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慧
摘要:文物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擁有著光輝的歷史,鑒證了我國人類文化發展的過程,凝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不但蘊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還傳承著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因此,相關文物保護單位要給予文物保護足夠的重視,合理的開發利用文物資源,發揮文物的歷史價值,使其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契機。目前,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當中,仍然存在諸多的缺陷與不足,嚴重影響著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文主要對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進行論述,并分析了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了幾點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優化對策,期望本文的提出的建議能夠為文化保護提供采參考。
關鍵詞:基層文物 保護工作 現狀 對策
一、基層文物保護的重要性
由于我國有著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各種建筑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隨著時間的年輪不停的運轉,具有標志性的文化古跡遍布中華大地,豐碩的文化古跡不但是歷史的鑒證,而且還體現出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對于考古學家研究過去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诂F代社會,相關部門對于文物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視。加強對文物保護,不但可以傳承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而且還有助于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的素質。此外,合理的開發利用文物資源,使其與旅游開發相結合,能夠更好的實現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將會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進而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1]。與此同時,文物資源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我國文物產業的發展,進而全面實現文物資源的合理利用。
二、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缺乏對文物價值的認識
部分地區基層政府不能夠給予文物保護足夠的重視,缺乏對文物保護意識,甚至部分基層政府片面的認為文物保護會影響其經濟的發展。由于部分文物和文化遺跡在實際的保護過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消耗諸多的人力與物力。然而對文物的保護投入,難以在短暫的時間內得到經濟回報。此外,部分地區忽視了對文物的保護,甚至將文物作為廢棄遺址將其拆除[2]。由于部分地區這種盲目的作為,致使諸多文物遭到嚴重破壞。此類地區并沒有意識到文物對于該地區的重要性,也沒有認清文物的歷史價值,片面的追求短暫的經濟價值,致使該部分地區失去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二)缺乏文物保護意識
目前,部分地區基層文物保護單位,雖然在日常文物保護工作當中取得了初步性進展,但是由于其缺乏文物保護意識,致使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出現。但是,基于整體分析而言,部分文物保護地區出現對于文物保護認識不夠明確,片面的認為文物保護工作是某一單位或者相關部門的責任,而忽視了文物保護是全社會的責任,致使部分基層政府沒有將文物保護工作落實到實處,導致文物保護工作開展不到位。甚至部分地區領導意識到文物保護的價值與意義,但是由于文物保護對于自身的工作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導致此類人員沒有過多關注文物保護[3]。并且將文物保護設定為某一部門的工作,并沒有給予過多的重視,導致文物沒有得到該地區相應的保護。
(三)缺少可行的法律程序
國家雖然針對基層文物保護相繼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基層文物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基礎。但是,在相關法律的審批程序并沒有得到落實,并且相關部門沒有制定較為完善的執法依據,致使部分建設單位在沒有得到相關單位審批的情況下,就按照自身的意愿盲目的進行施工建設,導致相關執法部門執法不及時等問題出現。與此同時,基層文物保護部門或者相關單位,由于信息不暢所致,導致其不能夠及時對文物挖掘作出相應的監督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文物的被破壞程度。
(四)文物保護與旅游業發生矛盾
基層文物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對于促進地區的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在旅游方面取得了部分經濟收入,并且為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但是,部分地區并沒有將還不分資金作為文物保護所用,在文物保護區內任意開發資源,不但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初衷,而且對文物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然而文物的存在擁有著特定的環境,時空特征、時代背景、歷史價值等[4]。這種文物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對文物造成破壞是無法恢復的。
三、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優化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部門之間協調工作機制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并不是某個單位或者某部門的責任,而是全社會共同面臨的責任。因此,在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時,基層政府要發揮其職能,帶領相關單位或者部門共同為文物保護工作貢獻力量。并且做到加強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只有不斷強化交通、國土資源、城建等先關部門的通力合作,才能夠全面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5]。因此,建立完善的部門之間協調工作機制,對于文物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物部門要加強對施工單位所申報的項目進行嚴格審查,并組織專門的人員對施工建設進行全程監督,進而能夠更好的實現文物保護,全面推進文物工作的保護。
(二)加強文物保護人才隊伍建設
文物保護工作作為一項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技術性的工作,其對于從事該行業工作人員要求相對較高。而文物保護人員素質的高低,嚴重影響著文物保護工作開展質量的高低。目前,部分文物保護工作單位員工在實際的工作當中,關于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缺乏專業性的理論知識,無法及時維護被破壞掉的文物。因此,基層文物保護單位,要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團隊建設。定期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升員工的專業素養,提高員工的專業化技術水平。與此同時,基層文物保護單位面向社會招攬全能型人才,不斷充實基層文物保護團隊,提升其整體團隊的素質。
(三)建立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要提升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認識,充分意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提升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同時,相關管理部門要針對當前文物保護的現狀,制定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建立以國家法律為基礎,地方性法規相結合的體系。只有發揮國家法律法規的作用,才能夠使得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有足夠的法律支持。與此同時,作為文物保護執法部門,要加大其執法力度,加大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們參與到實際的保護工作當中。作為執法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嚴厲整治破壞文物的不良行為,依法打擊不法破壞文物的分子[6]。
(四)加強文物的保護利用
在進行文物保護時,文物保護單位要加強文物保護的利用。例如,由于文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文物保護單位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價值,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的特色,合理的開發利用文物資源。建立文物博物館、展覽館,并以當地的文物資源為核心,加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文物資源。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文物資源,而且還能夠發揮文物的價值優勢,為當地創造良好的經濟價值。與此同時,文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有助于當地開展精神文明建設。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物保護工作作為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需要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共同合作才能夠實現。因此,相關文物保護部門在文物的保護工作當中,要加大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宣傳推廣,提升全民對于文物保護的意識,提高全民的覺醒。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促使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得到法律保障。此外,文物保護單位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思想教育,提升工作人員對于文物保護的意識,提高其文物保護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文物保護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常平.試談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03):156-157.
[2]次里農布,農布拉宗.淺談基層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護與人才建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01):206.
[3]傅東雪.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對地方文化建設的積極影響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08):104-105.
[4]付官琴.淺談基層文物藏品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信息化的幾點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05):86-87.
[5]靳忠梅.淺析基層文物保護和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黑河學刊,2014,(01):174+189.
[6]蘇雅文.基層文物保護單位財政與運行管理的對策——以三明市為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32-35.
(作者單位:金羊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