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科目,小學語文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順應教育發展潮流,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不斷優化教學手段,進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同時,為了提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工作之余積極學習多媒體技術,不斷提升自身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提升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科學性與靈活性。本文詳細分析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3-0046-02
引 言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生年齡較小,心理和生理發育還不成熟,自律能力較差,對未知的事物比較好奇。而多媒體技術有效彌補了小學生的缺點,抓住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將語文知識更加具體化、形象化,使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有效地整合和豐富了小學語文教學資源,充分調動了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拉近了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進而大幅度地提升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一、突破知識難點,掌握學習內容
課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小學生經過良好的、系統的學習,人文意識逐漸增強,在小學教育活動中人格不斷健全和完善。但是,由于不同的學生家庭環境、性格特點、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不同,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突破重點和難點,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方式,有效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授課方式缺乏具體性和形象性,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很難突破重點和難點。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有效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與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教學將動態畫面與靜態文字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語文學習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多媒體教學具有較高的可接受性,學生很愿意參與到多媒體教學中來,它可以將語文教材中的絕大部分內容更加直接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例如,在教授“春夏秋冬”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前要積極收集關于春夏秋冬的圖片和視頻,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課件,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這幾個詞語,給學生帶來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使學生更加明確以上幾個詞語的具體概念,形成正確的具體思維,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春夏秋冬,突破重難點。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包括向學生傳授基礎語文知識,讓學生了解讀書寫字,而且要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的人文意識,讓學生真正地了解語文學科的文化內涵。同時,在小學語文課程開展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鼓勵學生自我肯定,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念,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多聽、多看、多想,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使學生在全新的教學方式中積極思考,大腦和感官有效配合。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材中刻板的、抽象的文字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具體化的知識寶庫,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利用質量和利用效率。
隨著多媒體技術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小學語文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有效應用多媒體教學。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過分重視書面工作,導致學生在一段時間后就忘記了前面學習的語文知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建立學生的感官接觸,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記憶,促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形成一個科學的語文知識記憶流程。
例如,在講授“金木水火土”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金木水火土的動態圖,讓學生通過觀看動態圖來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應用知識的機會,促使學生更加有效地應用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處于心理和生理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那些新鮮的、有趣的、生動的事物比較感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比較抽象、單一,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教學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制作出包含動畫、圖片、視頻的課件,學生在看到課件后心情會變得更加愉悅,并且會更加快速地理解形象、直觀的教學內容。當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后,學生會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積極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1]。
例如,在講授“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師要應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營造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知識是有限的,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個人來高效地完成全部的語文教學是不可能的。在小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且要豐富學生的情感,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學習小學語文知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有效應用多媒體教學,將枯燥、單調、乏味的文字變得豐富、生動,合理整合圖像、音頻等資源,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而更加準確地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受。同時,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入多種課外的教學素材,更加全面地分析文章,進而使學生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文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鄧小平的畫像和植樹圖,并且提問:“這位爺爺是誰?他在做什么?”通過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與文章相關的圖片,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 語
多媒體教學是當下教育工作者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設備只是一種教學工具,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教學工作。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有效避免多媒體教學的缺點,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積極突破學習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增強學生文化底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林紅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8):134.
作者簡介:陳莉(1982.1—),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