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環境的破壞程度越來越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發展的重大問題。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各國家的一項共識,建筑作為人們生活的基本空間,也應該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哈桑加以貫徹落實。綠色建筑體現人、建筑、自然的和諧統一,代表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原則;發展方向
一、綠色建筑設計原則
1.系統協同性原則
綠色建筑指與外界環境共同組成的一個全新的系統,自身具備更明顯的功能和特點,通過系統中各相關要素和條件的關聯與協同合作,更哈偶的帶動系統的穩定、高效運行。綠色建筑在建筑運行的全過程中,完成多學科領域的共同發展、跨越多層級范圍、涉及到眾多相關的領域和主體,是一項在科學領域支撐下的系統性工程。
2.地域性原則
對綠色建筑進行設計時,應對此地區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進行詳細的研究與分析,了解以上情況的基礎上對建筑設計的策略進行研究,根據建筑施工中的因地制宜原則編制相應的評價體系,更好的促進綠色建筑施工的正常進行。
3.高效性原則
綠色建筑想要將其更好的進行發展,在對資源進行使用的過程中應保證其利用率達到最大化,盡可能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對資源的使用過程中應避免資源浪費的情況出現,減少垃圾的排放,降低其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將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大程度的減小。
二、綠色建筑的設計要點
1.重視整體設計
在建筑工程設計中,整體的建筑工程結構設計的優劣將直接影響綠色建筑的使用性能及成本。綠色建筑設計必須結合建筑工程當地的經濟、文化、氣候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建筑工程整體設計,切勿盲目抄襲所謂的先進綠色建筑設計技術,也不能僅僅著眼于一個局部綠色建筑工程技術或材料的應用,而不顧建筑整體的節能效果。如熱帶地區的建筑工程使用蓄熱墻體和保溫材料就毫無意義,而對于寒冷地區的建筑工程,如果建筑工程窗戶的熱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貴的建筑工程墻體保溫材料,也不會達到建筑工程節能的效果,因為工程中的熱量會通過建筑工程的窗戶快速的消散。為了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將有限的建筑工程保溫材料安置在建筑工程的關鍵部位,而不是均勻分布在建筑工程中,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有些類型的建筑工程,如內部發熱量大的實驗室或商場,沒有保溫材料利于降低空調能源消耗,也會更利于建筑工程節能。總之要從整體出發,綜合分析,合理設計,以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2.注重建筑材料的選擇
綠色建筑的設計顧名思義,對于建筑、裝修等材料的準備具有嚴格性和特殊性,并且相關節能、環保材料的選擇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對于綠色建筑材料的選擇必然不能完全受制于經濟,更多的還應該充分考慮到對于對于節能環保的綠色建筑材料的權衡考量和選擇。這也應該是,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充分重視的。
3.適應當地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
綠色建筑便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在設計當中充分綜合考慮到建筑當地的生態環境,如氣候、水文等,使得建筑物的設計與當地氣候、環境、水文等自然條件相適應。除此之外,還應該充分考慮到當地的人文環境,如歷史、文化、民俗等當地專有的民族文化特色,還要注意到對古建筑的保護等。這些條件的忽略在當前建筑中還是有目共睹的,而綠色建筑設計便理應對此充分重視,設計建設適合當地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綠色建筑物。
4.尊重基地環境
在保證建筑工程舒適性、便利性、安全性、經濟性基礎上,在建筑工程規劃、設計的各個環節有效的引入環境概念,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系統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的規劃,設計時須結合當地地理、生態、人文環境特性,收集有關交通、氣候、土地使用、水資源、能源系統、基礎設施、人文環境等資料,力求做到建筑工程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有效的結合起來,提高人居環境的健康和舒適,最大限度提高建筑工程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確保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5.因地制宜
綠色建筑設計要強調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抄襲,環境,氣候等的差異也使得不同地區的綠色建筑設計策略不相同。綠色建筑設計應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等特點及其它地域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被動式集熱和制冷,從而使建筑工程設計減少因供暖、通風、采光、空調所導致的能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在日照充足西北地區的建筑工程,太陽能在建筑工程中的利用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而對于終日陰云密布或陰雨綿綿的地區,則對太陽能的利用效果不明顯,甚至太陽能在建筑工程中的體現可有可無。北方寒冷地區的建筑工程應該在建筑保溫材料上多投入、多花錢,而南方炎熱地區的建筑工程則更多的是要考慮遮陽板的角度和方位,即防止太陽直射和避免產生眩光對建筑工程造成影響。一種建筑工程適合一個地區的氣候與環境,但是搬到另一個地區,就沒有相應的效果,所以要因地制宜的進行設計,確保所采用的綠色技術確實可行,以實現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6.綠色能源的利用
在建筑工程設計中,綠色建筑主張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利用空調冷凝熱作為建筑工程中的生活熱水的輔助熱源,在建筑工程中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能產生的熱水在作為建筑工程日常生活用熱水,在建筑工程中利用太陽能光電系統來支持建筑工程中的日常生活用電。建筑工程表面材料,通過多功能的建筑工程組織進行呼吸,可凈化建筑工程內部的空氣,并降低建筑工程溫度。形狀記憶合金材料可用于建筑工程百頁窗的調整或空調系統風口的開闊,建筑工程可自動調節太陽光亮,有效的利用綠色能源,促進綠色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三、綠色建筑設計未來的發展
1.綠色建筑設計觀念的未來發展
建立綠色建筑理念傳播、新技術新產品展示、教育培訓基地,宣傳綠色建筑的理論基礎、設計理念和技術策略,促進綠色建筑的推廣應用;提高人們對綠色建筑的正確認識,樹立節約意識和正確的消費觀,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提升全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識。
2.綠色建筑設計技術的未來發展
技術的選擇決定綠色建筑的設計水平,在技術思維模式方面,隨著“節流”技術措施潛力得到進一步發揮,為提高綠色建筑的可持續水平,從節流到開源,如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的基本方向。在技術組織模式方面,以分布式資源系統將取代現有的資源集中分配模式,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將進一步提高。在技術研究重心方面,將以技術創新為主,向技術創新與既有技術集成研究并重的方向轉變,逐步形成以技術集成系統為核心的綠色建筑技術綜合組織模式,技術豪華主義傾向將向更為理性的適宜技術方向轉變。
在設計協作機制方面,基于整合設計思想的設計會商模式將取代當前的專業分割、各行其是的設計傳統,不僅各專業工程師都需要對相關專業的了解,作為組織者的項目負責人更要了解政策的導向、地產開發機構的工作與決策目標等傳統設計領域之外儲多方面內容,以便完成設計團隊的有效整合與溝通。
結語
隨著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世界能源形勢的緊張化,面對巨大的環保和氣候壓力,建筑工程的生態與節能將成為關注的焦點。一些建筑設計師開始在局部領域中應用綠色建筑的理念進行建筑設計,但還沒有真正的推廣。綠色建筑理念所倡導的設計原則及設計要點,往往在實踐中需求多方面的協調,真正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紅杰,淺析綠色建筑與環境保護[J];科技信息;2016.02.
[2]趙海林,淺析城市綠色建筑設計要點[J];現代園藝;2016.33.
[3]王濤,淺談綠色建筑設計的內涵與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20.
(作者單位:伊春林業勘察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