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對教育方面的重視,許多豐富的教育資源也被挖掘。隨著城鄉一體化體系的興起,鄉土資源滿足孩子好奇心、提升孩子創造想象能力的優勢也逐漸展露。本文從鄉土資源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出發,分析現今鄉土資源在幼兒區域活動的現狀,提出提高鄉土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策略,并對如何建造幼兒特色區域環境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鄉土資源;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
在《辭海》中“鄉土”一詞的解釋是“本鄉本土”,顯然鄉土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所謂的鄉土資源就是學校所在區域人文、自然以及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反映人們群眾文化心理且帶有積極意義的一系列教育內容。當前,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已成為豐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新潮,許多幼兒園在開展系列活動時,主要以主題活動的學習形式對鄉土資源進行探索。作為幼兒學習探索的新教材,鄉土資源在區域游戲中的建設也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基于此,鄉鎮幼兒園應充分開發和利用當地獨特的鄉土資源,創設出適宜本地區幼兒發展、并與教育相適應且有特色的幼兒園區域活動。不過,將鄉土資源運用到幼兒區域活動前,幼兒園教師需對鄉土資源的概念與意義加以了解,結合新理念從實際出發,對可以利用的鄉土資源進行挖掘,從而開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兒區域活動。
一、 鄉土資源在幼兒區域活動中的意義
現階段,我國仍處于發展中國家,幼兒園中的孩子大部分來自農村,雖然我國的經濟速度飛快增長,但是貧富差距也尚未得到解決,許多幼兒園的設施依舊得不到更新。鄉土資源的存在不僅可以豐富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能解決幼兒園中教育經費緊缺、教育玩具與材料缺少的問題。也可提升城區孩子對鄉土資源的熱愛,且能帶給孩子煥然一新的感覺,讓孩子親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因此,老師們需充分利用孩子感興趣的鄉土資源,將其與獨特的本土文化相結合,從而獲得寶貴的資源。
二、 鄉土資源在幼兒區域中的現狀分析
(一) 鄉土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由于教育者對鄉土資源的重視度不夠,使得鄉土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最大功能的發揮。許多幼兒園設施較先進,特別是城區的幼兒園,加之教師對鄉土資源在幼兒區域活動的意義不夠了解,或對鄉土資源的認識太過片面,雖然對其開發利用,也只是對自然資源一味的利用,很少利用人文資源。久而久之,大多數優秀的鄉土資源被忽視,其在幼兒區域活動中難以合理利用,鄉土資源的魅力也難以被孩子們所領悟。
(二) 缺少有深度的教育教學目標
現如今,許多教師都沒有接受到深刻的幼兒教育知識便在幼兒園工作,對于幼兒的教學目標也不夠了解,在制定與鄉土資源相關的教學目的時,沒有明確、合理的教育目標。僅僅以提高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為教學目標,限于鄉土資源的表面開展活動,導致鄉土資源在幼兒區域活動的重要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孩子的身心發展也難以得到全面發展。
三、 如何提高鄉土資源在幼兒活動的利用率
(一) 提高孩子對鄉土資源的認識并激發興趣
激發興趣才能讓孩子專注。在幼兒的世界中,萬物都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引力,鄉土資源也毫不例外,此時,教師需對孩子提出疑問,由于孩子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收集鄉土資源,定期的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游玩,讓孩子們對鄉土資源有一定的認識,并借此激發孩子們對鄉土資源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將日常生活中的接地氣資源帶入到課堂中,一并與伙伴們分享。
(二) 利用鄉土資源滲透科學知識
《幼兒同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孩子們的科學探索,要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發現其中的奧妙,使他們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與城市幼兒園相比,農村鄉鎮幼兒園還存在巨大的差距,但農村幼兒園潛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農村的小河邊、土地上、田野里都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可供教學利用。我們幼兒園則利用學校附近農場的農作物資源來開展區域活動,在開展此類活動時我園的教師利用特殊的游戲引導孩子對各類的鄉土資源進行認識,并對農作物生產的條件與過程進行了解,必要時還對鄉土資源進行投放,例如,教師可開展果蔬種植的活動,帶領幼兒進入農場,為果蔬澆水,讓孩子們體驗自主種植農作物的樂趣,讓孩子們對自己所在區域的鄉土資源進行了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三) 利用鄉土資源開展體育游戲
作為一種風土與文化傳承的場所而存在的鄉土自然資源,在中國幾千年農耕文明的國度里,其所附著的風土色彩和蘊含的文化氛圍彌足珍貴且是任何教育內容都無法替代的。幼兒機體各部分發育較快,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和疾病的抵抗力較差,體育游戲能讓孩子主動去鍛煉身體。因此,如何通過盤活各種鄉土資源開展幼兒體育游戲是擺在每位幼兒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實踐證明,充分利用鄉土資源自制合適的體育器材,體育游戲也會因此而生動有趣。例如,我園附近稻草較多,教師便鼓勵孩子們將廢舊稻草制作成自己喜愛的動物,開展追趕動物的游戲,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奔跑能力。又如,小班體育游戲“稻草人和小鳥”:教師扮稻草人,幼兒扮演小鳥(頭戴頭飾)。稻草人說:“稻草人,我是農民的好幫手,小鳥來了請你走,莊稼樂得直點頭。”這時,稻草人邊念邊慢慢旋轉,小鳥則在圈內四散玩,當旗子掠過頭頂時,馬上蹲下,不讓旗子碰到。最后聽到“直點頭”三字后,立即“飛”或“跳”出圓圈。被旗子碰到和最后沒跳出圈的小鳥,均為“被捉的小鳥”。這樣的游戲通過練習站和蹲的動作,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四) 利用鄉土資源灌輸“廢物利用”
幼兒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為把廢物利用的教育價值灌輸給孩子們,教師需私下與家長聯系,讓家長幫助孩子將廢舊物品收集,并合理利用。例如:將易拉罐做成“舉重器”、竹子做成“高蹺”等,都能夠調動孩子的創造能力。
綜上,作為新型的教育資源,鄉土資源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也在區域游戲中注入了一定活力。在實踐探究的道路上我們也漸漸發現鄉土資源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我堅信只要我們在創設情境、鼓勵孩子自主探索、培養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用心發掘,合理利用,鄉土資源便能帶給孩子們煥然一新的感覺,孩子的身心也能得到放松和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焦婧怡.鄉土資源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開發和利用[D].保定:河北大學,2017.
[2]牟眺眺.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科技展望,2016,26(15):190-191.
[3]王曉樊.鄉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行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林雪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實驗幼兒園古雷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