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斌
摘 要:預習是課前準備的有效方式,學生在課堂開展前,基于自己理解的前提下,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個大體的把握,這能夠為有效的學習起到鋪墊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課前的預習引導是為以后的學習打下鋪墊的前提和基礎,對于學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語文課堂能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本文結合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作具體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前預習 教學質量
引 言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做好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引導對于學生的未來學習尤為重要;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做好小學語文課程的課前預習工作,對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預習的過程,又是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的過程;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向學生不斷傳授預習技巧,保證預習效果的不斷提升,并且積極配合老師做好語文學習任務。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預習的意義闡述
1,有利于帶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下,要求老師應該給與學生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充當課堂上的主人,同時,這也是素質教育下的重要教學理念。這就要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課前預習的作用,讓學生明確做好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比傳統(tǒng)模式下老師一遍遍的強調具有更好的效果,這也是實現預期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最后,學生在語文知識預習的過程中,又是實現自我探索的過程,學生通過不斷的預習,才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在課堂學習中,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做到針對性的選擇,實現有所側重,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2,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會對整個學科知識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進而對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涉獵。而學生在全面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又是學生養(yǎng)成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許多老師為了規(guī)范學生的預習,通常會把預習范圍和要求控制在課本上;但是為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老師也可以在做好課本內容預習的基礎上,就教材內容進行有效拓展,讓學生充分了解教材知識背景以及作者詳情,同時,學生也可以在廣闊的語文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中的情感和思想,久而久之,學生才恩能夠夠收獲學習技巧,拓展自己的視野,最終實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穩(wěn)步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有效的預習做好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闡述
1,強化學生的預習意識
首先,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引導者,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前預習的作用,只有老師給予課前預習一定的重視,學生才會隨之提高重視度。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課前預習的意義所在,讓學生主動的進行預習工作;預習是在每天放學后或者課下的時間進行,這個時間是沒有老師監(jiān)督的,所以學生的自覺性就變得尤為重要。老師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做好課前預習的習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保證學習效果不斷提升的前提,并且保證課前預習朝向科學性的方向發(fā)展。其次,老師可以通過列舉一些現實存在的實例來讓學生發(fā)覺預習的價值,如此,學生才能自覺完成預習任務,這也是向學生傳輸教學經驗的過程;通過列舉不同的教學案例:做好課前預習和沒做好課前預習兩種情況,凸顯出預習的效果和作用,才能夠強化學生內心對于預習的重視。最后,為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老師還可以通過親自指點,做好日常備課工作外,落實好預習的指導工作,規(guī)范學生的預習行為,向學生源源不斷的傳授預習技巧;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后的10分鐘用于學生預習,讓學生提前朗讀文章,對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知識進行標注,這樣可以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對于提升學生的預習能力尤為重要。
2,科學合理且適度的安排預習內容
小學階段,不同的學生個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要求老師尊重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的差別,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入手,做好預習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其中,在剛開始開展預習任務時,老師應該保證難度的適度,結合學生的綜合水平,設計一些難易適中的問題;待學生適應預習工作,并且充分把握預習技巧后,在由淺入深布置一些具有難度的任務,如此,才能夠讓學生及時的掌握自己的困惑點,讓學生對所學文章進行大致的了解,如此,學生才能夠更加融洽的融入到預習工作中去。而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老師更應該加以關注,重視學困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消除兩極分化的現象,這也是素質教育下的基本要求。
3,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注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在性格方面都比較活潑,而且思維能力也比較敏銳,在喜歡活潑好動的同時,更容易對于一些新鮮事物產生興趣;這就要求老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注入更多的新鮮性的元素,如此,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小學生往往會對多媒體信息手段充滿興趣,而且現在許多家庭里都有了電腦,所以老師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網絡渠道,讓學生在網上完成一些預習工作,并且完成后點擊提交,將在預習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便可以選擇學生普遍感覺到難的知識,著重講述,提高針對性。
結 語
綜上所述,預習是讓學生提前知悉所學知識的前提和保障,通過一系列預習工作的開展,學生才能夠穩(wěn)步提升預習效率,讓學生自覺主動的進行預習,這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質量,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探析利用預習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 許玉琳. 課程教育研究. 2018(04)
[2] 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 賈巨澤. 課程教育研究. 2014(28)
[3]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 鄭偉杰. 課程教育研究.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