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開展的好壞與否,將對學生知識素養、語文能力的形成產生直接的影響。至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積極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將群文閱讀這一形式引入進來,促使學生在局限的課堂中收獲更多,將學科價值發揮到最大?;诖?,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群文閱讀的實踐策略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優化策略
一、 引言
初中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將群文閱讀這一形式引入進來,在拓展學生閱讀視野、提升其思維品質、審美能力、文化素養等方面,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至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地摒棄傳統的思想、觀念,深刻地意識到群文閱讀的內涵、價值、效用等,以此來為語文教學增光添彩,為教學活動持續、順利、穩定地開展提供保障。由此可見,在現階段,對群文閱讀的實踐路徑加以分析,是尤為必要的。
二、 群文閱讀的概述
所謂的群文閱讀,就是將一組文章,以特定的原則、方式組合在一起,以此指導學生閱讀,促使其在閱讀中逐漸地形成自己的見解、觀點等,使其的思考力、閱讀力有所提升。
而在群文閱讀的分類上,其主要包含著兩種關系。第一、“上下行”關系。就是以一篇文章來帶多篇文章,核心文章大多數都以教材課文為主,所補充的文章用于完善背景資料、信息等,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內容、品味作者思想,使其的閱讀程度得以進一步地深化。
第二、平行關系。平行關系是指,在群文閱讀中,教師所選取的文章,在重要程度上是基本一致的,能夠提煉出不同的學習點、重點,學生所運用的學習方法、閱讀方法也可以平行借鑒,其具有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特點,但要求教師在選擇文章時慎重、謹慎,將平行閱讀的內涵、價值等展現出來。
三、 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思考
(一) 巧妙選取文章,推動教學開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圍繞著某一議題,將多篇文章整合在一起,促使群文閱讀的實施,使學生的閱讀體驗得以深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文章的某一主題思想來選取其他文章,也可以圍繞著某位作者、文章的某一寫作手法、表達方法來選取文章,并在最后閱讀多篇、精選文章,使閱讀教學得以持續、穩定地開展下去。
例如,在講解《回憶我的母親》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用群文閱讀的方式,來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以此來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使其的最終閱讀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定一個主題,如“母性色彩”,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選取幾篇閱讀文章,譬如,《麻雀》《偷糧》《血色母親》等,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從動物、人這兩個角度上,去深刻地了解母親對孩子的愛,使學生的學習體會得以深化,將群文閱讀的應用價值展現出來。
(二) 傳授閱讀策略,強化教學實效
在群文閱讀這一模式下,學生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內閱讀多篇文章,可謂是時間緊、內容多。至此,學生在閱讀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瀏覽、略讀、默讀等,但是由于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導致其的閱讀質量、閱讀速度都跟不上,急需教師的引導、幫助等。至此,在這其中,教師一定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傳授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以此來強化學生的閱讀質量、效率,使得閱讀教學更優質、更高效。另外,教師在材料選取方面,也要引起注意。在選取材料時,可以按照同一作者、同一主題、同一類型、同一本書,來選擇,真正地實現以點概面,使閱讀效果得以增強。
例如,在以《故鄉》為核心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就可以為其傳授相應的閱讀策略,使其群文閱讀活動得以有效地開展下去。比如,先讓學生在3分鐘內瀏覽全文;在這之后,再為學生布置任務:“找尋到記憶中的故鄉、現實中的故鄉是什么樣子的?”“文章中共有幾個人?”讓學生在文章標注出來;最后,向學生設問:故鄉的“改變”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在哪里能看到?讓學生掃讀、跳讀、瀏覽等,使其更好地掌握文章內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選用同一主題的文章,如《家鄉的橋》《故鄉的紅薯》等,讓學生對這些文章的類似橋段、寫作手法進行分析、比較,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表達方法、語言特點,使閱讀效果得以進一步地強化。在這樣的模式下,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更加高效、優質,使其在群文閱讀中不會感到吃力,促使其的閱讀能力、語文素養得以切實地提高。
(三) 引發學生質疑,促進思維發展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教師在群文閱讀的模式下,也應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作用,來引導學生質疑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始終思維活躍,使其在閱讀中收獲更多的感悟、知識,使閱讀效果達到最佳。
例如,在講解《桃花源記》一課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感受“歸隱文化”,就可以將陶淵明其他的作品引入進來,如,《歸田園居》《五柳先生傳》《飲酒》等,并引導學生“這些作品雖然辭藻沒有那么華麗,卻都是古樸之風,將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將作者熱愛隱居、渴望隱居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在此模式下,學生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如,“陶淵明為什么如此熱愛隱居?”“他是被迫歸隱,還是主動歸隱呢?”“他的歸隱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在這些質疑提出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使其理解程度得以深化,促使群文閱讀得以真正地落實。
上述三點,都是教師在群文中的可用策略,在實際應用時可以結合具體情境,來適當地調整等,與學生的閱讀特點相符合,使群文閱讀得以有效、持續地開展下去。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將群文閱讀這一形式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入其中,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其在局限的課堂中收獲更多,也能夠促使其實現廣泛閱讀,對其閱讀能力、語文素養的提升有著較大的效用。雖然,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上看,群文閱讀這一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還處在形式主義上,但我相信,只要在大家的集體努力下,一定能完善這些不足,為我國語文教育的總體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唐馨.讓群文閱讀之花盡情綻放[J].數碼設計,2017,6(10):230.
作者簡介:
邵林峰,浙江省臺州市,東方理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