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重要理念,同時在文化自信方面應得到良好的提升,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和應用,印證了我國的正確發展路線,并且能夠對既往工作不足更好彌補。文化自信的實施,能夠讓中國的文化更好地從世界角度來出發,對于自身的文化魅力有效展現,促使中國的文化發展空間更好地提升。文章針對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新時代 中國化 文化自信
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言,新時代的來臨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我們不能總是按照老舊的思想和方法來建設,而是要對新時代的特點進行高度關注,掌握好新時代發展趨勢,最大限度地創造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積極意義。文化自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衍生產物,同時對于新時代的工作進步,能夠奠定堅實的基礎,全局工作也因為文化自信的提出和落實,能夠取得更好的成就。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表現為相輔相成的關系。
一、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融合形成文化自信的基礎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賦予傳統文化科學文化內涵
我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豐富的,同時經過了上千年的積累才擁有了今天的超高成就。馬克思主義的提出和應用,能夠對傳統文化科學文化內涵,做出更加豐富的定義,并且促使傳統文化不再局限于理論上的內容,而是能夠對實踐工作開展更好的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施,是我國的文化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果。例如,我國在舉辦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不再是按照單純的理論模式來進行,而是會對生活當中的文化內涵、工作當中的文化需求、社會當中的文化體系等,都做出積極的融入與分析,這樣就可以促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施,更容易被大眾所了解,促使將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能夠在內涵方面到科學化的成績,自身所擁有的創造力同樣可以取得良好的鞏固效果。
(二)馬克思主義賦予傳統文化時代要求
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本身而言,還能夠在傳統文化的時代要求方面做出良好的賦予作用,并且對于我國的一些文化產業發展,或者是文化項目的進步等,都提供了較多的支持與幫助。分析認為,馬克思主義賦予傳統文化時代要求,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馬克思主義的提出和應用,能夠在傳統文化的鉆研和探索過程中,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分析和解答。這樣操作的好處在于,能夠讓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層面內容來做出科學的展現,讓大家對不同的文化內涵做出正確的理解,減少了錯誤思想的引導,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傳統文化的時代轉變過程中,既要適應生產、生活的改變,又要適應人們思想的轉變,此種情況下的挑戰是比較多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落實過程中,能夠充分立足本國的國情來完成,不再是按照好高騖遠的模式來操作,由此對于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促進中國文化自信的重拾
(一)推動中國文化走上更高的道路
現階段的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能夠創造出較高的價值,已經成為了不可小覷的力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運用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推動中國文化,走向更高的道路。例如,自從我國成功申請奧運會的主辦權以后,從國內建設到國際交流,再到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一些后續事業、項目的長久發展,都能夠對我國的綜合實力開展有效的彰顯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應用,在于促使我國的優勢得到良好地發揮,在劣勢的彌補速度、彌補質量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現如今的中國力量,正不斷地對世界發展和世界局勢的轉變,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很多工作項目的實施,都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存在密切的關系,而且能夠得到國際上的積極肯定。從這一點來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施,在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能夠促使我國的文化道路,不斷地得更好的創新效果,自身獲得的工作成績夠讓國人更加地驕傲。
(二)完善中國化對文化發展的指引
相對而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施,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提倡的是思想自由,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外部因素影響。例如,曾經的法輪功事件,導致我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速度,遭受到了很大的負面作用,而且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不良影響。此種情況下,必須要堅持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道路,不能出現投機取巧的行為,要最大限度地為中國化指引,做出卓越的貢獻。首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引過程中,要對自身的理念和成績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最大限度的促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系不斷健全,為將來的工作進步,提供較多的肯定。例如,我們在宣傳黨和政府的思想過程中,能夠充分地貼近群眾來完成,不再是按照單一的宣傳方式來開展,這對于黨和政府的地位鞏固,以及國家思想的正確引導,都產生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其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引工作進行,要持續性地開展,單純追求短期效果,并不能創造出較高的價值。
三、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重塑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進
(一)完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系
從文化自信的角度來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內容,為了在今后的文化自信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建議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系不斷地完善。首先,我國的文化本身具有較高的自信度,但是要接受別人的認可,或者是在國際上獲得更高的地位,還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投入較多的努力。首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的展現,要加強實際工作的改進,尤其是大型的賽事舉辦,或者是國際上的問題探討,都應該充分明確自身的立場,要加強中國實力的快速提升、鞏固,不斷地獲得更多的話語權,這對于文化自信的展現與鞏固,均能夠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整體上創造的效益也是非常顯著的。其次,完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系的過程中,對于一些先進的思想和內涵,也要不斷地引入,絕對不能出現固步自封的現象,否則很容易促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行,走向偏差的路線,屆時造成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根本無法在短期內良好地處理。
(二)強化后續保障力量
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文化自信方面的內容和成績,也表現出持續豐富的特點,很多工作的進行都能夠按照預期設想來完成。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的改進,要堅持對后續保障力量更好地化,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組成內容。第一,我國的后續建設工作,既要按照預期設想來不斷地進行,同時也要加強靈活地調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的提出,在于更好地加強中國力量的提升。例如,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是重要的指導思想,同時能夠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擁有足夠的實力以后,才能確保后續力量的供應持續不斷。第二,后續保障力量的改進過程中,考慮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的特殊性,還需要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積極地落實,人才是國家最為根本的競爭力量,也是文化自信的完美展現,應堅持在人才培養手段上保持多元化,這樣才能確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的成績,獲得更好的提升。
(三)促進創新思想發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的發展過程中,目前取得的成績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且并沒有展現出嚴重的不足,整體上的發展是非常顯著的。日后,應繼續在創新思想方面獲得更多的努力。首先,創新思想的實施,對于文化自信的進步,能夠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創新思想可以結合時代發展來完成,促使文化自信體系更加的豐富,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上,都可以做出較多的保障,整體上的發展是非常可觀的。其次,在創新思想的提高過程中,要從長遠的角度來出發,針對思想自身的印證手段做出良好的提升,對于日常工作的一些影響因素深入地把控,從而為思想自身的健全與改進,提供更多的支持與肯定。第三,創新思想的提高過程中,要加強我國文化的綜合展現,無論是大眾文化,還是小眾文化,都應該進行良好地體現,這樣才能促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表現出更加突出的成就。
四、結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是重要的指導思想,也是重要的發展事業,日后應繼續在該方面做出深入研究,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綜合成就,在文化自信方面按照多元化的手段來改進,為國家綜合發展與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相信在未來的工作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可以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何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文化自信[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8,(04):5-9+83.
[2]袁偉達,李長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研究綜述[J].現代交際,2018,(07):224-225.
[3]陳宇翔,張瀟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推進文化自信[J].南京社會科學,2018,(01):138-143.
[4]張明.重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J].理論與改革,2016,(03):13-19.
[5]田克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文化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09):97-102.
[6]楊宏偉.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J].社會科學家,2012,(04):25-28+33.
(作者簡介:孔珊珊,碩士,單位: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民政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