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不僅能提升其語文學習成績,對于其未來的發展也是大有幫助。群文閱讀就是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選擇一個或多個具有聯系性的議題,將一篇文章的教學文本,增加到三四篇,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又能閱讀教學的質量。
在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調查發現,語文課的教學時間大致保持在90~135分鐘。單篇精講課程中,教師只能認真分析一篇文章內容,所以,在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要合理設置授課時間,提前幫助學生做好準備工作,這樣整個教學工作才能有條不紊。
首先,教師可以對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內容進行介紹,比如作者的資料、文章的創作背景、基礎的字詞內容等,幫助學生根據這些知識點對后續文章內容展開有效的預習。學生在完成預習工作后,要及時提出自己的不解之處。其次,由于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選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不用每篇文章都進行精讀,盡可能達到群文閱讀的學習目的,這樣做的目的既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同時對于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也大有幫助。最后,在設計教學流程的時候,教師要了解基礎層級、提升層級和拓展層級三個方面的學生對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看法和意見,讓學生根據教材文章,拿出一些自己在課外閱讀過的相關材料,這樣教師能夠根據大家的分析,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及時進行引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化其學習認識。
在幫助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學習的時候,教師要選擇一個恰當的議題,這項工作直接關系到整體的教學效果。針對這方面的內容,教師不僅要綜合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同時對于當前教學環境下的一些主流觀點,也應該進行切實的掌握,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為整個群文閱讀內容的深入奠定扎實穩固的基礎。當然,教師也需要保持教學的靈活性,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合理調節教學議題。
在群文閱讀過程中,首先,議題要符合相關的課程標準。高考是學生學習的風向標,教師在制定議題的過程中,可以按照這方面的內容展開引導,強化學生的閱讀認知。其次,議題的設計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幫助學生以更為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學習中來。如學習《荷塘月色》,教師不妨選擇“春夏秋冬隨景動”的議題,幫助學生對《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濟南的冬天》群文展開閱讀學習,對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描寫建立相應的認識,分析不同的人、事、物,以此來感悟作者的不同情感。最后,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部分學生的閱讀認識比較深刻,教師也可以鼓勵他們以“小教師”的身份,創設出別具一格的閱讀教學議題,以此來深化師生間的互動性,增強課堂教學的多元性。
在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讀”設定為課堂教學的整體核心。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使群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需求展開閱讀引導,這樣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才能夠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就一些閱讀內容同教師展開有效互動,深化其學習認識,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定出相應的閱讀議題和閱讀目標,為了增強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教師不能過于干涉學生的閱讀思路,除了發揮相應的引導作用外,教師不妨先自己閱讀文章,就群文內容形成相應的閱讀感悟,得出一些比較獨特的閱讀觀念,成為學生的學習表率。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全班學生參與到討論、互動中來,進而得出獨到的學習見解。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要對文章內容進行討論,師生還可以就群文閱讀的方法發表各自的見解。教師要重視不同學習層級學生的反饋情況,綜合實際情況,為后續教學積累更多的寶貴經驗。最后,針對學生的閱讀成果,教師還應該進行相應的引導,比如對于“新聞”這類題材的作品,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群文閱讀的方法,篩選出一些關鍵的信息,了解這類文章的結構特色,從宏觀上建立閱讀學習認識。之后,學生可以根據閱讀學習的成效,展開微觀的總結與分析,精讀文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閱讀學習水平,還可以根據教師講解的內容,試著模仿教材中的新聞內容,編輯出一些具有個人特色的“新聞”,深化群文閱讀的整體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下,針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手段,能夠進一步鞏固教學效果。而教師在應用此類方法的時候,不能過于盲目,應該綜合學生以往的閱讀情況,了解學生的語文閱讀需求,分析群文閱讀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盡可能鞏固整體的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這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