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提升策略

2019-03-09 03:23:42李燕玲
廣西教育·C版 2019年11期
關鍵詞:民族院校培養

李燕玲

【摘 要】本文闡述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提升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重要性,針對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意識有所缺失、民族文化傳承技能存在不足和態度有待提升等問題,提出提升策略:從文化環境中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傳承意識;從課程教學中豐富民族文化積累,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技能;從課外實踐中體驗民族文化內涵,培養良好的民族文化傳承態度。

【關鍵詞】民族院校? 中文師范生? 民族文化傳承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C-0145-04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繼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教育促進條例》(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提出,“民族高等學校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科專業,開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和研究,挖掘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學校教育是傳承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民族地區,民族院校擔負著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職責,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以下簡稱中文師范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播者,擔負著民族文化傳承的神圣使命。因此,提升中文師范生的民族文化傳承素養尤為關鍵。本文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分析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現狀,提出提升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策略。

一、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提升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重要性

中文師范生在民族文化傳承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一是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內在要求。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祖國語文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的創新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從新課標對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的闡述中可以發現: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堅持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的體現。因此,中文師范生需要在未來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擔負起民族文化傳承的重任。二是師范生身處民族院校的教育環境,擁有眾多的民族文化資源,深受優秀民族文化的熏陶。他們在堅持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理應承擔起繼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其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提升就尤為關鍵。何謂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指的是各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的體現本民族特色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民族文化傳承是指各民族在進化、演變、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各種民族文化在各民族代與代之間的傳遞和承接過程。因此,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是指師范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各民族文化在各民族代與代之間傳遞和承接的基本素質與能力,它包含師范生掌握民族文化知識,具備民族文化傳承技能,持有良好的民族文化傳承態度。當前學者關于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的研究成果,大多從宏觀角度對普通師范生的民族文化素養進行探討,而筆者主要從微觀角度探索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提升策略,把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提升落實到語文教學的應用上來。

二、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存在的問題

在堅持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提升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傳承人,在民族文化傳承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自然成為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的中堅力量,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起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當下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不容樂觀,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民族文化意識有所缺失。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部分中文師范生成為民族文化的被動接受者,民族文化意識有所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民族文化環境關注不夠,民族文化認知片面,表現為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帶有專業片面性,如熟知專業課程中的著名民族作家作品、民間神話、民間傳說等,也了解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本民族的體育、藝術、建筑等了解不夠。二是對文化沖突缺乏理性判斷,文化認同弱化。表現為部分中文師范生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前景持不樂觀態度,在本民族傳統文化與主流文化相互碰撞中,認為本民族傳統文化有落后之嫌,缺少對其內涵的深刻認識,缺乏“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正確態度。還表現為部分中文師范生對民族語言的使用存在自卑心理或歧視態度,認為民族語言的使用影響了國家通用語的標準發音,阻礙了語文學習中標準流利地朗讀和自然順暢地表達。而實際上,民族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熱愛民族語言是民族文化認同的體現,反之,則是民族文化認同的弱化。

(二)民族文化傳承技能存在不足。在課程設置方面,民族院校中文師范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普通中文師范教育的課程設置幾無區別,忽視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提升,使得中文師范生在課程學習中缺少對民族學生的深入了解,缺乏對民族文化的深入認知,忽略對民族文化傳承的深入探究。在教學實踐方面,由于缺少民族文化傳承的指導與訓練,部分中文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對民族學生的民族文化差異缺乏敏感性和包容性。此外,部分中文師范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能從容地應對民族文化的教育教學情境,不能靈活地應用民族文化傳承方法,對語文教材缺乏民族文化審視眼光,民族文化課程資源開發能力不強。

(三)民族文化傳承態度有待提升。一是大多數中文師范生能夠認識到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但對民族文化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意識到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是提升自身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基礎,從而漠視身邊的民族文化知識。二是中文師范生從自己即將成為民族地區教師的考慮出發,意識到擁有民族文化傳承理念的緊迫感和重要性,也擁有民族文化傳承的基本理念,但較少意識到民族地區語文教師承擔和引領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雙重使命,也不知道如何結合語文教學引領民族文化傳承創新。

三、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提升策略

針對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現狀,筆者以廣西民族大學中文師范生為例,從增強民族文化意識、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技能、培養民族文化傳承態度三個維度探索培養路徑。

(一)從民族文化環境中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意識。要培養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首先要增強他們的民族文化意識。民族院校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中要充分利用地區民族文化資源,將地區民族文化資源有效轉化為教育資源,實現民族文化價值。為此,可從師范生自身所處的民族文化環境中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意識。

1.保護生源地民族文化,守護民族文化根基。廣西民族大學中文師范生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地區生源較多,少數民族學生大約占50%的比例,涵蓋壯、漢、苗、瑤、侗、藏、滿、回等53個民族,這就構成了百花齊放的民族文化背景。為此,學校可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引導中文師范生珍視自身獨有的民族文化,重溫生源地的民族文化,開展民族文化尋根之旅。如國家級的“民族之花”評選活動是一項弘揚民族文化、宣傳民族團結、促進民族文化交流的活動。學校可抓住“民族之花”評選活動契機,廣泛開展班級、校級的“民族之花”評選活動,在活動中交流民族文化、介紹民族特色、展示民族藝術,使中文師范生關注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做民族文化的宣傳者,重新追尋、認識、探究自身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入理解自身民族文化的精髓,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自豪感,從而守護民族文化的根基。

2.利用民族節慶文化資源,加強民族文化認同。民族認同是影響民族文化認同的最重要的因素,民族文化認同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前提。廣西12個世居民族節慶文化資源豐富,廣西民族大學圍繞“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每年都會積極舉辦“三月三”“端午節”“盤王節”等各民族傳統節日慶典,還會發放民族節日補助,可充分利用民族節慶文化資源,組織中文師范生踴躍參加民族節慶活動,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參加民族節慶活動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參與民族團結知識競賽、欣賞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參加民族體育競技項目、品嘗民族特色美食、展示民族服裝、拍攝民族文化圖片、表演民族歌舞,還可策劃節慶活動方案、擬寫節慶活動宣傳標語、擔任節慶活動主持人或講解員,把語文應用能力與民族文化傳承結合起來。中文師范生在民族節慶活動中用心體驗民族文化韻味,盡情領略民族文化風情,從而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自豪感。通過舉辦特色鮮明的民族節慶活動,中文師范生深化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從而增強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3.開展民族文化創新創業活動,提升民族文化創新能力。目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也成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同時,他們也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的傳承者,將民族文化產品、工藝融入創新創業活動中,既能推進創新創業,又能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交流。廣西民族大學中文師范生依托民族院校的師資力量、文化資源,積極申報和實施一系列民族文化創新創業項目,如“基于精準扶貧視角下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的開發與創優研究—— 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菜牛品牌創建為例”“新媒體時代下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研究—— 以廣西壯錦為例”“民俗旅游產品體驗型開發的思考—— 以廣西那坡縣黑衣壯為例”“廣西民族大學校園文化紀念品研發”等,通過申報項目,中文師范生在查閱資料中豐富民族文化知識,在實地考察中開闊民族文化視野;通過實施項目,中文師范生在實踐中增強民族文化體驗,在探索中提升民族文化創新能力。

(二)從課程教學中豐富民族文化積累,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技能。民族文化傳承離不開學校民族文化課程的開設,因其更容易引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重視,直接促進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傳承技能是指教師在民族文化教學過程中應用一定的民族文化專業知識和經驗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活動方式。要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技能,中文師范生除了需要具備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還需在民族文化教學情境中通過教學實踐增強民族文化意識,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技能。

1.強化民族文化類課程的民族文化積累,增強民族文化傳承底蘊。中文師范生只有具備豐厚的民族文化積累,才能自如地開展民族文化教學。如要開展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到民間采風去”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文師范生自身必須體驗過民族文化風情,領略過民族文化魅力,探究過民族文化本質,才能引導學生“去民間采風”,從而達成關注身邊的民風民俗,品味深厚民族文化內涵的教學目標。為增加中文師范生的民族文化知識儲備,增強民族文化傳承底蘊,廣西民族大學可充分發揮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民族傳統體育學等學科的作用,給中文師范生開設民族歷史、民族語言、民族體育、民族地理等選修課程。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中文師范生的民族文化積累得到強化,具備靈活應用民族文化知識的能力,學校從而可以設計出適合不同文化背景學生需要的課程資源。此外,也可在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創立“文學人類學與多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為積累民族文化搭建學習平臺。

2.觀摩民族地區民族文化教育活動,增加民族文化傳承經驗。要培養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僅使他們擁有民族文化知識遠遠不夠,更為關鍵的是使他們樹立民族文化傳承理念,獲取民族文化教學實踐經驗。民族文化傳承理念可通過學習民族文化相關理論課程形成,而民族文化教學實踐經驗的獲取,則需要實地觀摩民族地區民族文化教育活動。廣西民族大學與區內多所民族中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些民族中學大都開設民族特色班(招收京族、毛南族、仫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民族學生),民族雙語班(開設壯漢雙語教育)等,這為實地觀摩提供了有利平臺。中文師范生可以觀摩民族地區語文教師如何根據教材內容穿插或拓展相關的民族文化知識,如何用相關的民間傳說、民族諺語、民族山歌等民族文化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民族文化傳承意識,增強民族認同感,促進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觀摩民族地區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積累民族人物素材,如何指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節慶活動,如何啟發學生辯證思考民族文化中蘊含的哲理等。還可觀摩民族地區教師如何重視學生在民族文化積淀中自發形成的民族智力資源,如何積極開發民族智力資源,如何使其在民族文化場域中得到充分的培育和可持續的發展。

實地觀摩有助于中文師范生樹立民族文化傳承信念,積累民族文化傳承經驗,掌握傳承民族文化的策略。通過觀摩民族地區民族文化教育活動,中文師范生獲得了鮮活的民族文化教學案例,而這些鮮活的案例,開闊了他們的教學視野,增加了他們的教學經驗。

3.加強語文學科的民族文化實踐訓練,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技能。實踐訓練是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技能的有效手段。在開展語文學科的民族文化實踐訓練時,可通過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等版塊展開訓練。如在《端午的鴨蛋》的模擬教學中,導入時教師可讓學生暢談熟知的各民族美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民族文化知識。在解題時,為品味“端午的鴨蛋”標題的意蘊,可從比較的角度設置情景題,讓學生思考《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飯》這個標題有什么作用。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認為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飯讓美食的畫面感、民俗感油然而生,讓題目充滿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由此類推,學生由熟悉的民俗節日聯想開來,很快就能領會《端午的鴨蛋》標題的妙處。這樣的民族文化教學策略,既是加強民族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又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在實踐訓練中,要注重培養中文師范生的民族文化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引導他們在充分分析當地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緊扣相關的教學內容,巧妙利用已有的民族文化課程資源展開教學。實踐訓練中,民族院校也可通過專家講座來獲取民族文化課程資源開發的經驗,如筆者所在的學院曾邀請在語文教學、民族文化傳承方面有專長的知名專家舉辦“民間文學:一種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 以壯族諺語為例”的專題講座,以此開闊中文師范生課程開發視野,增強課程開發意識。通過實踐訓練,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技能得以穩步提升。

(三)從課外實踐中體驗民族文化內涵,培養民族文化傳承態度。社會實踐是對學生開展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載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拓展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空間。在民族文化傳承中,教師應減少民族文化偏見,對不同民族的學生都應持有同樣的關懷與同樣的期望,以平等、包容的態度對待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這就需要中文師范生具備正確的民族文化傳承態度,注重積累民族文化知識,注重通過課外實踐來增強對民族文化的理解與傳承。為此,可通過以下課外實踐引導中文師范生體驗民族文化內涵,培養民族文化傳承態度。

1.開展民族文化第二課堂,豐富民族文化知識。對各種民族文化接觸越多,從整個人類經驗中吸收的營養也就越多。廣西民族地區民族成分眾多,有壯、漢、苗、瑤等12個世居民族,民族文化異彩紛呈,民族節日文化有壯族“三月三”歌節、苗族蘆笙節、京族“哈節”等,民族民居文化有壯族干欄、侗族風雨橋、瑤族半邊樓等,民族民間文化有壯族的劉三姐、瑤族的密洛陀、毛南族的三界公等。中文師范生應積極開展民族文化第二課堂,深入感知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增長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識。民族文化第二課堂的形式可靈活多樣,如組織中文師范生深入民族地區開展考察、調研、社區服務活動,加深其對民族地區民族文化的認識;也可引導中文師范生利用身處民族地區的便利條件,借助到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的機會收集當地民風民俗資料,開展文學采風活動。此外,還可通過舉辦民族文化讀書會、民族文化攝影展、民族文化征文比賽等課外實踐活動來深入了解民族文化,體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參與校園民族文化建設,增強民族文化理解。廣西民族大學作為一所地方民族院校,秉承“民族性”辦學特色,積極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校園民族文化建設氛圍濃郁。學校成立有多個民族文化保護中心,如廣西振興傳統工藝研究中心、廣西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廣西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中心等,還創建有眾多凸顯民族特色的社團組織,如民族文化傳承協會、民族文化和諧促進會等,這些中心和社團組織都以傳承民族文化為己任,為廣大師生打開一扇了解民族文化的窗口。同時,廣西民族大學有壯族、漢族、瑤族、藏族、滿族、回族等53個民族的師生,他們為民族文化的交流展示搭建了良好的平臺。為增強中文師范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可依托廣西民族大學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民族文化活動,鼓勵各民族中文師范生主動參與,充分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如借助廣西振興傳統工藝研究中心,了解壯劇、彩調、獨弦琴等傳統民族藝術文化;借助廣西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聆聽精彩紛呈的“非遺”學堂講座,感受民族優秀文化;借助民族文化月平臺,邀請壯學學會專家開展“多姿多彩的廣西節日文化—— 從壯族‘三月三說起”專題講座,中文師范生通過聆聽此類的民族文化專題活動,可激發親近民族文化的熱情,喚醒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以“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月”為平臺,可開展民族藝術文化展演、民族關系和民族文化講座、少數民族特色廚藝大賽等活動,從中了解民族文化,體驗民族風俗;也可充分依托文學院“讀、研、寫、演”的文化建設工程,對《百鳥衣》《劉三姐》《媽勒訪天邊》《一幅壯錦》等經典民族文學作品開展“讀、研、寫、演”活動。“讀”就是閱讀經典的民族文學作品,從中豐富民族文化知識。“研”就是以小組合作形式深入研究經典民族文學作品的內涵,從而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精髓。“寫”就是創造性地改寫經典民族文學作品,增強民族文化理解。“演”就是把改編的民族文學作品搬上舞臺進行藝術表演,充分展現民族文化魅力。這些活動的舉辦,有助于加強各族中文師范生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強對民族文化的理解。

3.體驗民族博物館民族文化內涵,端正民族文化傳承態度。廣西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建有數量眾多的民族博物館。可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時間,組織中文師范生參觀民族文化博物館,通過參觀體驗,近距離觀察,能深入了解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傳統文化,全面把握廣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格局中廣西民族文化的獨特風采和魅力。也可鼓勵中文師范生在課余時間擔任民族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講解活動的開展,既能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端正他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態度。在此基礎上,結合語文學科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獨特優勢,強化中文師范生作為民族地區未來語文教師的角色,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既是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承擔者,又是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引領者,要發揮既傳承創新民族文化又培養民族文化傳承人的雙重作用。

語文是傳承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的重要載體,民族院校中文師范生在未來中小學民族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針對當前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不足的現狀,提出增強民族文化意識、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技能、培養民族文化傳承態度的提升策略。當然,中文師范生民族文化傳承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校不斷改進和完善培養措施,需要中文師范生在學習中不斷探究,在教學中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曉溪.多元一體文化背景下民族地區漢族學校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的意義——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2)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禹紫靈.多民族社區民族文化傳承探析[J].學術探索,2017(6)

[4]譚靜,覃永縣.少數民族地區職前教師民族文化傳承觀念的調查[J].河池學院報,2013(6)

[5]盧尚月,李毅紅.微傳播環境下的學校民族文化傳承:功能闡釋與路徑探索[J].民族教育研究,2017(3)

[6]劉義.羌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研究——基于四川高校羌族大學生的考察[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7)

[7]盧尚月,李毅紅.微傳播環境下的學校民族文化傳承:功能闡釋與路徑探索[J].民族教育研究,2017(3)

[8]謝紅雨,肖荷.文化教育人類學視野下民族文化傳承的教育路徑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1)

[9]梁金霞,黃祖輝.道德教育全球視域[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140

(責編 黎 原)

猜你喜歡
民族院校培養
民族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探索
考試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38:16
內蒙古民族院校幼師雙語教育調查與反思
武術搏擊訓練的運動反應能力探討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5:15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4:43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民族院校英語口語預料庫建設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34:02
民族院校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28:49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一级毛片基地|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午夜影院a级片|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一区二区自拍| 91毛片网| 亚洲一区色| 99视频只有精品|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一级毛片免费的| 国产91蝌蚪窝| 精品视频91|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 婷婷午夜天|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免费一极毛片|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欧美成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爽妇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日韩专区欧美|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91美女在线|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欧美精品1区| 1024国产在线|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理论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粉嫩|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亚洲天堂成人|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综合色在线|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精品护士|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