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
【摘要】目的:探討生化檢驗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04月21日至2018年05月07日收治43例肝硬化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選擇43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均進行生化檢驗,且比較兩組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蛋白及血清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Ⅱ型前膠原、Ⅵ型膠原水平。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高于對照組數據,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蛋白低于對照組數據,P值小于0.05。觀察組患者的血清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Ⅱ型前膠原、Ⅵ型膠原高于對照組數據,P值小于0.05。結論:生化檢驗應用于肝硬化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夠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客觀、可靠依據。
【關鍵詞】肝硬化;診斷;生化檢驗
【中圖分類號】R657.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033-01
肝硬化是臨床上較為常見慢性進行性肝病,具有反復、長期等特點,早期無典型臨床表現,可隨著疾病的發展出現肝功能損傷、門脈高壓及上消化道出血[1];若不早期進行有效治療能夠彌漫性損傷肝功能;我院為了探討生化檢驗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選取2016年04月21日至2018年05月07日收治86例受檢人員作為研究對象,見正文描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2016年04月21日至2018年05月07日收治43例肝硬化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選擇43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均進行生化檢驗,且比較兩組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蛋白及血清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Ⅱ型前膠原、Ⅵ型膠原水平。
觀察組受檢人員的男女性別各占例數分別為21例、22例;平均年齡值(51.57±0.89)歲,年齡上限值69歲,下限值35歲。
對照組受檢人員的男女性別各占例數分別為22例、21例;平均年齡值(51.62±0.95)歲,年齡上限值70歲,下限值35歲。
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研究性。
1.2方法
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ml,轉速設置為3000r/min,且對標本進行3min離心,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蛋白及血清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Ⅱ型前膠原、Ⅵ型膠原。
1.3觀察指標
觀察且評估兩組86例受檢人員的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蛋白及血清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Ⅱ型前膠原、Ⅵ型膠原。
1.4統計學方法
處理及分析文中數據可運用SPSS20.0版本的醫學軟件,以P<0.05表示兩組86例受檢人員對比的數據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生化指標
見下文數據可看出觀察組患者的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高于對照組數據,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蛋白低于對照組數據,P值小于0.05。
2.2對比纖維指標
見下文數據可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血清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Ⅱ型前膠原、Ⅵ型膠原高于對照組數據,P值小于0.05。
3討論
肝硬化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疾病之一,同時也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患者早期無典型臨床表現[2],可隨著疾病的發展不斷增加肝臟受損面積,與此同時肝臟的代謝功能可存在持續下降,繼而引起肝脾腫大、牙齦出血等一系列臨床表現,若不及時進行有效診斷及治療,能夠引起嚴重并發癥,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為常見[3.5]。
臨床上一般采用生化指標用于判斷肝硬化代謝情況,于本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血清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Ⅱ型前膠原、Ⅵ型膠原、總膽紅素、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數據,且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數據,P<0.05;與吳連杰等[6]學者研究結果一致;白蛋白主要是由肝臟所合成,一旦患者肝臟組織受到損傷,則會導致白蛋白含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與此同時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水平越高,肝臟組織損傷程度越重;而總膽紅素則可以反映肝臟排泄分泌功能及肝臟解讀能力,一旦水平升高,則說明患者肝功能存在一定的受損現象,故此在臨床上檢測生化指標尤為重要。
總而言之,生化檢驗應用于肝硬化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夠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客觀、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王軼. 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價值探討[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7, 4(26):143-143.
[2]王軍偉. 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及價值探討[J].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7, 6(3):574-575.
[3]尚海晶. 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價值探討[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19):204-204.
[4]趙立國. 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及意義[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9):5808-5808.
[5]張軼. 肝硬化疾病診斷中應用生化檢驗項目的價值探討[J]. 中外醫療, 2016, 35(36):24-26.
[6]吳連杰, 韓麗娟. 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及價值探討[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12(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