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初
[摘 要] 專業評估進一步加強了高校專業建設,優化了專業結構,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本專業對本次專業數據填報工作認真梳理和總結,一方面是為了促進本專業的持續改進與建設發展,另一方面拋磚引玉,為未來要進行評估的專業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 旅游管理;專業評估;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01-0022-02
一 旅游管理專業的優勢、短板和不足
(一)評估中本專業所具有的優勢
第一,旅游管理學專業經過十幾年的勵精圖治和辦學積淀,依托鄭州大學的專業和學科發展優勢,以旅游管理專業系列課程為建設平臺,逐漸形成了校級精品課、校級重點專業、校級重點學科,校級教學團隊、省級品牌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為主體的學科——專業——課程建設體系,經過多年發展逐漸形成省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專業。
第二,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規格、專業定位、課程設置等要素之間的匹配程度較高,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與培養目標的吻合程度也比較高;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的吻合程度較好,學生必修的總學時及各課群(或模塊)的必修學時比例,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時比例,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周數,課程時序關系等都較為合理。課程設置對培養計劃中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需求有較高支持。教學計劃中專業主干課程和主要專業課程對知識和能力需求的支持程度也較高。
第三,質量保障體系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的機制及教學各個環節的質量監控措施比較齊全,涵蓋教學的各個環節、有多角度的評價,質量評價措施及實施情況較好。
(二)評估中本專業存在的短板與不足
第一,還存在個別課程教學大綱不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仍需要與時俱進,根據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市場和企業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與修訂。專業課程中特別是全英課程或雙語課程的教學大綱與其他課程相比不規范,教學大綱的內容也不完整,如《旅游英語》《世界旅游地理》和《客源國概況》。
第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具體措施與實施效果,以及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與實施效果中外籍老師專業人員偏少,中方教師及學生的國際性培訓與交流不足。
第三,專業師生比較高,專業師資隊伍中高職稱和高學歷的比例偏低,高層次教師為零。具有行業經歷專任教師比例也偏低;近四年教師發表學術論文數量較小,引用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教師主持科研及獲得科研獎勵方面以及主持省級以上教學工程項目,獲省級以上本科教學成果獎等方面仍需突破與提升,加強科研工作,圍繞專業發展的需要,整合相關專業的學術力量,形成一個實力較強的學術團體與科研團隊,力爭取得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
第四,學生科研能力較弱,在學生發表論文方面仍需突破。今后,我們除了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也需要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力求在相關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等成果。
第五,教師職稱結構需要進一步提升,目前教研室專職教師中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人數偏少,教師結構有問題,老中青不搭配,學歷結構不合理,博士學歷人數偏少,獲得國外博士學位的更少。
二 改進措施及專業建設發展建議
針對專業旅游管理的專業優勢和存在的不足之處,我們認真梳理,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措施及發展建議。
1 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
以“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指導思想,進一步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對各課程學時進行優化配置,形成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特點的、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本學科(專業)現有基礎、在省內同類學科中所處地位、未來發展趨勢等,明確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方向和重點,組建學術梯隊,建立與學科建設和發展相協調的、有特色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
2 專業的結構優化應落實到課程結構和內容的優化上
首先,在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體系優化上突出我們學校的國際化特色,可以多開選修課,開拓學生的知識面,使之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其次,課程建設上與市場發展接軌,要“接地氣”,增加熱點行業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對學生從事各種行業的經營管理都會有幫助。再次,可增加實踐課程,與企業對接,通過實習、參觀、交流增加我們學生的實踐能力,積累實踐經驗。此外,修訂教學大綱時,除保證合理的開設先后順序,注意避免各課程內容上的相互重疊,或妥善處理一些課程內容的重疊問題外,還需要結合市場時代特征,突出其前沿性、時效性。
3 教學方法應結合專業特點及其定位
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改革傳統教學方式,繼續提高多媒體教學和案例實踐教學的比例,有條件的單班課程,可以嘗試翻轉課堂,沉浸式教學方法,增加泛雅平臺的使用率,從而提高上課效率。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形式多樣的營銷實踐,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旅游管理專業注重以行動為導向,以實操為手段,以動手能力的提高為目標,通過在課堂進行案例分析及參與實際項目的策劃,讓學生參與溝通,動腦動手,使得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掌握了理論知識,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課程特點,專業任課老師組建學生團隊,每組同學人數大概在6名左右,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模擬市場實戰。可以選擇任意產品,面對特定的消費群體,采用任何方式使對方接受自己的產品。而成績考核分為幾方面,比如團隊合作,人員表現,現場互動,突發情況處理能力,以及小組總結等。目前,旅游管理專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18個。
4 凝練學科發展方向,構建建設團隊
在專業建設方面,根據學校發展狀況,在辦好旅游管理學校級精品課程的基礎上,加強其他課程的質量。凝練學科發展方向,構建學科建設團隊,進一步實現了專業的細分化特色。針對學科建設、專業建設以及課程建設之間的關系,我們組織相關老師并聘請相關專家召開小型座談會,找到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濃縮提煉了旅游管理學科的商務策劃管理和品牌管理兩個研究方向,成立了相應的學科建設團隊,組建了相關學科建設團隊成員,形成了人員結構合理的學科建設的梯隊。
5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過硬、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學歷職稱高、教學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師資隊伍;形成一支以專業帶頭人為龍頭,以學術帶頭人為主體,以中青年學術骨干為支撐,結構合理,教學質量較高,具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學術梯隊;組建一支研究方向明確,人員穩定,競爭力強的學術團隊;繼續實行“以老帶新”的傳、幫、帶制度,促進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優化提升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提高職稱結構,主動走出去,到國內外高校進修學習,參加對專業發展有利的學術交流活動。希望學校能出臺相關制度與措施,多引進外籍專業教師;鼓勵教師和學生進行國際培訓與國際交流。鼓勵或要求專職教師多出科研成果,包括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教改論文,特別是省級及以上的科研項目。
6 在人才培養方面,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培養方案的優化、教學內容和手段的豐富、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等為基礎,不斷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在管理方法和實際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訓練,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組織管理、決策、應變和處理人際關系等各方面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7 在科學研究方面,繼續加強各類科學研究工作
鼓勵教師獲得更多省級、市級等科研項目及獎項,力爭發表和出版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專著和教材。鼓勵學生提高學術能力,在相關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教學及科研設施建設方面,力爭建成能夠很好滿足教學、科研需求的設施。儀器設備分配需要學校和院里指定人員進行統一協調,關聯性較強的專業在進行師資分配時最好根據所教授課程來進行分配,這樣可以降低代課率。
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學向應用型轉型,都促使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為中心,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學生的基本素質養成機制,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努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我國及河南省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的復合型高級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覃業飛.一般本科院校如何開展專業評估工作——以桂林工學院為例[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2):29-30.
[2]眭依凡.改進高校教學評估[J].求是,2010(15):52-53.
[3]王貴芬,程華東.淺談高校優勢學科與特色專業的培育——基于互動關系的視角[J].高等農業教育,2011(9):70-72.
[4]陳然,李大勝.以教學評估為核心構建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基于六西格瑪管理理論與方法[J].高等農業教育,2013(3):81-84.
[5]陳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之困境與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4(11):38-42.
[6]潘懋元,王偉廉.高等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責任編輯: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