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猶如一盞明燈,總能給人們指明前進的道路;書籍好比是一個好友,能在你孤獨寂寞的時候,給你心靈的撫慰。高中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可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的體驗,也可促進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關于整本書閱讀,葉圣陶老先生指出,高中階段應“兼采現代語的整本的書”,新課標對整本書閱讀也有了新的要求。整本書閱讀是相對于“碎片化閱讀”而言的,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整本書閱讀強調的是,學生跳出單個文本或節選文章的窠臼,能在閱讀整部作品中獲得體驗。但長期以來,學生所接受的是短篇、文章節選等作品,對整本書的閱讀方法,學生幾乎一點也不具備,如小說應該怎么讀,散文集應該怎么讀。為此,實施整本書閱讀,首先得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首先,針對不同體裁的作品,學生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小說的整本書閱讀為例,關鍵是讓學生能在掌握基本情節的基礎上,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探究小說的主題。為此,教師一是引導學生學會根據線索梳理情節,二是結合人物描寫方法分析人物,三是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人物原型等對小說的主題進行多方位解讀。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精讀和粗讀有機結合。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乃至戲劇作品,在讀的過程中,學生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內容即可,教師更多的是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深入到文本中,對富有深意的、能帶給學生思想啟迪的句子、段落進行深入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精讀,從而更好地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體驗,促進其精神成長。
新課標明確強調,整本書閱讀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閱讀,并通過撰寫讀書筆記、相互交流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絕對不可以教師的講授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在整本書閱讀實踐中,學生的層次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教師不能整齊劃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分層閱讀方式組織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活動。
首先,學生的閱讀興趣愛好有差異,對于所閱讀書籍的選擇,教師要給學生空間。如有的學生更喜歡讀小說,教師可幫助其選擇小說類作品閱讀。有的學生則喜歡散文,則可選擇散文類作品閱讀。當然,對于書目,教師可提供參考。其次,在閱讀要求上也要區別對待。如對基礎稍差的學生,無論是閱讀書目的數量,還是閱讀中的具體要求(如只要求其通過閱讀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品的內容)都要有所區別,而對基礎稍好的學生,則可要求其讀后寫讀后感。最后,在閱讀方式上要區別對待。如《老人與?!贰都t樓夢》等作品的閱讀,可要求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摘抄后可寫出自己的感悟,和同學進行交流。
實施整本書閱讀,目的是讓學生走進文學的世界,引導學生以課堂中所學的方法去解讀作品,從中獲得思想的啟迪、人生的感悟。結合整本書閱讀的實踐看,一些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關注“量”,而輕視“質”,即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讀了多少書,而對讀的效果的關注度不夠。
加強整本書閱讀,教師要關注學生在閱讀中的體驗,要注重以品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真正走進文學作品。在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解讀時,教師可提供方向,引導學生根據主題展開閱讀,并進行歸納。以《邊城》為例,提供的主題有“風情美”“山水美”“人情美”,在閱讀中,學生可根據不同的主題結合文本語言展開分析。如人性之美,作品是以撐船老人的外孫女翠翠和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展開的,那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人性之美的呢?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作品并歸納出“男女之間的情愛”“祖孫之間的親愛”“鄰里之間的互愛”,圍繞這三個主題,再往下繼續深入閱讀,從而感受人性之美。
高中學生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課余時間少,如果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整本書閱讀難以實施。高中語文教師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而閱讀則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最為重要的途徑。加強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要結合學生實際,多管齊下。
首先,在時間安排上,要采用化整為零的方式。高中學生每天忙于學習,課外時間不多,實施整本書閱讀,可讓學生早、中、晚都讀一讀。如午飯后稍做休息,讀幾頁后再去完成其他作業,這樣不僅不影響學生的學習,也利于學生參與閱讀。其次,要引導學生堅持閱讀,即每天都讀一點,寫一點,長期堅持。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而且要通過有效的評價來督促學生。
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整本書閱讀,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方法上給予指導,通過閱讀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長期堅持才能讓學生從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汲取精神食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