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奇
摘要: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大量的傳統媒體加入到了新媒體的陣營,這一改變主要得益于媒體的技術變革。從技術層面上講,在新媒體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當信息發布者。新媒體交互性極強,獨特的網絡介質使得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的關系走向平等。新媒體要將新政策、新要求、新信息及時傳達給受眾需要具備較強的更全面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媒體 新媒體人 業務能力
一、新媒體的形態特征與發展前景
要了解新媒體的形態特征,首先我們概括的從四個方面來解析一下新媒體:
首先,從技術層面看,新媒體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為依托;其次,從渠道層面看,新媒體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和衛星等渠道進行傳播;第三,從終端層面看,新媒體以電視、電腦,尤其是手機端等作為主要輸出終端;最后,從服務層面看:新媒體向用戶提供視頻、音頻、語音數據服務、連線游戲、遠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娛樂服務。
新媒體形式多樣,可文字、音頻、畫面為一體,做到即時地、無限地擴展內容,從而使內容變成“活物”。理論上講,只要滿足計算機條件,一個新媒體即可滿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儲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體還有“易檢索性”的特點,可以隨時存儲內容,查找以前的內容和相關內容非常方便。與廣播、電視相比,只有新媒體才真正具備無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加工發布。新媒體展現形式包涵了圖文,音頻和視頻三大類,可用任何你熟悉的方式去呈現你的觀點,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來說,更偏重于為受眾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注重個性化的同時,也為傳者和受眾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低成本是新媒體行業普及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只需要一部相機和一部電腦甚至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開始工作了,只要想法新穎、有創意、有趣味,文案撰寫能力強,可能就會獲得很高的閱讀量。
二、新媒體從業者的基本素質與能力
新媒體是時代的產物,新媒體藝術相對于傳統媒體藝術而言表現的形式更加豐富,藝術家瓦爾特·本明說,機械時代藝術品的復制性毀滅了藝術作品的靈韻,傳統藝術的形式是三維立體的,就像一幅好的繪畫作品是可以經得起推敲的,當人們看到畫作的同時是可以感受藝術家創作時那一瞬間的,會讓作品有著比擬三維空間的厚度,即使是一幅扁平的畫作。新媒體的創作在維度壓縮的過程當中使得這一特點坍塌,科技產品的冰冷感和距離感阻隔著人們對藝術的體驗,作品失去了創作過程中的溫度。新媒體的發展一定會逐漸地完善,從二維的表現形式當中逐漸變得有厚度。新媒體所帶來的機遇更多了,我們在這個時代,不僅要抓住機遇,還需要走的長遠,就需要用豐富的知識,靈活的頭腦,來完成每一個作品,賦予作品靈魂,使其變得有厚度,這樣才能獲得歷史性的突破。
(一)個人道德素質
在新媒體行業沒有人約束,自我約束能力很重要,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多觀察多思考多發現多領會多創新
對周圍事物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在完成作品前多思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不盲目隨從,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尋找新奇的角度,敢于創新。
(三)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對于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非常重要,這也是現在新媒體行業的發展當中需要突破的難題,增強知識儲備,才能支撐你的作品,傳播者要知道自己和大眾互動的意義,讓大眾從你這里汲取有效的信息。
(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新媒體從業道路上想要走的長遠,就得清楚自己的目標,這樣才可能避開很多的誘惑,遵從自己的初心,遵循媒體屬性、發揮媒體功能,做價值引領的新媒體人。
三、結語
新媒體行業逐漸方興未艾,在發展過程中,受眾肯定會不斷的追求新的審美體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新媒體領域改變了公眾思考問題的邏輯導向,參與社會的實踐方式,體驗人生的消費模式,新媒體的發展應該與大眾的審美需求共同進步,互相影響。在參與到新媒體當中時應該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思考自己在這個領域當中選擇怎樣的生存途徑,有了明確的目標定位,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在后期的作品當中能夠靈活的運用所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受眾,要始終銘記自己的初心,不要偏離了道德和應該具備的底線,這樣,才能在新媒體大環境所創造的機遇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