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魯兵 威海市高區大嵐寺小學
查閱國內有關排球教學以及訓練方面的教育專著、論文、我國現階段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等相關內容,為分析比較提供理論依據。
在研究中走訪排球特色學校,實地考察并記錄了周邊排球運動開展情況,面訪排球專家、體育教師和學生,豐富比較分析的依據。
本次研究活動,首先根據小學體育核心素養內容和差異性教學相關要求設計調查問卷,對被測試者進行調查。問卷親自發放,全部當面收回。
1.針對學生不同身體素質進行差異性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多數的小學生沒有接受正規的排球專項技術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術基礎薄弱,主要變現為:身體素質一般、上下肢協調配合較為困難,無法完成高質量的墊球動作,不能準確找到擊球部位很難控制“反彈力”,導致墊球質量不高。在墊球教學中,應對這些學生加強基礎教學,讓其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來彌補身體素質上的不足。對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應提實際訓練要求,使其接受科學化、規范化的訓練,提高墊球技術水平。
2.針對學生不同排球基礎進行差異性教學
學生上小學之前沒有接觸排球運動,屬于零基礎。從學生掌握單項排球技術墊球、傳球、發球、扣球技術統計顯示,53.8%的男生和51.2%的女生能夠粗略的掌握墊、發技術,且是基本技術掌握比例最大的。男生對墊球、發球掌握情況整體由于女生。傳球、扣球技術性高,女生不易掌握。墊球技術的掌握程度優于其他技術,墊球技術是排球技術的基本技術之一,動作簡單易學。在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沒有接受過排球技術系統訓練,球感較差,且其反應速度、移動速度較慢,耐力較差,徒手練習技術動作可以很好完成練習,但是結合球練習時,就會出現動作變形,不能很好的控制球的方向,無法完成墊球動作。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訓練目標無法完成,極大影響其訓練積極性,形成不良循環。可將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與學習技術較吃力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進行訓練,帶動訓練積極性,克服消極情緒,起到傳幫帶作用。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對關注學生階段性進步,保證學生能夠保持訓練熱情。(見表1)
3.針對學生興趣、性別不同進行差異性教學
首先對學生參加的運動項目選擇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男生的速度、耐力素質突出,喜歡籃球、足球等體育項目,而女生柔韌、協調素質突出,喜歡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項目。說明在運動項目選擇上,男女生存在差異,男生喜歡挑戰性強、運動量大、競爭激烈的運動項目,而女生先選擇活動量小、競爭不太急激烈的運動項目,這主要是與學生的興趣差異以及身心特點決定。
多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愿參加體育運動,或者對排球運動的興趣較低,抑或對排球轉向體育運動不感興趣,只是單純的重視文化課的學習,相反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高,能夠活躍在各種項目之間。鑒于這種情況,在教學訓練中,采取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提高學生運動參與度,以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正視自身差異,正確運用現有身體條件

表1 學生掌握排球技術情況

表2 學生分層練習目標
學生的移動素質差、力量相對薄弱,協調能力較弱,擊球部位不固定進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手臂的“反彈力”,導致難以完接一傳任務。加強學生移動素質及協調能力訓練,通常采用的方法利用靈敏梯,變換腳步移動,結合排球移動步伐進行效果更佳。在訓練控制“反彈力”的教學中,筆者采用的是將訓練場地放置一個標志筐,組間比賽學生在接一傳時將球墊入筐內得1分,先獲得5分小組獲勝,學生參與積極性高于單純的墊球進筐,練習效果較好,且控球能力得到改善。增加力量,改善體能,通常采用俯臥撐、指臥撐提高上肢力量,蛙跳、鴨子步提高下肢力量,立臥撐提高上、下肢力量協調配合。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特點,改善控球能力,提高一傳質量。
2.提高墊球技術訓練效果,增加穩定性
排球是一項競技體育項目,運動員最終需要在比賽場上通過頑強拼搏和充分合作才能取得理想成績。墊球技術主要用于接發球、接扣球環節,一傳到位率高低直接影響比賽結果,所以在平日訓練中需要加強墊球訓練,提高墊球穩定性,從而保證一傳到位率。
3.采用分層互助教學模式激發練習興趣
(1)教學目標分層次。對于第一次接觸排球的學生,先了解學生墊球技術掌握整體情況進行學生分層,進而制定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筆者在課堂教學期間,將學生分成ABCD四個不同層次,每一層次的學生墊球高度都有具體要求,A層有基礎的學生尊重個性化發展,嘗試對墻墊球,并引導其幫助基礎薄弱學生進行練習;BC層學生主要以改正并鞏固動作為主,提高動作穩定性;而D層基礎較弱的學生以鼓勵為主,在同伴的幫助下樹立信心,基本掌握動作即可完成目標。(見表2)
(2)教學方法分層次。在培養學生墊球興趣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要求,因人而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墊球技術動作時,A層學生基礎能力好,對其應提出有難度性的練習要求,D層學生基礎水平、學習興趣、身體素質及接受能力都不如A層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時常恐懼動作不協調活不規范等,同時內心也渴望和A層學生一同進步。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方面首先要給予D層基礎薄弱的學生尊重和諒解,降低難度要求。通過具體練習后學生掌握墊球技術,提倡技術好的學生跟技術差的學生一同練習,實現相互激勵和監督,以此縮短差距,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墊球水平,完成教學目標。
(3)教學形式分層次。排球教學形式不能過于單一,教師應結合現在流行的游戲選擇不同的教學形式,營造一種愉快、歡樂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在學習墊球時,可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最前面學生將球墊給第二名學生,第二名學生墊給第三名學生,以此循環,看哪一組墊球速度快且穩,提高學生的墊球穩定性,通過比賽等趣味性教學也能增強團隊合作。
4.評價手段多元化,促進學生獲得墊球成就感。
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愛好各異,對學生采取分層評價方法。分層評價是對身體素質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體育鍛煉的項目采用不同的標準。比如在墊球的練習中,A級學生要求做到墊球手型、部位、擊球點準確,能夠連續練球10次以上,墊球動作完整、到位;B級學生要求動作基本到位,能都連續墊球7-9次;C級學生動作基本能完成,連續墊球4-7次;D級學生完成動作吃力,連續墊球3次以下。當我們評價標準相對確定后,對于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提前達到標準的學生,即應給予充分肯定,并鼓勵學生向更高的目標挑戰。而對于剛達到分層要求的學生,要通過評價幫助他們找到努力的方向。體育課堂是一個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抓住稍縱即逝是的評價機會,看到學生取得階段相進步應給予及時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研究結果顯示,差異性教學方法在小學排球墊球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對學生學習產生積極作用,提高墊球穩定性,一傳到位率顯著增加,最終促進小學體育的發展,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養成鍛煉習慣,完成體育核心素養運動實踐目標和新課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