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雷 袁哲沛 俞良曦 張 群 章文濤
多種急危重病及意外傷害造成的心跳呼吸驟停是院前急救中常見的急癥,因其發病突然、進展迅速、病情危急,目前已成為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領域中最危急的急救狀態之一[1],心肺復蘇術是呼吸心跳驟停患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心肺復蘇既是通過心臟胸外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并促使恢復心臟的自主搏動,又是采用人工呼吸替代自主呼吸。心肺復蘇的成功率主要由疾病的原因、復蘇開始的時間及持續的時間、心肺復蘇操作者的熟練程度及現場的不同環境等因素影響[2]。然而院前急救中因現場環境復雜、多樣,恒定高質量的胸外按壓是不可能由人工完成的。我中心自2014年9月引進心肺復蘇儀(LUCAS2),觀察對比徒手心肺復蘇與心肺復蘇儀在院前急救的不同環境下心肺復蘇的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擇我中心2014年9月-2017年12月間心肺復蘇的患者440例(排除疾病終末期、腫瘤晚期、嚴重創傷等客觀因素所導致的呼吸心跳驟停)。將符合入選條件的患者分為徒手復蘇組334例和復蘇儀復蘇組10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心臟驟停的原因(心源性264例,非心源性176例)、從呼救至CPR開始時間等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研究方法 到達現場查體后均按照標準心肺復蘇指南操作行高級心肺復蘇,醫生緊急胸外按壓。①徒手組:隨后駕駛員和協救員接替輪流持續胸外按壓,醫生行高級氣道建立(氣管插管或喉罩)、靜脈用藥等進一步生命支持。②復蘇儀組:協救員迅速安裝LUCAS2心肺復蘇儀(背板置于患者背部,腋窩與背板對齊,心肺復蘇儀放置到啟動胸外按壓需10~15 s)替代醫生的胸外按壓,醫生行高級氣道建立(氣管插管或喉罩)、靜脈用藥等進一步生命支持。
1.3 觀察指標 評價本組440例患者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心肺復蘇成功標準:均為恢復自主心跳,并隨訪至入住院內ICU3天以上[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率比較 本次研究共調查440例患者,其中,復蘇成功33例,其中徒手組成功20例,成功率為5.99%;復蘇儀組成功13例,成功率為12.26%,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心肺復蘇成功地點數值通過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不同環境下的心肺復蘇成功率比較 兩組室內及車禍、外傷現場中的心肺復蘇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室外環境下,復蘇儀組的心肺復蘇成功率明顯高于徒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心肺復蘇成功率比較 (例)

表3 不同現場環境中的心肺復蘇成功率比較 (例)
3.1 心肺復蘇儀在院前急救中的意義 呼吸、心跳驟停患者最主要的搶救措施就是心肺復蘇術,相關研究報道顯示:87.7%的猝死患者發生在院外,我國每年有50余萬人發生猝死,院前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僅約4%,而院內心肺復蘇的成功率12%~24%,院內由多名醫生、護士組成的團隊進行搶救,而院前急救中只有一名醫務工作者(醫生),搶救人員力量方面較為薄弱,大部分急救操作是由醫生、也只能由醫生一人完成,如心電圖檢查分析、氣管插管、靜脈通道的建立及用藥等。胸外按壓是心肺復蘇中的核心技術,按壓位置、頻率、深度等都會直接影響心臟驟停患者的搶救成功率[4]。非專業人員(協救員)即使經過正規培訓,其按壓質量仍難以達到標準,而醫生長時間的徒手按壓,一方面疲勞,另一方面限制了其進一步搶救操作的能力,建議在徒手胸外按壓時盡快進行心肺復蘇儀的對接使用。
3.2 心肺復蘇儀在特殊環境下的意義 隨著國家不斷對院前急救的投入,人們對急救知識的不斷學習,人們已不能滿足院前救護快拉快跑的節奏,往往有很多家屬要求現場搶救,一旦轉送可能就喪失了最佳的搶救時機。而長時間的現場搶救按壓質量會明顯下降,也有部分家屬要求護送至醫院進一步搶救,上下樓搬運患者時,人工CPR無法保證按壓的持續性,而機械裝置輔助的胸外按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5],能很好地克服院前急救中的特殊環境及狀況。能夠提供給患者持續、有效的心臟按壓,從而有效地預防和避免在操作者技術的差異、按壓中頻繁換人等情況的影響下降低按壓效果的現象[6]。
3.3 非特殊環境下并不建議常規使用全自動心肺復蘇儀 在室內二者比較成功率差距不大,在室內往往外界干擾較少、有足夠的空間或立刻能騰出足夠的空間進行搶救,但在室外、車禍外傷的現場,心肺復蘇成功率的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往往因為周圍環境不安全、吵雜等因素無法在現場進行心肺復蘇,故要緊急護送至醫院,在護送途中因車輛晃動、空間狹小等原因,徒手胸外按壓往往效果很差,從數據分析中也能發現心肺復蘇儀的使用能明顯提高成功率。但不論何種品牌的心肺復蘇機,從開始安置到給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的這一過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有可能造成對患者搶救時機的延誤[7]。因此,本文觀點亦不建議常規使用復蘇儀進行心肺復蘇,這與王增武等[8]觀點一致。
3.4 高質量人工按壓比較困難或特殊環境下,復蘇儀可以作為徒手心肺復蘇的候補力量 通過不斷探索,合理使用復蘇儀進行心肺復蘇,最大化地發揮復蘇儀功能,提高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因心肺復蘇儀配置較少致研究病例有限,今后可進一步增加樣本量做更深入的研究,確切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綜上所述,在復蘇成功率方面,徒手心肺復蘇和心肺復蘇儀兩者同樣有效,但心肺復蘇儀在室外、車禍外傷現場、狹小的空間、長時間復蘇患者的應用中,可以有效的節約人力,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