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學習的興趣越濃,求知欲越強。因此,在小學數學第一冊中“十幾減8”這節課的教學,我根據低年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和好勝的特點,借助電教投影手段,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積極學習,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來談談教學實踐的幾點心得。
關鍵詞:學習興趣;電教投影;實踐操作
一、 巧設鋪墊,激發求知欲
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很強,新知識往往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教學時必須充分挖掘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有目的地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學“十幾減8”前,先設計這樣幾道鋪墊練習:8+( )=12、8+( )=14等8道題,然后出示題目:8+( )=14,問學生8加幾等于14,學生很快就出,8+6=14,這時老師抓住時機問:“14減8等于多少,你們會算嗎?”在學生似懂非懂的情況下產生求知欲,使他們躍躍欲試,急于探索知識,教師便可順水推舟巧妙地導入新課。這樣,通過鋪墊練習,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架起橋梁。
二、 變靜為動,促進思維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議教師要“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讓學生們把你所教的學科當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課堂上,空洞的說教,干巴巴的講解,學生只是奉命而學,絕達不到這樣的境界。可見,在教學中應根據小學生的好奇的心理特征,運用生動形象的投影教學,把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我把例1的茶杯圖制成活動的投影片,借助幻燈投影手段,將枯燥的畫面內容動態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啟迪。教師演示時,先出示8個白茶杯圖,再出示3個花茶杯圖,問共有多少個茶杯;同時用實線圈把8個白茶杯和3個花茶杯圈起來,表示求茶杯的總個數。在學生算出一共有11個茶杯后,緊接著教師再用虛線圈把8個白茶杯圈起來,表示要拿起8個,啟發學生思考,求還剩幾個茶杯,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很快列出算式:11-8=3。這樣,在由靜態動態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在興趣中觀察、思考,思維呈現出高度的活躍,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想象力得到發展。
三、 動手操作,感知算理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好奇、愛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學具,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操作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步由動作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如:在教學例2擺一擺、算一算:13-8=( )時,我讓學生擺學具,先數出13個黃色圓片,再兩個兩個對齊,一共擺出13個黃色圓片,問;學生從13個圓片去掉8個,應怎樣移動圓片?學生動手把左邊的8個圓片移開,擺的過程是,求還剩下幾位列成算式:13-8=( ),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13減8等于多少?該怎樣想?“因為8加5等于13,所以13減8等于5”,接著,結合圖、式對照,還剩下幾個?(5個)學生一目了然很快回答出得數。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用方塊擺一擺:15-8=( ),然后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這樣,通過一系列活動,全體學生都邊動手邊思考,用學具促思考,用思考指揮動手,這樣的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學生學得生動活潑。
四、 設計練習,培養能力
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優化練習設計,讓學生練得有趣、有味、有思,達到鞏固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使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例如:在鞏固“十幾減8”的減法題時,我設計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四個練習層次:
第一層次:緊扣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簡縮思維過程的訓練,及時反饋信息。通過采用“考一考、比一比”的練習形式,讓學生看黑板上7道“十幾減8”的算式,做到算看式換得數,然后評議誰回答得又對又快。這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第二層次:由具體的擺一擺、算一算過渡到抽象的想一想、做一做,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課本“做一做”第1題根據畫面內容,說出圖意,啟發學生列出算式,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又發展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層次:設計新穎有趣的游戲活動,創設輕松活潑的計算情景,使兒童無拘無束地邊學習邊游戲,享受到計算的樂趣。如:設計做“找房子”游戲:先在黑板上貼著6座寫著號碼的房子,再集6張寫著算式的卡片(13-8,17-8,12-8,14-8,15-8,11-8)一同分給同學,讓這些扮演小動物的同學找一找自己的房子。找對了全班同學就拍拍手,祝賀他找到了新家,這樣,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學習興趣倍增,對所學內容留下深刻的記憶。
第四層次:通過對比練習,發展學生的比較能力。如:計算出結果,找出計算的規律:10-8=,11-8=,12-8=,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找出解題規律,提高運算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人翁的位置上,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興致勃勃,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知識。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使學生品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作者簡介:
郭藝勇,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