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情感教學在課堂氣氛、師生關系、教學評價中的體現,探討情感教學在農村遠郊小學音樂教育的中的適用情況,旨在通過音樂情感教學這個載體與傳播工具,促進情感教學活動積極化,根據教學實際幫助農村遠郊學校小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學科的關鍵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審美實踐體驗,促進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在音樂課中感受到快樂。
關鍵詞:情感教學 農村遠郊 音樂教育 音樂課堂
農村遠郊小學出現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得不到這個年齡段本應享有的家庭教育、親情關愛和呵護,家長們也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情緒變化,這種情緒情感的長期積累,容易使他們變得自卑沉默、悲觀孤僻,表現出任性、極端等的性格,不利于其社會化。
由于中國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外地人口進入大城市的熱浪一直延續,作為一線城市的上海市也是全國各地務工人員的聚集地。以上海市奉賢區某農村遠郊小學為例,據調查發現,此學校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較多?,F就其2017學年度學生人數統計來看,學生總人數606人,其中,非本市戶籍451人,占全校人數的74.4%,數量占全??側藬档?/3以上,龐大的外來人員的孩子隊伍也在不斷增加,使其成為這所遠郊農村小學重點關注的問題。由此帶來的遠郊農村學校孩子受教育問題、心理問題也正逐漸成為最突出的問題。
本文旨在通過情感教學在農村遠郊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體現,根據課程標準,研讀教材,研究學情并開展有效教學,提供策略性導向和方法論的支持,促進區域和校本教研活動研討,促進情感教學活動積極化,感受音樂課的快樂。
一、音樂情感教學融入課堂實踐
(一)音樂情感教學在課堂氣氛中體現
音樂教育是一種“情育”,音樂課堂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載體,音樂課堂教學是進行情感矯正的重要途徑。①音樂課堂氣氛是情感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古人云:“言之不足歌詠之,歌詠不足舞之蹈之。”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充分體現資源功能,渲染音樂氛圍,合唱、合奏、歌表演、集體舞、音樂游戲等集體活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學會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個人情感,學會與他人溝通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勇氣,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完成表演,養成合作習慣,獲得極大的樂趣和學習的動力,從中獲得極大地滿足感、自豪感。
(二)音樂情感教學在師生關系中體現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情感教學融入音樂課堂的重要表現。學生進入學校以后,教師成為小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他們無形中會把家庭中缺少的那份關愛轉嫁到老師身上。音樂教師要注重積累學生課堂表現、表現性任務完成情況、發現學生在目標達成過程中的差距、對音樂表演成績、音樂表現力、學習音樂的動力等給予更多的肯定和回應,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教學,融洽師生關系,進而調整教學方案,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并結合學生個體學習情況,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知識理解、學習能力等方面,給與更多的情感關注,促進學生學習,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自信感、自尊感與滿足感。
(三)音樂情感教學在課堂評價中體現
教學評價的確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始終,要在日常教學中加強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探索通過課堂觀察及時評價學生表現。課堂上隨處可見的是老師對孩子的回答問題后的及時評價。聽完新授歌曲,請小朋友舉手回答問題:“聽完這首歌曲你能從中感到樂曲的是怎樣一種情緒嗎?”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給予及時評價。特別是所謂的“問題學生”,如果問題回答得很好,一定給予及時肯定與贊賞,用自己的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而且這種期望一旦被這些小學生感覺到,就會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力,將老師對他們的期望,形成有效地、積極的正面影響。遠郊音樂教師應多注重語言和身體動作來鼓勵他們,對他們抱有期望給予鼓勵,樂教師首要轉變和消除對農村遠郊地區小學生固有的人為看法,要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實施多元評價,并根據學情及時予以反饋和指導,聚焦重點的落實和難點的突破,兼顧活動中音樂興趣與情感的激發,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和知識與技能的掌握。
二、情感教學在農村遠郊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實踐
(一)重視情感教學理念,精心呵護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真正依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和要求,制定階段教學目標及課時教學目標。分析基礎學情,預設學習難點,精心為農村遠郊學校兒童制定更符合學生學習“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目標,提供豐富的參與音樂活動的方式和表現機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我發現的意識,鼓勵他們樂于尋找音樂元素,獲得快樂體驗。以奉賢區某遠郊小學為例,但考慮到豐富學生課外活動,學校方面購置口風琴、陶笛等方便攜帶、音準穩定性好、簡單易學的教學樂器,供學生使用。只要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吹奏方法,可以加強識譜能力,增加學習音樂的興趣,喜愛音樂課堂,善于用音樂來調節和表達內心情感。
(二)豐富情感教學內容,彰顯音樂課的人文內涵
教學內容是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催化劑,能及時有效、有針對性的選取些適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充分發揮音樂課的人文特點。好的作品總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表達他們的心聲,滿足情感上需求。教師可以多征求他們的意見,課外拓展一些可以表達他們心聲,滿足情感需求的歌曲。如一些立意好、短小好聽、充滿趣味的音樂作品,像滬音版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愛勞動》主題《理發師》,可以體會到理發師老爺爺不辭辛苦的勞動過程,體會幫助別人理發過程中得到的快樂,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有禮貌等良好品德。不同的音色表達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情感,一個人在歡樂豁達時,行為上的節奏表現是跳躍性、昂首闊步式的,相反,悲傷難過時步伐則沉重較慢。如《我是一只小小鳥》,旋律富有激情,讓他們感到充滿活力的節奏,激發他們努力學習的斗志,去追求的美好生活。童年本應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快樂單純、有人愛有人疼的時期,音樂教師應多給聽一些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情緒積極、節奏明朗、憧憬美好未來的音樂,關注和尊重學生的情感心理特點,彰顯音樂課的人文內涵。
(三)活用情感教學方法,注意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師不僅要參照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還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為基礎,精心設計與教學目標相匹配、適應學生年齡特征、難度適宜的學習活動。如:滬音版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勤快人和懶人》,教師扮演總導演和問題指導者,收集平時他們在班級中勤快身影照片,然后利用了多媒體創設情景, “呼?!?一聲和正在工作的勤快人形成對比,讓學生猜測 “打呼?!?的人是誰,引出課題。而后通過環節關鍵設問“ “懶人”的演唱如何在歌曲中表現,引導學生自己演繹歌曲,豐富音樂表現力、創造力。最后,懶人在勤快人的幫助下,也變得勤勞了,學生再次用勤快人的方式唱演歌曲。此課創設音樂形象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心去體會和感受音樂的情感美,并從中得到了一些道理:我們學生要做熱愛勞動的勤快人,同時愿意幫助懶惰人,讓他和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互幫互助中得到快樂道理。將生活場景搬到課堂,通過創造音樂形象表現生活情景,活用教學方法,聯系實際,更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也可以增加他們對音樂、對生活的深刻認知。
三、結語
情感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行為條件、行為表現、意義指向等實際情況,對學生基礎學情和心理特點的把握分析要求較高,關注和尊重農村遠郊學生的個性差異,理清教學基本思路,促進情感教學活動積極化,彰顯音樂課的人文內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謹以此文架起音樂與農村遠郊學校兒童之間的橋梁,因材施教,優化鄉鎮教育教學質量,呵護學生成長;因地制宜,推進城鄉一體化教學,給到孩子良好的審美實踐體驗,促進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使他們愛上音樂課堂,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愛的種子。
注釋:
①孫姣姣:《學校音樂教育對農村留守小學生情感影響探究》,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1]孫姣姣.學校音樂教育對農村留守小學生情感影響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呂海嘯.新課改下要如何加強小學音樂教學與培養學生情感的聯系[J].教育縱橫,2013,(11).
[3]趙爽.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J].教法研究,2013,(38).
[4]王菲.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情感教學分析[J].戲劇之家,2014,(03).
[5]耿宇蓉.論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1,(02).
[6]李曉嵐.情感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滲透[J].大眾科技,2015,(03).
(作者簡介:蘇子菲,二級教師,碩士研究生,任職于上海市奉賢區頭橋小學,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