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技師學院 王吉敏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崛起,讓我國由汽車大國變成汽車強國。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職業院校,需要與企業緊密結合,以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作為學習內容,突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培養出來的技能人才能夠為企業所用。筆者以《電動汽車檢查與維護》課程中“電動汽車高壓部件絕緣性能檢查”這一典型工作任務來進行教學設計。
《電動汽車檢查與維護》是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學生對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和電動汽車構造有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新能源汽車高壓部件、低壓附件的檢查維護作業技能。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對電動汽車不同系統進行檢查維護,一方面培養學生正確使用維修手冊、專用工量具和相關設備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規范的操作技能,為今后從事電動汽車維護工作和技術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學習任務“電動汽車高壓部件絕緣性能檢查”是課程《電動汽車檢查與維護》的重要學習任務之一,根據電動汽車維護作業項目及代表性情況,該課程設置8個學習情境,分別為: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中心、電動汽車檢查與維護的準備工作、動力電池系統的檢查與維護、驅動電機系統的檢查與維護、高壓輔助器件的檢查與維護、空調系統的檢查與維護、輔助系統的檢查與維護、電動汽車檢查與維護項目編排。其中,“電動汽車高壓部件絕緣性能檢查”學習任務是結合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的實際需求,參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安全要求》(GB/T 18384—2015)及天津市地方標準《純電動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標準》(DB12/T 674—2016),將“高壓輔助器件的檢查與維護”學習情境中的學習任務進行整合處理,提煉了核心知識和操作技能,緊貼工作實際,對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價值。
本次教學設計以安全、規范對電動汽車高壓部件進行絕緣性能檢查為主要學習內容,通過課前預習交流→課中實施(視頻導入,明確任務→智趣闖關,捕捉信息→把握要點,制定計劃→小組合作,實戰演練→質疑探討,綜合評價)→課后拓展(總結歸納,遷移運用)來設計學習任務,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新能源汽車維修現狀。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車維修業務量日益增大,而高壓系統作為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其絕緣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乘客安全。在實際維護或修理過程中,高壓部件的絕緣性能檢查是汽車維修服務企業一項典型的工作任務,如何安全、規范地進行高壓部件絕緣性能檢查成為維修從業人員必備的專業技能。
二是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新能源汽車維修與傳統汽車維修不同,它對高壓安全操作要求很高,而且不同新能源汽車品牌在結構及控制原理上也有所區別,這就要求學生要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強烈的安全責任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扎實、規范的專業操作技能,還有自主學習、探求新知的方法能力。通過小組討論、查閱維修資料等形式來讓學生掌握車輛結構特點及高壓線路連接關系;通過強化實踐操作讓學生能根據高壓安全作業項目要求及絕緣檢測要點,正確選用防護用品、維護工量具、檢測設備等進行高壓部件絕緣檢查。學生一旦具備了以上核心素養及技能,也就基本具備了解決汽車維修企業實際問題的職業能力。選題價值分析如圖1所示。
為了培養企業需要的合格人才,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根據職業需求確定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大目標。
(1)課前目標。能在課前獨立利用信息化平臺觀看教師微課及學習資料,提前了解學習內容,完成預習作業,總結出學習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2)課中目標。能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學習資料,向同伴敘述高壓部件名稱、功用及端子含義;能以小組協作的方式,結合高壓安全實訓臺架分析出各高壓部件線路連接關系,繪制出高壓系統線路連接圖并描述其充放電關系;能利用學習資料,與小組成員合作制定特定高壓部件的絕緣性能檢查流程方案;能按照工作規程,運用必要的標識和隔離措施,準備現場工作環境,確保操作安全;能按照小組分工要求,根據制定的方案,安全、規范地對高壓部件進行絕緣性能檢查;在學習和操作過程中,服從工作安排,自覺養成5S現場管理的工作習慣;能客觀、公正地進行各環節評價。
(3)課后目標。能在班級微信群中分享整理后的實拍操作視頻,集中遠程聽取企業導師點評,并做好總結與反思;能收集比亞迪E6車拓展任務資料,上傳至“課堂派”教學平臺并進行互動討論。
本次選取的任務來源于企業典型工作任務,教學組織實施參照企業真實情況,構建學習工作站,實現一體化教學。本任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工學結合,能力本位,注重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的學習,讓學生學會獨立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課前主動利用微課指導學習,并搜索查閱資料,獲取學習有關信息。課堂上,通過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教師示范等方式激發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實現線上線下的雙重學習,大大拓寬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主要根據學生特點及預習反饋來確定重、難點內容。
(1)難點(高壓部件及線束的線路連接關系)確定依據及化解方法。難點根據學習內容線路連接關系復雜,學生邏輯思維較弱,分析能力不足等來確定。通過各小組協作討論,結合實物臺架繪制出高壓系統線路連接圖并張貼到張貼板上,通過“大家來找茬”活動指出各組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后,各組代表上臺闡述線路連接關系及充放電走向,來幫助化解難點。
(2)重點(安全、規范對高壓部件進行絕緣性能檢查)確定依據及化解方法。重點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及學生操作規范性不強、動手能力有待提高的特點來確定。通過微課學習,掌握操作要領;通過小組討論,制定操作計劃;通過實戰演練,組間任務互換,組內角色互換的方式加強練習,強化技能,掌握重點。
采用智趣闖關的游戲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學習資源,利用微信、“課堂派”等信息化教學平臺,實現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微課導學、任務驅動、小組協作,“微彈幕”實時互動交流與評價,激發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充分利用“課堂派”教學平臺、手機在線投票、“微彈幕”實時反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視頻連線點評等途徑打造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小組自評、小組互評、企業導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立體評價模式,全方位評價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在教學場地上根據實際工作環境布置具備良好的安全、照明、通風條件的一體化學習工作站,設置集中學習區、分組操作區、信息檢索區等。按組配置實訓整車、高壓安全防護套裝、警示牌、隔離帶、絕緣工具、絕緣測試表等。信息化設備有“課堂派”教學平臺、“微彈幕”、微信、手機、平板電腦、同傳設備、互動式白板、教學一體機、網絡等。并準備微課、學習任務書、作業單、教輔資料、教材、維修手冊、A0紙、記號筆等。
整個教學組織,則采用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后拓展來設計,體現學習任務工作過程化。教學實施流程如圖2所示。
在教學評價上,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企業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課堂派”教學平臺、手機在線投票、“微彈幕”實時反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視頻在線點評等途徑打造多元立體評價模式,做到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企業、學生多方參與評價,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標準企業化,評價方法合理易操作。
本次選取的學習任務與企業工作實際緊密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整個教學實施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是借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混合式學習,提高效率。借助微課、“課堂派”“微彈幕”、視頻同傳等信息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課前讓學習實現線上學習,提前了解任務內容,有目標地進入學習。課中引入“微彈幕”手機在線投票、實時互動點評,學生參與度極高;借用同傳設備實現同步示范與指導;通過“微視頻”實時糾錯、小組合作實戰演練提升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課后通過在線視頻進行遠程點評,實現線上交流學習,拓展提高。課前、課中、課后混合式學習,線上線下互動交流,相輔相成,真正實現課堂翻轉,提高課堂效率。
二是引入企業導師布置任務,跟蹤點評,貼近職場。通過邀請企業導師結合企業工作實際布置任務,更貼近職場。另外,對學生的操作技能進行評價,更符合企業標準。
三是采用智趣闖關的游戲方式活躍課堂。通過智趣拼圖、智趣繪圖、大家來找茬的游戲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在游戲過程中獲取新知,提高了學習實效性。
四是引入“微”評價,實現實時互動評價反饋,打造多元立體評價方式。充分利用“課堂派”教學平臺、手機在線投票、“微彈幕”實時反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視頻連線點評等途徑做到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書面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師生評價與企業導師評價相結合,全方位評估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導致課中獲取信息、制定計劃環節投入時間精力較多;由于實拍操作視頻需要整理,以及企業導師的時間難以確定,故企業導師點評放在課后進行在線遠程評價,評價的深度及廣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進一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課前的交流指導,提高信息獲取的能力;進一步加強與企業導師的溝通與合作,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及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