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琪
摘? ?要:隨著本科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環境生態學》課程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越來越重要。本文結合近幾年對該課程的講授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實際情況,對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對課堂的教學模式及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的提出了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重視緒論教學,改進教學內容,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改革考試方式等,從而不斷提高環工專業本科教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環境生態學? 教學改革? 環境工程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0(c)-0177-02
《環境生態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環境問題是如何產生與發展的,掌握學習主要的環境生態因子,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如何分析和修復受損生態系統的技術方法。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生態系統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了解生態環境評價和受損生態系統修復的基本技術方法,從而對人類活動對生態造成的破壞和環境造成的污染的影響進行認真的反思,樹立人是自然界中人的觀念,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對環境生態問題的理性思考。
目前,環工專業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普遍對《環境生態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主要是沒有充分認識到該課程的對于環境專業的重要性,所以教師有必要對該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滿足社會對環境生態保護高層次人才的需要。
1? 緒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環境生態學》是環境工程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第一學期進行學習的理論課程,對于初次接觸環境工程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將緒論部分的內容講授得精彩,引人入勝,使學生對接下來的《環境生態學》課程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才能增加學生對此門課程的學習熱情,因此,對本課程緒論部分的講授應更加用心。首先,教師的講授應從研究目的入手,簡單地介紹人類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環境問題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同時分析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闡述環境保護的意義,在此基礎上介該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及課程內容的核心,從而使學生明確該課程的學習目標,了解該課程的研究內容及方法;其次,介紹環境生態系統的結構組成以及主要的環境生態因子的形成及其對環境作用,從而使學生對該課程產生興趣并逐步深入地對該課程進行學習。
2? 改進教學內容
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需要從我國環境保護的新形勢以及環境工程專業的現實要求出發,結合本專業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現有的學習基礎和知識水平,選用一本適合本專業的教材。當前,環境生態學教材琳瑯滿目,是否能從中精選出一本貼合本專業實際需求的課程教材,對于本課程教學質量的保障以及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非常關鍵;與此同時,必須立足本專業特點、專業培養要求及最新的政策對所選擇的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和補充:刪除生產實際當中應用較少及陳舊的知識點,將講授的重點應放在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對后續本專業課程學習及將來進入工作崗位有用的知識點,同時對該學科研究領域的最新前沿動態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結合本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內容講授。最后,因材施教,考慮每個學生的基礎和個人發展取向是不同的,因此針對學生來源、去向多樣化等特點進行講授,也可以將知識體系劃分為多個專題進行講授。
3? 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
合理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環境生態學》課程的教學效率。那么,如何能夠使學生主動地了解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并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是關鍵。三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無法將最新的、大量的相關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得以及學習能力的發展,只通過一種教學手段與方法是不可能的,需要結合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完成,運用綜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增加課程教學信息,將傳統與現代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 重視實踐實習教學
《環境生態學》課程的實踐實習教學環節是實現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應受到高度重視。實踐實習教學是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踐活動中,通過實驗、實習、參觀等親手操作和所見所聞,提高感性認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積累必需的實踐技術和經驗。圍繞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環境生態學課程進行了教學實踐實習,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在走出校門,去深圳紅樹林、深圳觀瀾河環境生態處理系統等實地實習考察。通過實習,使學生掌握環境生態系統自凈循環等環境生態學基本理論知識。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使學生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增加了感性認識,同時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5? 改革考核方法
課程成績的考核評定是每一門理論課程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任課教師對該門課全部學生學習效果和能力的成績評定,只有通過公平合理的成績考核方法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地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一直以來,《環境生態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通過期末閉卷考試的成績來進行考核,通過一次考試成績來評定全部學生對該課程的知識掌握和理解程度,這種方式是比較片面的,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因此,《環境生態學》課程應實行更加全面完善的考核方式。
在《環境生態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動態考核機制,針對學生在各方面分別呈現出來的能力,通過動態評價的方式進行綜合考核,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現階段,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大部分理論課程期末考試比重很高,一般而言,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七成,而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三成。同時,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雖然靈活多樣,但往往流于形式,成績虛高。因此,應當建立新的考核體系,適當降低平時成績乃至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重,同時結合在教學過程學生表現出來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應用相關課程知識解決問題的表現,將相關能力考核引入考核體系,增加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考核,將考核方式重新分為三部分: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實踐成績。任課教師在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前提下,結合課程特點和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三個部分的分配比重。
綜上,我們應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不斷地豐富完善《環境生態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并合理安排教學進度;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與考核,秉持教與學高度協調一致的理念,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加深相關專業學生對《環境生態學》課程知識的理解深度,進而有效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使學生牢固樹立良好乃至專業的環境保護意識,并為其后續課程乃至研究生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謝毅文.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生態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文匯,2013(4):63-64.
[2] 宋徽.環境生態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考試周刊,2011(31): 129-130.
[3] 秦娟,張震,王育鵬.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生態學》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河北農業科學,2013,17(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