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紅麗
摘要:結合多年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除了通過興趣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方法與技巧方面也顯得很重要,尤其到了小學高段,對于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句型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文從舉行訓練的教學展開論述,結合具體案例論述舉行訓練的教學方法與技巧,以此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
關鍵詞:句型訓練 小學英語 教學思考 教學效果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句型訓練教學是英語學習中的重點。大部分教師在進行英語句型訓練時都是以督促學生死記硬背為主,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甚至使學生對英語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創新句型訓練模式,以提高教學效果。
一、創設語言情景,操練英語句型
小學生年齡較低,天性活潑好動,在課堂上難以全程集中注意力聽課,但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表現欲望,愿意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語言情景,敦促學生在情境中操練相關句型,并從語言表達中感受和理解英語句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又培養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及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三年級英語上冊中第一單元《Welcome back to school》中是學習有關問候及打招呼的句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教師與學生在校園中相遇并相互打招呼問候的情景,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模擬情景中學習問候英語句型并進行延伸。
二、加強對話溝通,鞏固英語句型
英語學習中,對話溝通十分重要。通過對話交流可以使學生在理解句型的基礎上熟練使用句型,經過學以致用反過來又可以加深學生對句型的理解及記憶。因此,教師針對有關句型可以在課堂上或課后設計溝通對對話訓練,讓學生之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對話,以鞏固課堂上學習的英語句型。例如人教版三年級英語下冊中Unit one的《Let is talk》中學習同學從哪里來“I am from…”句型,教師在對“I am from…”句型進行講解之后,可以將知識點進行延伸,增加“Where are you from”句型,從而設計出“從哪里來”的溝通對話,由學生兩兩組合根據自己的家鄉進行對話,從而鞏固學習的知識內容,而且教師可以在第二次上課時針對前一次的對話溝通又進行簡單的檢查演練,并讓學生交流對話的感受,增加學生學習英語句型的興趣。
三、創新課后作業,記憶英語句型
英語句型學習不僅僅要進行口頭上的表達,課后的文本作業也是學生學習英語句型的重要途徑。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句型教學后,應在課后有創意地布置一些句型作業。例如常見的關于句型的課后作業是連詞成句,連詞成句不僅可以練習句型,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單詞的理解。除此以外,教師還應根據句型內容設置更多富有趣味性的課后作業,以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完成作業沒有抗拒。例如在學習《My family》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畫畫的作業,將家庭成員作簡單的簡筆畫,并使用“She is my…”和“He is my…”的句型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學生會覺得涂鴉畫畫很好玩,非常樂意以這樣的方式介紹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和兄弟姐妹,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產生做作業的興趣,還能夠把作業完成得更加有質量,同時也加深了對所學句型內容的記憶。
四、結合生活實際,應用英語句型
小學英語教學內容基本上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教師進行英語教學時應充分抓住這一特點,將英語教學更加貼切地應用到生活當中,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另外,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情況進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熟悉感,引起學生共情,易于掌握有關知識內容,對英語句型訓練也是如此。例如在《Where is my car》 一課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擁有的玩具進行句型訓練,或者直接利用學生書包中擁有的物品進行教學,設計小游戲,讓一個學生把另一個學生的書本藏起來,然后學生提出“Where is my book?”,學生自然而然掌握了“Where is…”句型。因此。教師應將英語句型訓練充分與生活學習實際情況聯系起來,使學生學習到更加生活化的句型,從而理解句型并熟練使用。
綜上所述,小學生能否學好英語句型對其而言意義重大,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語言情景,加強對話溝通,結合生活實際,創新布置課后作業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句型、記憶句型并熟練掌握,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