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揮素質教育的意義尤為重要。對此,首先,教師需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審美興趣;其次,要通過科學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再次,通過審美活動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最后,要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尊重其創意點,充分發揮其想象力,進而增強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5-0063-02
引 言
審美能力是人們在各方面對“美”的辨識和理解。美術作為小學課程中的基礎課程、獨特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審美能力。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會限制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只會簡單臨摹,只能鍛煉模仿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學應從多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調動小學生的審美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在一個人的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興趣可以幫助求知過程中的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持續帶來學習的動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調動學生的審美興趣,挖掘學生的審美潛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設疑答疑、積極鼓勵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
例如,在教學“像什么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相關游戲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教師可以準備一個紙盒,紙盒封閉但是有一個孔可以容納雙手進出,將造型獨特的鬧鐘、水杯、玩具等作為禮物放入其中,課上讓學生伸手摸一摸,并將其畫出來,最后根據繪畫作品選出“十佳禮物設計師”。學生在摸紙盒中的禮物后將其畫出來,通過會對禮物情況的審視、理解,再加上游戲的神秘氛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和審美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審美積極性也會得到提升。
二、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科學的審美觀念是審美能力提升的基礎。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應該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幫助自身心靈成長的審美觀念,進而培養其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審美觀念的引導,幫助學生科學地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的審美觀念。例如,在教學“走進大自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準備欣賞自然的圖片、錄像等,如美麗的山川河流、造型獨特的巖石、大海、四季風景等,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展示,并請學生談談觀看和欣賞大自然美麗景象的感受。緊接著要求學生作一幅名為“我心目中的大自然”的畫作,讓其以藝術形式審自然之美。
其次,審美不僅包括外在美,而且包括內在美,所以教師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審美觀,主要體現在學生對美好事物、事件的評估上。例如,在教學“我的動物朋友”這一課時,教師要突出保護動物的觀念。一開始,教師通過“猜一猜”“想一想”環節讓學生對動物的外形進行審視,再準備一些動物謎語,如“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尖尖長嘴,細細小腿,拖條大尾,疑神疑鬼”等,讓學生猜謎并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可愛的小動物,它們都有什么特點;之后,通過“聽一聽”環節,教師準備一些人和動物感人的故事,如“大象救人”“狗和人”等;最后,讓學生思考自己與動物相處的難忘情景并將其畫出來。這樣的課堂環節,不僅能讓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特點并發揮想象將其畫出來,還能讓學生領悟到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正確價值觀。
三、豐富小學生的審美體驗
美術世界博大而寬廣,美術學習離不開生活、自然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教師需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體驗美術世界的美。
一方面,教師要不定期地將一些名家作畫、藝術器具、民間美術繪畫作品等展示給學生,啟發學生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提高其藝術鑒賞能力,進而增強其審美能力;并且指導學生進行創作,先學會欣賞美,再對美進行創作,這就是審美的作用。例如,在教學“玉石文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鑒賞各種玉雕作品,讓學生掌握鑒賞玉雕的圖案和學習雕刻方法,并簡單向學生介紹玉器的用途;課后作業可以是讓學生使用肥皂、蠟燭等材料進行仿制,進而讓學生了解我國玉器的造型和審美特點,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另一方面,在進行“中國民間玩具”“外國民間玩具”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豐富的社會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多彩的中外民間玩具,如面人、布老虎、草編玩具、紙玩具、木偶、紙青蛙等,讓學生觀察這些玩具的外形特點、制作材料等。其次,讓學生在課下完成玩具制作和繪畫作業。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鑒賞體驗,還可以通過手工制作的實踐方法,增強了學生的審美體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四、尊重小學生的審美個性
小學生有著獨特的性格,在進行美術創作時往往有著獨特的創意點。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需要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創意。教師可以開展一些互動課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和創意,并尊重這些意見和創意,鼓勵學生將其以美術的形式展現出來,提高其創造力和審美個性[1]。
例如,在教學“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己理想的花園創作,以繪畫的方式將想象中的花園景象表達出來。不同學生就會有不同的繪畫側重點,如女生可能會注重船的裝飾與美觀,而男生則會注重船的造型和功能。對此,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船的繪畫創作,并選擇合適的時機對作品進行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其個性化的審美觀念。教師也可以在期末組織班級畫展活動,讓學生自行創作,自由發揮,最后將全班同學的畫作展出,大家一起欣賞。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發揮自主創作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再通過與他人的作品進行對比,加強對個性的理解,進而提升自己的審美個性。
結? ?語
總之,小學美術教育中審美教學是基礎,是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前提。我國美術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應不斷完善,不僅要激發小學生的審美興趣,還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幫助其形成科學的、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念,最后再讓學生進行創作,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劉倩倩. 論小學美術兒童畫的創作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5+17.
作者簡介:祁杰(1988.8—),女,江蘇建湖人,本科學歷,長期從事小學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