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芬

【摘要】目的:探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78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產婦的出血量、成功止血時間、護理效果及臨床結局。結果:觀察組產婦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成功止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的子宮切除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減少產婦產后出血量,縮短止血時間,提高療效,減少不良結局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宮縮乏力;產后出血;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192-01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可能使用縮宮素或者陰道助產等方式助產,或者產婦的產程時間過長,導致在分娩完成后發生出血。產后出血一般指產婦分娩結束后24h出血量大于500ml,出血情況嚴重可能導致產婦死亡,這也是產婦臨床死亡的主要原因[1]。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是產后出血中的常見類型,引發產婦產后出血的原因包括胎盤殘留、產程時間、延長凝血功能障礙等,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病情較為嚴重,不進行及時的止血措施,會導致患者出血過大引發休克甚至死亡。本研究探討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納入標準:年齡<38歲;單胎妊娠;生命體征暫時平穩;符合宮縮乏力性產后的診斷標準,產婦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高齡產婦;雙胎或者多胎產婦;合并有肝、膽、胰、心臟病變產婦。觀察組年齡23-37歲,平均(32.14±5.63)歲;孕周36-42周,平均(39.7±1.3)周;其中初產婦23例,經產婦16例。對照組年齡22-36歲,平均(31.27±6.38)歲;孕周36-41周,平均(39.5±1.6)周;其中初產婦22例,經產婦1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及神志的變化、陰道出血情況及產程進展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 需要對于產婦的心理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準確地對產婦的心理情況進行評估和評價,有針對性地為產婦進行心理護理干預,避免產婦的情緒變化導致的不良情況。需要詳細地向產婦講解整個分娩的過程,針對產婦的心理情況向產婦講解疼痛是分娩的正常情況,它能夠加速產程的進展,而疼痛感覺只有輕重的差別,所以使產婦對分娩有足夠的認識。
1.2.2子宮護理 需要注意對產婦子宮的護理和觀察,及時的清除子宮當中的瘀血。如果產婦子宮下段存在異常收縮的情況,需幫助產婦輕輕按摩子宮,注意按摩時間大約為30分鐘,以便于能夠促進宮縮的效果,幫助產婦將淤血排出體外。與此同時應該重視對產婦難產道的觀察,查看軟產道是否存在有裂傷,如果存在需要及時對傷口進行止血處理,降低產婦的出血量。
1.2.3外陰部護理 當產婦分娩胎兒以后,身體處于極度 虛弱的情況,那么此時免疫力和抵抗力也會大大降低,這樣相對容易出現感染風險。外陰位置因為生產存在的傷口,導致溫度適合滋生細菌,并且適合細菌的增長和繁殖,所以護理人員需要注意對產婦感染的預測,在留置導尿管的同時,要避免出現尿液逆行[2],導致感染情況發生,而且及時對產婦外陰部做好消毒和清潔,對于外陰部殘留的血液蓄積時進行擦拭,并且注意擦拭的力度,要觀察產婦的血液的顏色、氣味和質地。
1.2.4控制出血 助產士需要指導產婦怎樣正確使用腹壓,避免產婦過快分娩胎兒的情況,在娩出胎兒以后,選擇采用宮縮素進行宮頸注射或子宮肌層的注射,首次使用的藥物劑量控制在10u-20u,并且通過500ml的0.9%的氯化鈉溶液進行稀釋之后進行注射,注射的速度控制為205ml/h,每分鐘大約注射80Mu。
1.2.5產程指導 在產程過程中應該鼓勵產婦多進食,同時注意對于營養和水分的補充,夜間分娩的產婦應該注意產婦宮口開大情況,如果宮口開大不足3cm,需要在病房內臥床休息,保證病床的光線,告知產婦臥床休息的重要價值,督促產婦臥床休息。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的出血量、成功止血時間、護理效果及臨床結局。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采用均數±標準差(x±s)、百分數(%)分別表示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行t檢驗及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成功止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的子宮切除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一。
3討論
宮縮乏力是導致產婦妊娠后發生大量出血的主要原因,為了減少出血的發生,應當配合有效的干預措施進行預防。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是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以及產程護理[3],其中健康教育能夠使其了解分娩的相關知識,了解如何進行正確的解壓;而心理護理則能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使其能夠消除緊張、抑郁以及焦慮等情緒,以最佳心態面對分娩;產程護理主要是對產程情況進行觀察,由此避免產后大出血現象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成功止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的子宮切除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將護理干預應用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效果明顯,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孫 芹.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護理觀察[J]. 當代護士,2018,25(25):107-108.
[2]杜曉慧,孟祥鳳,王 琳,等.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臨床護理措施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3(7):89-90.
[3]江海玲. 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