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夢婷
摘要:共享單車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共享單車行業飛速發展導致了停放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文章對各種城市病,以及目前共享單車停放問題的現狀、產生的原因以及使用者的行為心理和未來的發展態勢進行分析,提出便于對于城市規劃起到促進性作用的對策。研究采用隨機取樣,系統調查,基于統計學基本方法進行相關的數據挖掘分析的方法。通過研究理清了原因,進行了數據定向分析并給出相關解決方案。
關鍵詞:共享單車;停放行為;社會調查;地理信息科學;城市規劃
停放行為是指用戶個人從尋找停放地點、駛入停放區域到關閉車鎖結束用車的整個流程。影響用戶停放行為的因素包括用戶心理、停放要求以及整體停放環境。增強城市道路作為城市基本的公共空間給予行人的安全和舒適感。需要科學分配道路交通時空資源并通過這些措施,達到保障良好的自行車出行環境、發揮自行車交 通優勢來鼓勵和促進自行車交通發展的目的。
一、用戶及社會情況調研
停放行為調研是對目前用戶整體停放習慣的調查研究,主要途徑通過選定具有不同特征區域的不同特征人群進行問卷調研的方式,對于用戶的調研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調研區域
北京作為國家首都,有著得天獨厚的社會資源,共享單車行業的起始發展城市,聚集眾多共享單車公司,由于國家政治中心的獨特地位,因此北京也是國家政策的試驗點,同時也是各地地方出臺相關政策的學習和模仿對象。北京結合北京市城市發展特征在對于共享的單車的相關管理辦法進行研究,準備出臺。
(二)區域現狀
北京市現有共享單車企業13家,累計投放約176萬輛。其中在城區運營的136萬輛,在郊區運營的20萬輛,已回收報廢的20萬輛。(截至2017年6月月底),共享單車投放量巨大,共享單車停放問題明顯,道路旁停放區域無法停車的需要。交通樞紐、商場市場、學校、醫院、大型社區等集中使用區域,因企業無序投放和清理、調配車輛不及時,存在車輛淤積現象,同時存在承租人無序停放問題。
(三)調研方法及數據來源
本文共進行三種調研方法,分別是街頭隨機取樣,根據抽樣調查結果整理歸納,走訪政府管理部門、市政規劃部門和單車運營公司,還有從其他社會研究機構獲取相關信息。多角度,多層次對共享單車停放現狀進行徹底分析。
1. 調查問卷并街頭采訪使用者
在此次調研中,分5個時間段選擇了3個不同地點的路人進行街頭采訪和調查問卷。
調查時空尺度的選擇:
根據共享單車的使用心理,在夏季的使用頻數明顯高于冬季,故而選擇了入夏以來的時間節點進行調查。
第一次為2017年5月5日的王府井大街街訪。王府井大街節假日人流量大,人群種類豐富,東城區在2017年4月開始了共享單車停靠樁的試點。
第二次、第三次分別是在2017年5月10日及5月29日的五道口和中關村地區的隨機調查。五道口是年輕人群的聚集區,周邊設施齊全,相鄰地鐵站,購物中心,各大高校以五道口為中心分布,每天的傍晚開始就會有附近的高校學生,外國友人騎行共享單車大量向五道口地區涌入或遷出,而中關村則是上班族聚集區的典型代表,由于北京市土地寸土寸金,停車位有限,不能完全滿足所有的上班群體進行機動車停放,再加上中關村地區公司密集,樓宇成多層,地表交通壓力極大,所以從臨近地鐵站騎行到公司是上班族最佳的選擇。
2. 采訪交通管理部門——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停車管理中心
為了能夠從管理者的角度了解目前問題的解決難點,與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進行了聯系,目前北京市交委正在牽頭七家部門對共享單車管理規范方案進行制定,并且對于共享單車的問題,停車管理中心是由交委將原先三個部門合并組成,是目前共享單車問題的直接管理者。
3. 采訪城市規劃部門——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對于共享單車目前停放區域嚴重不足問題,城市規劃部門留給共享單車的發展空間的尺度大小、市政規劃中對于共享單車行業迅猛發展的應對措施就顯得至關重要,這些詳細的數據都會作為整體規劃的重要依據手段。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 實地調研分析
在街訪過程中,分別在三個地點隨機抽取了1729位共享單車使用者進行街訪,所抽取的1729位使用者。
1.年齡組成
通過對訪問者的年齡情況進行曲線擬合(如圖1所示),曲線可以近似滿足正態分布曲線變形,大量的受訪者為20~45周歲,為現在科技使用人群,并且為共享單車依賴性較強人員。
2. 數據篩選
按照統計學的原理,以年齡的頻數為權重,去除影響平均年齡的平均數數據30個。即選擇了所收集的數據的98.26%的人員進行分析。
3. 使用者區域選擇及原因分析(如圖2所示)。
在對于三次街訪的結果分析時,使用者的停放習慣卻略有不同,在使用結束后選擇停放位置時,有11.45%的使用者會去積極選擇地面上已經畫線的區域進行停放,而77.21%的使用者則會去停放到其他使用者停放的聚集區域,還有11.37%的采訪者會選擇在目前來說最適合的地方停車。對于停放位置是否合理,使用者基本不清楚。
對于各位受訪者在不耽誤其正常出行計劃時間需求的情況下進行了部分原因探究。
(1)共享單車的堆積區域是易停放,因為在結束行程時,使用者只要在路面進行簡略觀察就可以大致選擇停放區域,而大部分人有從眾心理。久而久之就有可能產生“中國式過馬路”般的效應。
(2)對部分隨意停放的人員,給出的大部分理由是:上班/上學時間來不及了,挑選一個能一下車就進入公司或者學校的地方進行停靠是最為便捷的。但是往往這種情況會把車停在機動車停車位或者消防通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