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翔
議論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語文高考試卷中一種常見的寫作文體。然而,學生認為議論文寫作比較簡單,很容易就可以把握寫作要點,如三段式寫法,結果造成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無亮點、新意。基于此,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與水平,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發展,語文教師必須要深入研讀新課程標準,積極組織“以讀促寫”的教學活動,在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培養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從作文寫作方面來看,素材是文章的根基,當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之后才能夠創作文章,從而寫出有個性、有新意、有亮點的文章。然而縱觀高中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情況,大多數學生是把一個論據反復應用在各種議論文之中,以致于文章寫作比較膚淺,同時還存在詞語濫用等問題。由此可知,現如今的高中生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就是積累的議論文素材過少,甚至已經不能支撐自己獨立創作一篇文章了。所以,在進行高中議論文教學時,教師應該組織“以讀促寫”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之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從而支撐其寫作,同時新鮮素材的引用也會為文章帶來新意、增添亮點。那么,教師該怎樣引領學生有效積累素材呢?
語文教材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閱讀教材中的課文,能夠積累許多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對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必須進行引導,要求學生多積累一些好詞好句,認真分析課文結構,然后在寫作時參考,并適當引用。此種情況下,學生不但能夠豐富知識面,提高語文知識應用能力,還能夠支撐其完成議論文寫作,從而創作出有個性的文章。
以“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教學為例,此篇課文的核心思想是告誡讀者,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從善如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意見,有著清醒的認知,同時對自己的不足也要積極進行改正,這樣才可能獲得成功。事實上,這個文本就是“成功”、“虛心”等有關話題作文的重要論據素材。對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反復閱讀,并鼓勵其根據故事情節展開縮寫,幫助學生在文章寫作時巧妙、靈活使用這個論據素材。與此同時,此篇文本具有鮮明的特點,站在總體角度分析,其屬于古典散文,但是其寫作內容又可以轉化為“議論文”結構,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改寫,通過實踐訓練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把握議論文寫作方法、技巧,提高其議論文寫作水平,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課外閱讀能夠延伸學生閱讀面,豐富閱讀空間,使學生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對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學會從課外讀物中積累作文素材,然后將合適的內容轉化為議論文論據。
比如,在閱讀《繁星·春水》時,可以引導學生積累一些句子,如:“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極樂的應許,我要至誠地求著,我在母親的懷里,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此詩將對母愛的歌頌、對童真的呼喚,以及對自然的感嘆巧妙地融于一體,塑造了一個真善美的世界,感情真摯、誠懇,語言風格清新典雅,給予讀者啟發,讓人回味無窮。對此,學生可以整理成素材,然后在“母愛”等有關話題議論文寫作中進行使用,使其成為文章寫作的論據素材,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會增添色彩。
再如,通過閱讀一些真實故事來積累素材,從而使其成為所論證觀點的論據。如陳美麗替夫還債的故事感動全國,2007年,陳美麗的丈夫撲救山火時意外身亡,不僅突然將她丟進了孤苦無助的生活困境,還給她留下數萬元債務。她原本能夠依靠丈夫的死亡賠償金維持家庭生計,但是“欠賬還錢,天經地義”這一信念,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賠償金償還債務的決定。在崇尚誠信的環境下,一位僅僅讀過小學的村婦,教給文明社會誠信可以如此樸素,她的這一行為也被廣大網友稱之為“中國最誠實守信的村婦”。借助于此類故事不但能夠論證“誠信”這一觀點,而且還能夠使讀者高度認同,產生共鳴。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師要以課內外相結合的形式,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這樣學生在面對議論文寫作時才會有文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使寫作內容更為飽滿,從而提升寫作水平。
議論文結構基本分為遞進式結構與并列式結構。然而,大多數學生在寫作議論文時占用比較大的篇幅進行敘事,寫作總體思路不清晰,結構層次不合理。對此,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誘導學生分析文本結構,進一步把握議論文的結構特點,從而使學生創作出結構合理的議論文,提高寫作能力。
以《陳情表》閱讀教學為例,其屬于一篇議論性古文,教師應借助于此篇古文幫助學生學習、分析、掌握議論文基本結構。第一,確定作者提出的論點。“陳情表”一文中的第二段,通過簡短的幾句話揭示出了作者的論點,不管是文章前段的訴說苦情與難情,或者是文章后段消疑情,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表衷情,即奉養祖母。第二,研究作者是如何論證觀點的,如何委婉表達自己無法聽從任命的無奈與苦衷。第三,對議論文基本結構進行總結,然后參考文章結構進行議論文寫作練習,進一步掌握議論文寫作結構。
此外,在閱讀教學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參考經典議論文,比如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等,這有利于學生突破傳統寫作方式,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在寫作時能夠寫出新意、寫出亮點。
在議論文寫作中,大多數學生采用事實論證的方法,引用一個真實的故事論證自己提出的觀點,導致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毫無亮點、新意。對此,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多閱讀蘊含“反證”、“對比論證”等有關方法的優秀文章,使其通過閱讀來學習不同的議論文論證方法,這樣在議論文寫作時就能夠巧妙地使用。
以《過秦論》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分析課文使用的對比論證方法,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指出課文在哪些方面運用了對比,從什么角度展開了論證。如在軍事實力方面,將六國與秦國展開對比;對陳涉、孔丘、陶朱等展開對比。經過分析、探究與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論證方法,這樣學生在議論文寫作時就能夠根據具體要求選擇適當的論證方法,從不同層面去論證自己的觀點,有效提高寫作能力,從而寫出優質文章。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議論文寫作受到了高中語文教師的重點關注。為了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能力與水平,教師要引領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議論文素材,掌握議論文基本結構,學習議論文論證方法與寫作技巧,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