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霜
摘要: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不僅需要學好理論知識,更應當持續提升我們自身的法律意識,我們雖然沒有正式進入社會,為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我們也是社會中的一員,法律意識本身就是意識形態中的一種,這不僅是社會意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堅持依法治國的基礎,其中涵蓋著思想及心理等多個重要因素。在現階段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與以往相比呈現明顯的提升性趨勢,我們中學生也應當在學習及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為和諧社會的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中學生 法律意識 提升策略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可以說是非常幸福的一代,我們見證了技術的變革性發展;見證了經濟的騰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收獲了較多快樂,而社會之所以能夠和諧、平穩的發展,與我國的法治建設密不可分。通過對可靠資料進行研究可以發現,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我們中學生也應當更加注重對自身的法律意識進行培養,為我們的未來發展乃至社會的可持續性建設提供必要助力。
一、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必要性
(一)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能夠為依法治國提供重要保障
一直以來依法治國都是維護國家秩序的重要手段,處于社會中的任何人都需要嚴格按照法律約束自身行為,我們中學生也是如此,需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通過學習并對可靠資料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法治與人治之間存在本質差異,前者更加側重法律效力,后者則以人的意志為主導,只有實現意志上的統一,才能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必要保障。從當前形勢來看,法律不僅是社會長定久安的重要力量,更充分體現著人民的需求及意志,因此,法律具有較強的客觀性,不會因領導人意志發生轉變,可以說將創建法治國家是大勢所趨。
我們中學生作為新時代的花朵,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為我國的法治建設提供積極有效的助推力,這不僅是我們中學生得以發展的積極力量,更是就推動我國法治建設的關鍵點。從另一層面來說,法治國家的建設離不開健全的法律體系及運行機制,人民法律意識是否強大,也將直接影響國家法治質量。因此,我們中學生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員,雖然認知水平有限,但是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也刻不容緩,這將為我國的法治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二)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發展
處于中學階段的我們,學習任務重,時間緊,這就更需要我們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這不僅能夠為我們后續的學業生涯提供必要助力,更能教會我們怎樣去營造一個良好的公民形象,怎樣去做對社會有用的人?,F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實力相對提升,這就需要將法治建設納入到重點范疇中,以法律制度的健全化建設為主導,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可以說法律與經濟建設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而高等教育的發展,則需要以擁有高水平的法律意識人才為主導,為后續人才隊伍的現代化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我們中學生在這一階段就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十分必要,具有前瞻性優勢。
二、現階段中學生法律意識提升的問題及難點
(一)中學生法律意識提升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們中學生學習任務重,在日常學習中能夠接觸到的法律知識并不多,這就使得我們的法律意識提升途徑僅局限在法治教育課的學習中,部分學校雖然為了提高我們的法律意識而設置了法律基礎課程,但是并沒有被納入到重點考試科目中。這就使得我們所能接觸的政治教育知識較為匱乏,對我們所起的作用也更為薄弱;其次是我們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路徑較少,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及我們通常都會以考試為目標,這就使得我們相對缺少積極有效的法律意識提升想法,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法律知識的覆蓋面都較為狹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們法律意識的不斷深化,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效果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狀態,基于此我們法律意識的提升將呈現形式化特點。
(二)法律意識養成難點
首先,我們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并沒有被放在素質教育中的關鍵上,雖然我們可以在政治學科的學習中掌握相應法律知識,但是在政治學科中政治及經濟內容卻占據較大比重,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點與法律的關聯性并不大,因此,日常考試及高考中法律知識的涉及量也較少,老師缺少對法律知識重要性的理解,使得課堂教學手段較為單一,長此以往,我們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就會不斷下降,更為嚴重的還會出現抵觸情緒,這就使得課程設置的形式化問題不斷凸顯,法律知識教學也被長期忽視;其次,法律意識的提高并不能局限在硬性學習上,我們不僅需要逐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應當付出大量的精力及時間對其進行學習,促使理論與實踐高效銜接,但是這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基本難以實現。
三、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優化對策
(一)學校方面
處于初中階段的我們,在學校的時間較多,因此,學校是我們提高自身法律意識的重要場所,這就需要將可行性的教學方法落到實處,為我們法律意識的培養帶來積極影響,可以說學校是否將法律意識培養納入重點范疇,將直接影響我們法律意識的提升效果,如果學校工作到位,我們法律意識提升效果就能相對提升,反之如果學校工作形式化問題顯著,就會為我們法律意識的提升帶來較多阻礙。首先,學校應當認識到培養我們中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性,積極開展相關課程,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我們法律意識自主培養的積極性,我們中學生則應當在學好專業課的基礎上,更加主動的投入到法律意識培養中。我們作為中學生,雖然并沒有直接接觸社會大環境,但是法律意識培養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這將為我們后續成長及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應當盡可能的豐富及拓展法律意識培養路徑,學校需要將法律知識納入到重點學科中,并使之成為影響考試成績的重點科目,以強化法律心理輔導為基準,逐步強化我們自身的法律意識。處于初中階段的我們,認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再加之學習壓力大、時間緊、任務重,一旦我們難以調和自身心態,就會在重重壓力的影響下出現抵觸及消極情緒,因此,我們應當積極參與學校的心理輔導活動,通過了解最為基礎的心理及生理知識,將不良情緒轉變為正能量,從根本上提高我們自身的法律意識。
(二)學會用法律知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我們中學生現階段整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為了始終向著正確方向前進,我們就需要樹立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價值觀及人生觀,為自己要走的路進行規劃,以辯證思想為主導,對是非善惡進行分辨,明確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堅決抵制不良思想及違法犯罪行為。因此,我們應當將法律知識的學習看成是學習生涯中的大事,以法制觀念的不斷強化為目標,對自身行為進行嚴格約束,通過掌握更為豐富的法律知識,走正確、可持續發展的路。
從當前形勢來看,我們了解及學習法律知識的途徑較為多樣,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網絡上,我們都可以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積極參與到學校設置的法制教育活動中,不斷拓寬我們的認知范疇。我們初中生在日常學習中,并不能對全部的法律知識進行了解,但是我們應當明確自身權利及義務范疇,這樣當我們收到侵害時,就能根據掌握的對犯罪事件及行為作出抵抗。
(三)堅決擯棄不良習慣,做遵紀守法好學生
《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對中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也具體規定了作為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不購買閱讀不觀看黃色書籍和音像制品,不去和自己年齡不相符的營業性娛樂場所。要與正直、誠實、守信、能夠幫助自己上進的人交朋友,不要與對自己道德品行產生不良影響的人交朋友,要堅決杜絕與校外不良青年的來往。近幾年的司法實踐中,青少年違法犯罪在社會總體違法犯罪人數中的比例,已明顯上升,這除了青少年受社會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新形勢下青少年價值觀、人生觀錯亂迷惘的原因外,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也是青少年誤入違法犯罪歧途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作為青少年學法、慬法、知法、守法刻不容緩。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號召全面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而廣大的初高中學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們中學生占據整個國民教育人數的絕大部分,我們的法律意識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法治國家的建設。因此,關注和了解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水平是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趙天瑞.有效提升高中生法律意識策略研究[J].法制博覽,2017,(22).
[2]莊園.淺談中學生法律意識的缺位與培養[J].法制與社會,2017,(36).
[3]李楠.思想政治課教學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4]王睿.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6.
[5]曾得珉.初中歷史課程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