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棟


摘要:目的? 探討在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中應用羅哌卡因、布比卡因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行剖宮產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奇偶分組的方式分為羅哌卡因組和布比卡因組,每組55例。羅哌卡因組采取羅哌卡因單次腰麻,布比卡因組采取布比卡因單次腰麻,對比兩組產婦的、麻醉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羅哌卡因組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達到最高阻滯平面時間和運動阻滯起效時間分別為(73.01±14.13)s、(6.72±1.14)min和(2.64±0.63)min,均慢于布比卡因組的(59.10±8.06)s、(5.51±1.42)min和(2.12±0.44)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羅哌卡因組的運動完全恢復時間為(2.12±0.43)h,快于布比卡因組的(2.61±0.53)h,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布比卡因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高于羅哌卡因組的23.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中,較之于布比卡因,應用羅哌卡因的臨床效果更為確切,患者的運動完全恢復時間更短,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關鍵詞:羅哌卡因;布比卡因;麻醉
中圖分類號:R614.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1.047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1-0151-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the Combined Use of Spin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Block
JIANG Do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ianjin Hemujia Hospital,Tianjin 3002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spin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block. Methods? A total of 110 pregnant women undergoing cesarean delivery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opivacaine group and bupivacaine group by parity grouping, 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pivacaine group received a single spinal anesthesia with ropivacaine and the bupivacaine group received a single spinal anesthesia with bupivacaine, comparing the maternal, anesthetic effects, and adverse events.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sensory block, the time to reach the highest block plane and the onset time of motor block in the ropivacaine group were (73.01±14.13) s, (6.72±1.14) min and (2.64±0.63) min, respectively,they were slower than the bupivacaine group (59.10±8.06) s, (5.51±1.42) min, and (2.12±0.44) mi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mplete recovery time of the ropivacaine group was (2.12±0.43) h, which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bupivacaine group (2.61±0.53) h,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bupivacaine group was 9.09%, which was higher than 23.64% in the ropivacain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block, compared with bupivacain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pivacaine is more accurate, and the patient's complete recovery time is shorter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er.
Key words:Ropivacaine;Bupivacaine;Anesthesia
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的起效快,可獲得較好肌松,在產科中有著廣泛應用。羅哌卡因屬于一種長效酰胺類局麻藥,與布比卡因相比,兩者在藥理學、化學結構上較為相似,但是在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的作用上,羅哌卡因的毒性相對更低,所以屬于一種效果較好的局部麻醉藥。本文主要以110例剖宮產孕婦為例,探討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應用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天津和睦家醫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行剖宮產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奇偶分組的方式分為羅哌卡因組和布比卡因組,每組55例。羅哌卡因組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2.03±7.52)歲;孕次1~3次,平均孕次(2.02±0.73)次;布比卡因組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31.01±7.74)歲;孕次1~3次,平均孕次(1.95±0.81)次。兩組產婦年齡、孕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同意參與本次研究;②擬行剖宮產的孕婦;③實施腰麻-硬膜外麻醉。排除標準:①患嚴重心臟、肝腎疾病;②機體體質較弱。
1.3方法? 所有孕婦入室后進行無創血壓、脈搏等監測,給予乳酸鈉林格氏液(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488)500 ml靜滴,取側臥位行硬膜外穿刺;運用針內針法,取25G腰麻針,實施蛛網膜下腔穿刺。麻醉結束后,取水平臥位,適當抬高臀部。羅哌卡因組:給予0.75%鹽酸羅哌卡因(廣東華潤順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25)11 mg、10%葡萄糖注射液(哈爾濱三精通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1140)3 ml輸注。布比卡因組:給予0.75%鹽酸布比卡因(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840)11 mg、10%葡萄糖注射液3 ml輸注。在麻醉過程中,若產婦收縮壓<基礎值30%,則靜脈給予麻黃堿(國藥集團新疆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5020272)10 mg;若產婦心率<55次/min,則靜脈給予阿托品(河南華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1020083)0.5 mg。
1.4觀察指標
1.4.1麻醉效果? 觀察感覺阻滯的起效時間、運動阻滯起效的時間等指標。
1.4.2感覺阻滯? 運用27G針頭注藥,測試間隔為1次/20s;待產婦痛覺減弱后,則將測試間隔改為1 次/2min,至產生最高麻醉平面為止。術后,將測試間隔調整為1次/15min。對最高感覺平面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
1.4.3運動阻滯? 運用改良Bromage評分法:無運動神經阻滯,則為0分;無法抬腿,則為1分;無法屈膝,則為2分;無法屈踝關節,則為3分。在注藥后,測試間隔為1 次/1min,待產婦肌力衰退后,則將測試間隔調整為1次/3min,至最大改良Bromage評分值即可。手術期間無需測定,術后則將測試間隔調整為1次/15min,對運動阻滯完全恢復的時間進行觀察和記錄。
1.4.4不良反應? 觀察產婦術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痛、惡心等。
1.5統計學方法? 各數據通過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麻醉效果對比? 羅哌卡因組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達到最高阻滯平面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均慢于布比卡因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羅哌卡因組的運動完全恢復時間快于布比卡因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布比卡因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羅哌卡因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布比卡因在臨床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1979年有學者報道布比卡因在局部麻醉中造成心臟驟停的情況后,其毒性作用引發了醫學領域的關注。羅哌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均為酞胺類局部麻醉藥,相比而言,利多卡因的毒性相對最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發生心律失常等問題;布比卡因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在臨床中經常使用,但是其對心臟的會產生較大的毒性,如果出現心搏驟停情況,很難復蘇,所以在臨床使用上存在一定限制。相比于布比卡因,羅哌卡因對神經的阻滯作用更強,鎮痛效果更好,而且毒性也更小。羅哌卡因是純單旋式麻醉藥物,表現為S-映像體。實際中左旋、右旋的局部麻醉藥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質,一般左旋麻醉藥所產生的毒性相對較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都屬于為左旋、和右旋的混合物,羅哌卡因則屬于單旋式映像體。羅哌卡因方面,在給藥后,可直接對脊神經產生作用;也可在進入蛛網膜下腔后來對脊神經產生作用;還可通過硬膜來對脊神經產生作用。
彭一波等[1]研究發現,羅哌卡因可較好提升神經元脂溶性膜的滲透性,布比卡因的提升效果更強。羅哌卡因所產生的毒性較小,布比卡因的毒性較大。張襲鳳[2]在研究中發現,麻醉藥物在機體不同位置的分布存在一定差異,若是在硬膜外空隙用藥,羅哌卡因的生物利用度會降低。齊海峰[3]對比了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手術中所起到的效果,結果表明,低濃度組的運動阻滯明顯弱于高濃度組,低血壓的發生率相對更低。有學者[4]發現,在腹部手術中,對比采用0.5%、0.2%濃度羅哌卡因的效果,發現0.5%濃度的羅哌卡因使用效果更好。有研究表明[5],羅哌卡因、布比卡因在感覺阻滯上差異不大,在運動阻滯上也無明顯差異,且兩組患者均未發生不良反應。有學者[6]的研究表明,與布比卡因相比,羅哌卡因的鎮痛效果相對更弱。羅哌卡因、布比卡因均具有長效性,其中羅哌卡因所產生的毒性更小。有研究[7]顯示,在運動阻滯開始時,較之于布比卡因,羅哌卡因速度更快;在感覺阻滯上,布比卡因的維持則更長。有研究[8]指出,在0.5%的濃度下,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在感覺阻滯、運動阻滯方面的效果相同。鎮痛方面,羅哌卡因可持續 1~4 h,布比卡因為1~5 h。有學者[9]發現,在剖宮產手術中,較之于布比卡因,運用羅哌卡因可達到相似麻醉效果,但安全性更高。研究[10]表明,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神經功能失調,身體機能減退,交感神經功能弱化,所以手術中稍有不慎便會出現低血壓問題,其中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率相對最高,而且極易出現心腦血管事件。這種情況下,導致藥物代謝變緩,在體內累累積,這樣很可能造成藥物毒性反應。較之于布比卡因,羅哌卡因連續硬膜外麻醉對心血管的抑制更小,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臟的毒性更低,所以對于老年患者而言較為安全。有學者[11]在產婦宮縮期間,運用了0.5%的羅哌卡因,結果表明,鎮痛效果較好,未對產婦的分娩造成不良影響,也未對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產婦自身的身體情況、各項指標等變化不大。與自然分娩相對,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不大。由此可見,羅哌卡因在分娩中應用效果顯著,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較好的鎮痛作用,而且對產婦、嬰兒并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安全性較高,應用價值也較高。有學者[12]研究了3種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硬膜外給藥,結果表明,在0.1%組、0.15%組、0.75%組中,0.1%組效果最好,未對產婦的分娩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可見,選擇0.1%濃度的羅哌卡因較為適宜。有資料顯示[13],采用羅哌卡因實施硬膜外鎮痛分娩,不會導致產婦出現呼吸抑制、頭痛、惡心等情況,對新生兒的成長發育也不會產生影響,可見這種給藥方式安全性較高,能夠減少局部麻醉藥的用量,鎮痛效果確切。
本研究中,在兩組產婦麻醉效果的對比上,羅哌卡因組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達到最高阻滯平面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都慢于布比卡因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羅哌卡因組的運動完全恢復時間快于布比卡因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羅哌卡因的作用下,能加快產婦的恢復速度,讓產婦更快清醒,身體機能能夠盡快恢復,這樣可較好維護產婦的健康,避免因麻醉時間過長而產生一些不良情況。布比卡因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羅哌卡因組(P<0.05),可見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中,運用羅哌卡因可較好降低產婦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安全性更高,這對于維護產婦和嬰兒的健康都有著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在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中,較之于布比卡因,應用羅哌卡因的臨床效果更為確切,安全性更高,不良反應更少,恢復速度更快,應用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1]彭一波,夏紫娟.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5(12):165-166.
[2]張襲鳳.羅哌卡因和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對患者血壓與心率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92).
[3]齊海峰.分析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臨床效果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64):73.
[4]任為聯.左旋布比卡因、羅哌卡因在婦科手術硬膜外麻醉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山東醫藥,2015(12):70-71.
[5]蔡朝陽.羅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與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較[J].醫藥論壇雜志,2015(4):145-146.
[6]朱全忙.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連續硬膜外鎮痛用于無痛分娩的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9):1550-1551.
[7]蔣煥偉,徐世元,方曼菁.硬膜外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潛伏期分娩鎮痛[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5,31(3):221-223.
[8]王嫻,夏凡,馮善武,等.單純羅哌卡因與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鎮痛中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6,32(8):761-764.
[9]楊家道,譚燕萍,秦用華,等.舒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與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在分娩鎮痛臨床應用中的比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10):102-105.
[10]鄭磊,吳利君.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腰硬聯合阻滯用于分娩鎮痛的比較[J].安徽醫藥,2016,20(3):576-578.
[11]杜媛媛,張莉亞.羅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滯分娩鎮痛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5(6):1193-1194.
[12]馬志英.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腹產孕婦血流動力學及麻醉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6):5281.
[13]陳景艷.不同劑量舒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分娩鎮痛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刊,2015,12(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