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開展管理工作已成為我國各大教育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為了能夠全面貫徹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各高校需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工作。各高校應充分了解并結合各少數民族的政策及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研究出能夠提升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高校 少數民族學生 管理工作
能夠進入高校學習的少數民族學生必然屬于少數民族學生中的優秀者,以后也必將是能夠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但是在高校中就讀的少數民族學生畢竟在數量上與漢族學生有著較大的差距,且由于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習慣、民族習俗以及思維方式,甚至是語言溝通方面與漢族學生均存在較大的不同,因此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難度。
一、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
(一)文化課基礎薄弱,家庭經濟負擔增加
因為大多的少數民族地區均有自己特有的民族語言,因此少數民族學生進入高校之后面臨的問題首先是語言溝通方面,另外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師資力量較為落后,因此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課基礎和漢族學生存在著一些差距,進入大學之后由于他們缺乏牢固的理論基礎知識,所以會造成很多學科補考的情況,整體成績不甚理想。因為多數少數民族學生來自于偏遠地區,家庭條件普遍困難,同時他們進入大學之后將不再享受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學費減免的優惠政策,那么高額的學費以及生活開銷無疑給他們的家庭經濟增加了一定的負擔[1]。
(二)鑒于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容易形成“小團體”
少數民族的學生大多都能歌善舞,多才多藝,性格豪爽,愛交朋友,但是由于他們從小接觸的生活習俗和習慣等與漢族學生有著較大的區別,因此感覺很難融入到漢族學生群體中。進入到大學這一全新的環境中,少數民族學生往往會和本民族學生舉行一些老鄉會之類的活動,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他們特有的一個小團體,而這種小團體往往是通過高年級的學生代表組織,且每個小團體會按照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地區等形式來劃分,無形中將漢族學生排斥在外。這種小團體無疑也縮小了少數民族學生的社交圈,也不利于各民族之間的友好溝通。
(三)相互矛盾的自尊心和自卑情緒
能夠進入高校的少數民族學生必然是少數民族同學中的佼佼者,而且由于他們有著較強的民族自我意識,特別是涉及到維護民族榮譽的事情,這種民族自尊心就會顯得特別強烈。另一方面,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在高校中的數量有限,且由于自身語言不通、家庭條件等各方面的原因,當他們進入大學這個全新的環境時難免會產生一些自卑情緒。因此,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在進入大學生活之后會產生自尊心理和自卑情緒相互交織、相互矛盾的情況[2]。
(四)缺乏較強的競爭意識和社會就業能力
少數民族學生在自身民族文化的長期熏陶下,認為改變家庭困難和家鄉貧困現狀的主要出路就是上大學,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少數民族學生會感到很大的壓力。但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成績以及社會閱歷等方面與漢族學生存在著一些差距,同時由于他們自身存在的自卑情緒,所以在推崇自主就業、自我營銷的社會現狀下,少數民族學生的社會就業率較低。另外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安于現狀、缺乏競爭意識,所以使得少數民族學生不具備較強的社會就業能力[3]。
二、加強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
為了能夠促進高校關于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充分了解他們的民俗習慣,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
(一)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習俗,樹立民族平等的教育理念
鑒于少數民族地區特殊的政治文化、民族習俗等這些特性,在制定相關管理措施時必須以尊重民族習俗、民族平等為原則,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在校園內也需要構建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校園文化環境,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學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這些優勢,將這些優勢運用到豐富校園生活以及各種校園活動中,來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的自信心。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也能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盡快地融入校園生活,充分調動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也加強了漢族學生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接納意識,增強了少數民族學生的集體歸屬感[4]。
(二)對家庭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給予援助
高校在開展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工作中,應以能夠解決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困難為重點,除了物質上的幫助,還應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和情感上的交流。這就需要輔導員來充分發揮其帶頭作用,通過分組學習、深入寢室等方法來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真正需求,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除了國家和學校規定的減免學費、獎勵獎學金等政策之外,校園內可以為少數民族學生多提供一些勤工儉學的崗位,來幫助他們從根本上解決經濟上的壓力。同時對于少數民族學生文化課知識基礎薄弱這一情況,可以組織一些互幫互助的學習小組,學校方面在進行期末成績考核時也應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情況給予適當放寬[5]。
(三)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愛國教育
少數民族學生有著很強的民族榮譽感,但同時也要培養他們服務國家和人民的愛國主義理念。針對少數民族學生要不斷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在幫助他們了解本民族發展歷史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民族觀,要讓他們深入了解中國的發展歷史和現實,認識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給少數民族地區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意識。
(四)主抓紀律教育,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自控能力
一些少數民族學生缺乏法律法規意識,因此學校要主抓紀律教育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法律意識,在對待少數民族學生的違規事項時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他們是少數民族而給予從輕處罰。定時或定期地開展一些專題講座,選取一些典型案例來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信念[6]。
(五)整合資源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全面發展
鑒于少數民族學生在畢業之后缺乏就業能力這一情況,在少數民族新生入學時就需要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輔導,幫助他們正確規劃大學時期的學習目標,在發揮他們自身優勢的同時,使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綜合提高。在班級內輔導員應多開展一些主題班會,增強各民族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鼓勵少數民族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園活動,發揮他們能歌善舞的優勢,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也使得他們能夠盡快地適應和融入大學生活。
在學習方面,學校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向少數民族學生多提供一些外界的資訊信息,也可以是教學視頻等,為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資源和便利條件。鼓勵他們參與到各種課題研究項目上,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7]。另外學校也可以設置一些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專項獎學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給少數民族學生多推薦和提供一些企業實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在實踐鍛煉中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就業能力。
三、結語
少數民族學生作為大學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肩負著促進本民族經濟發展和促進各民族和諧統一的重任。鑒于他們的生活習俗、性格特點等特殊性,高校需要給予這一群體更多的關注和關懷,各界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少數民族學生的措施和方法。
參考文獻:
[1]蔡金偉.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事務精細化管理工作的探討與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2).
[2]楊海燕,鄧滌.新時期如何開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1,(02).
[3]王鑫穎.論新時期如何開展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J].經濟研究導刊,2014,(10).
[4]王蘭.談新時期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開展[J].才智,2017,(24).
[5]尹航.加強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05).
[6]王占榮,楊一江.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1999,(04).
[7]殷運嵐.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工作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4).
(作者簡介:王世翔,碩士研究生,大連財經學院黨委宣傳部科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