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多,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大。我們高中生作為社會未來發展及國家未來經濟建設的重要人才,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需要詳細考慮如何增強自身的德育教育,提高自我修養,積極吸收先進的思想政治文化,找到加強自身德育教育與自我修養的路徑,以科學的思想道德文化為指引,促進自己成人成才。下面,筆者就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與自我修養的方法展開詳細探討,并提出具體的研究思路,供廣大讀者借鑒。
關鍵詞:高中生 德育教育 自我修養 問題研究
引 言
高中時期是高中生從基礎文化素養向高等文化教育過渡的關鍵時期,是我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與提高自身修養,對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本文所探討的不是學校或者教師以外力介入的方式對高中生進行德育教育,而是在分析當前高中生群體思想、心理狀態的基礎上,如何以高中生為主體進行自我塑造,通過自我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而形成良好的自我修養。
一、高中生思想心理狀態分析
在探討高中生如何進行德育教育時,首先要分析當前高中生思想心理狀態,為找到提高自身道德素質與自我修養提供借鑒。筆者作為高中生群體中的一員,深刻感受到在高中這一時期,我們的三觀認識逐漸趨向成熟,是增長知識才干和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時期。經過筆者研究,目前我們高中生群體的思想心理狀態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獨立性
高中生在高中階段,無論是在個人形式安排上,還是對社會活動與人生方面都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對事情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也有了自己的活動空間。自己的很多事情都不希望家長參與進來,甚至在生活中也不愿意讓家長進入自己的房間。這一時期我們的智力已經發展成熟,思考邏輯逐漸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這一時期產生的情感會與日俱增,很多情感問題都不愿意讓老師和家長發現,面對一些個人問題習慣埋藏心底或者是記錄到筆記本中,情感生活與現實生活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2.不平衡性
伴隨著我們年齡增大,身心發展逐漸向成人靠攏,生理發育趨向成熟,但心理發展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生理與心理、心理與社會關系之間的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較大的不平衡性。在高中生階段,我們心理相對脆弱,做事缺乏理智,容易沖動,在情感方面也是相對脆弱的。有的同學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經常感情用事,遇到考試失敗在心理層面就遭受了重大打擊,一蹶不振,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3.叛逆心理傾向
我們高中生的叛逆心理與盲目崇拜是相對存在的,既有屬于自己崇拜的偶像,在家庭也不愿意聽父母的意見,甚至在學校也不愿意服從老師的管教。青少年時期是我們高中生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叛逆心理傾向。我們在學習生活對小學和初中時期形成的權威觀念會在思想層面給予否定,從聽話乖巧向不服叛逆方向轉變,對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以懷疑的眼光看待。此外,我們高中生對于一些人和事也流露出盲目崇拜的心理,很多學生都崇拜小鮮肉、青春偶像、港臺歌星,校園里存在一定的追星現象。逆反心理傾向和盲目追星導致我們高中生在思想認知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心理起伏較大,缺乏穩定積極的心理。
二、高中生自我德育教育方法
生活與學習是我們高中生最重要的兩部分內容,德育教育與高中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有些經常被人們提起的道德準則都值得我們高中生借鑒學習。例如,在公交車上給腿腳不便的殘疾人和老人讓座,在過馬路時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越線;觀看完比賽或者電影后,隨手帶走自己身邊的垃圾。作為高中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有目的計劃的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積極的為社會發展做貢獻。例如,學校會定期舉辦一些德育教育活動,以德育為主題引導我們高中生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我們可以與周圍的同學開展合作,在班級中設計有關德育活動的手抄報或者是版報,將有關的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展示出我們高中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中生活中,無論是住校的學生,還是走讀的學生,都要遵守相關的道德準則,從自身做起,積極接受先進思想道德文化的引領,在生活中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并將優良的道德習慣滲透到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高中生加強自我修養的方法
道德修養是個人魅力的重要源泉,高中生提高自己道德修養是實現自我修養的前提,良好的自我修養可以散發個人魅力,使自己具備更強的為人處事能力。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修身”放在了首要位置,認為修身是學習生活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做一個文明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高中生”是社會對我們的要求。但是在高度發達的現實社會中,缺乏修養的人比比皆是,有些人亂扔垃圾,有些人言談舉止不文明,有些人在公共場合抽煙等,這些都是自我修養問題。作為高中生,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努力塑造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在筆者看來,我們高中生加強自己的修養要時刻學會反省自己,并對自己每天的思想和行為客觀評價,有計劃、有目的的改正自己的過失。孟子說:“為政、修身以德”,自我修養的首要前提在于塑造自己的德行,學會從自身找原因,通過反省內心,發現自己的過失。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曾在《多元智能理論》一文中提出:“那些反響和自我修養是智力因素極為重要的一環,人善自我反省,能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意識到自己在心理和行為做事上的過失,進而改正。”根據這個論點,我們高中生在可以構建自我修養計劃,將通過反省需要達到的目標以計劃表的方式列出來,可以選擇是自己的道德目標、情感目標、做人目標以及思想目標,這樣能使自己的自我修養需求一目了然反映出來,幫助自己找到自我修養的途徑。
綜上所述,我們高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和自我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清楚認識到自身的思想心理狀態,積極接受先進思想道德文化的引導,使用先進思想塑造自身,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著力健全自己的人格,反省內心,使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 付東濤.德育教育中高中生如何發揮自身作用[J].農家參謀,2018(19):186.
[2] 李春來.高中生德育教育的探究與思考[J].華夏教師,2018(05):29.
[3] 鄭春亮.切實加強高中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06):43-44.
作者簡介:黃詩瑜(2001.09.10—),女,籍貫: 江蘇省張家港市,學校: 張家港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