創新資源。
第三,推動制度。在發展中,應構建對應制度推動各個主體最大程度發揮自身優勢。形成重要作用的制度包括:一是政府與市場補位融合的制度,由其針對市場失靈的內容,政府要及時發揮補位功能。二是融合市場與軍民前提下科學分配利益制度,幫助參與對象公平分配利益。三是協同創新制度,對創新產學研合作產生的問題科學解決。
第四,創新環境。國家的創新科技工業活動密切聯系各種調控政策,對創新國防科技體系、結構等產生重要影響[2]。創新發生環境包括政治體制、運行經濟方式、市場發展特點等。
二、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我國在過去兩年都在大力改革與發展國防科技,對其中問題和發展形勢認真分析,整體規劃科技工業的發展前景,使我國逐步進入軍工強國的行列。通過多年的建設,我國已成為軍工大國。實際表現為:第一,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第二,初步研制與實際需求相符的高科技裝備,并一部分已達到國際水平;第三,形成軍民融合制度,構建研發生產裝備體系,搭建能力水平相對較高的平臺,是可持續發展科技工業的基礎。
但是,我國尚不是軍工強國:一是相較于國際水平,綜合發展裝備情況尚處在“望其項背”環節。一部分主要裝備表現較差,還要較長的發展才能達到“比肩發展”目標。基于我國安全角度分析,應積極研發大量有較高技術水平的裝備,而我國不具備這些能力。二是基于軍事斗爭準備分析,世界近些年來快速發展軍事技術,要直面持續改變的矛盾,需要積極調整作戰模式,更新裝備,集中主要精力發展信息化裝備[3]。三是基于自身基礎能力分析,大多數情況依然受制于人,我國在裝備制造領域,與國外水平差距較大,比如還要進口高檔數控機床,這部分問題也造成我國各個方面的缺陷。
三、系統構建
(一)創新元素
這是最根本的實施創新驅動行為的對象。基于融合角度分析,創新元素對國防與民用領域科學劃分表現出顯著不同,雙方努力彰顯自身優勢,促進了融合發展。基于創新驅動分析,主要包括軍方、高校和企業等,在實施戰略過程中發揮各自作用,分別承擔創新功能。基于系統項目分析,除了以上創新主體之外,還有政府與市場,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在驅動中市場科學配置資源,政府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保證正常開展創新活動[4]。本文試圖劃分創新元素為基本與變量元素,其中,內部元素為企業、軍方、高校等機構,外部元素則是政府和市場,分別發揮調控功能。
(二)結構體系
系統包括各種創新元素,因此要通過有序結構對各個元素之間的合作關系充分協調,科學配置各種資源。通過各個創新元素的職責與彼此關系,建立鉆石模型的驅動體系。
綜合分析,系統中市場發揮了導向作用,其他元素則要認真遵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將需求為融合中心,以市場運作為關鍵方式。在體系中政府發揮調控作用。一方面確定發展國防科技的戰略需求,制定并將國防科技研發需求信息傳遞給各個元素;另一方面,通過制定有關的政策與法律,提供一系列創新資源,對創新市場環境不斷改進,為軍民融合提供各種有利條件。軍方把裝備使用維修需求,通過公開招投標的途徑公布給企業、高校等。在軍民融合過程中企業發揮了關鍵作用,企業在獲得政府與軍方的創新需求以后,根據現代化建設目標選擇與之匹配的項目,以合作聯盟或其他模式研發科技。其中,軍工企業把一部分與軍民融合的技術成功轉換為民用技術,進一步開展較強的競爭,健康發展軍民融合。而實力相對雄厚的高科技民營企業有較強的制度、創新能力等,配合軍工企業開展生產。作為人才與科技培養基地的大學與科研機構,在協同融合各個因素的過程中發揮潤滑功能,加強各方溝通,提供必要支持。特別是解決民營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了軍民融合的可持續發展。
(三)創新環境
這一戰略突出的是科技、體制和人才創新等。因此,也需要從多方面積極建設驅動的創新環境,包括政策法規、技術人才環境等。持續獲得創新驅動進步的重點在建立科學的網絡結構平臺,創造最佳的創新互動環境,對內外部資源協調溝通與交流,迅速產生新科技,有效提升創新能力。同時,借助于技術戰略聯盟等模式,成功轉化創新思想的實際成果。
四、結束語
綜合分析,在國家創新體系中高度融合軍隊創新,協同努力開展軍民創新,初步構建有利于創新國防科技的體制,并與可持續發展軍民融合。貫徹落實驅動發展戰略,應密切聯系社會經濟發展轉型與改革軍隊需求,基于高度的富國強軍的使命,不斷提升認知,拓展思想,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1]賀新聞,侯光明,王艷.國防科技工業的工業化路徑:基于軍民融合的戰略視角[J].科學管理研究,2016(2):50.
[2]杜蘭英,陳鑫.發達國家軍民融合的經驗與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23):126-130.
[3]李海海,苗龍.以軍民融合推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研究[J].經濟縱橫,2016(10):70-74.
[4]王樹年.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J].中國軍轉民,中國軍轉民,201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