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為什么需要學分銀行
1.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教育是第一民生,更好的教育是更美好生活的最重要標志。
解決這個矛盾,其實學分銀行是一個非常好的推進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我們目前教育發展中不均衡和不公平的問題。
2.解決當下教育問題的需要
隨著教育信息化和國際化,終身學習途徑和方式日趨多樣化,學習者對學習的選擇性不斷增大,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國現階段教育存在資源分配不均衡、教學模式固化、教學體系封閉、學習方式單一等系列問題,主要表現為五大鴻溝:一是各個教育階段之間存在鴻溝,二是學歷和非學歷教育之間存在鴻溝,三是公辦和民辦教育機構之間存在鴻溝,四是國內和國外教育資源之間存在鴻溝,五是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之間存在鴻溝。
3.學分銀行跨越教育五大鴻溝
學分銀行可以有效填平教育的五大鴻溝。
現在,一個小學生就是學習小學的課程;未來,一個人可以同時修小學的、中學的甚至大學的課程。我們很大的一個問題是把所有人按年齡來劃分,假設所有同齡人都具有同樣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同樣的發展水平。其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相同年齡的人,他在不同領域發展的可能性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的小孫子才5歲,他對宇宙飛船、火箭非常感興趣,所以他在這方面的知識比我豐富得多。他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路徑來學習相關知識,把學習記錄儲存到他的“個人賬戶”上去。等到中學階段大家來學習這些知識時,他就沒必要再學了。允許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去學習他所需要的東西,這樣就跨越了不同教育階段之間的鴻溝。
我們的社會教育機構和學校教育機構之間沒有一個橋梁。現在很多培訓機構面臨著一個很大的轉型問題。我對很多培訓機構的領導人講,未來沒有培訓機構。為什么沒有培訓機構呢?所有的學校和培訓機構都是教育資源提供方,都是學習中心。未來政府可以向學生發放助學券,學校教育全免費,讓學生自由選擇去哪里學習。這樣,就可以跨越公辦和民辦教育之間的鴻溝。現在我們擇名校,未來是擇課程。
我經常給民辦大學的校長講:“我們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引進教師開課程,其實國際上的大學優質課程已經很多了,有成千上萬門的課程。那些課程資源非常好,為什么我們不用呢?”現在我們國家的學生選修國際知名大學課程的比例比印度、巴基斯坦的學生都少,對這種優質的教育資源沒有進行整合。我倡議建立一個國家教育資源平臺,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資源都放在這個平臺上,跨越國內和國外教育資源的鴻溝。
我們現在整個的學校教育系統,更多還是注重知識學習體系,未來可能對能力測評、職業推薦方面進一步加強。
學生到底應該學什么?我們正在研發面向未來的課程體系。大家都知道新教育實驗,18年來一直在努力地構建一套面向未來的學習體系。學生到底應該學什么?我們要進行科學的、認真的研究。
國際上有一個很著名的機構叫國際創新教育峰會,他們曾經對全世界的教育家做過一次非常有趣的調查,結果發現,那些教育家認為,現在學校教育的知識體系保留17%就夠了,也就是說,目前83%的學校教育內容都可以不教。當然,這個數據可能在中國行不通,在世界上也未必行得通,因為目前存在的教育體系的形成也不是沒有它的道理的。
但這項調查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教育內容一定要變革。變革到什么地方去?變革到以個人建構他的知識體系為主體。也就是說,你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但是學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比怎么學可能更重要,所以我一直建議,我們要用很大的精力來研究學什么。
我們新教育研發了一門生命教育的課程。教育,還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我們要拓展學生生命的長度,所以安全、健康的知識能力體系就很重要;我們要讓學生的生命更有寬度,讓他們成為受歡迎的人,所以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就很重要;我們要讓學生過充實的精神生活,所以價值和信仰就很重要。這些東西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是缺失的,所以教育的內容體系本身該加的要加,該減的要減。怎樣去構建未來的新課程體系,我覺得是需要研究的。學分銀行會有助于推動這項新的變革。
四、學分銀行如何有效運作
學分銀行以“學銀在線”的方式來進行運轉。“學銀在線”是基于學分銀行的機理,匯聚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構建的一個全新的、開放的、多元的、融合的、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學習中心。“學銀在線”是“立足終身學習,推進泛在學習,著眼未來學習”的新型學習模式,是為人的終身學習服務的未來學習中心。
學分銀行由誰來管理呢?應該由一個國家機構,當然也可能是一個民間和國家一起合作的機構,或者是一個新型的民間機構。
我們和國家開放大學、超星集團,就“學銀在線”的模式做了一些嘗試。一個人從注冊到選修課程,到學習,到學習成果的存儲、認證、積累、轉換,到最后的證書發放,通過“學銀在線”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1.建立終身學習檔案
建立個人學習檔案,一人一號,一號終身。關于你個人學習的所有原生態記錄,包括自己學彈鋼琴,在不同練習階段的情況,都可以放到你的賬戶上去。用人單位需要了解你時,你可以提供你的賬戶,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對方所需要的那部分內容,因為到時候你的賬戶內容會非常豐富,豐富到用人單位沒法細看。毫無疑問,“個人賬戶”是非常重要的終身學習檔案。
2.保障在線學習順利進行
今后的學習一定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我曾經考察過美國的斯坦福網絡高中,它所有的學習過程都是在網絡上進行的,在全美非常有影響力。我見到當地一位非常優秀的專家,他的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考取斯坦福網絡高中。斯坦福網絡高中的學生是全球性的。
未來我們能不能建成網絡學校?也就是說,允許不允許我們的網絡教育機構直接發小學文憑、中學文憑甚至大學文憑?我相信應該是有可能的。
我們擔心的很多問題,包括學生團隊精神、道德品質的培養,通過網絡學習都可以解決。不要以為網絡學習不能解決這些問題。
3.進行學習認證評價
對學習進行認證評價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但是我覺得也不難。為什么?因為我們現在所有的小學、中學、大學,所有經過批準認證的教育培訓機構,都可以終端平移進來,就像淘寶一樣。學習的過程在上面有記錄,學習完以后經過認證,學分進入“個人賬戶”,在“儲蓄所”都有原始記錄。從操作上來說,這應該是可以解決的。
4.實現學分兌換與證書發放
未來可能會有一個學分兌換的體系。當然這個體系要不要、怎么兌換,都可以研究。從國家的層面來說,肯定會有關于學分兌換、認證的一套體系,有課程專家體系、學分認證專家體系,去推動學分兌換和證書發放工作的順暢運行。
5.建立獎勵機制
為了讓學習更豐富、更有趣,還可以設立相應的獎勵機制,比如積分排名,根據積分等級設置不同獎勵,讓學習變得更有挑戰性。
“學銀在線”是按照學分銀行機理搭建的一所泛在學校,我覺得未來它有點像教育的淘寶、教育的銀行,它會成為一個“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中心。這樣的一個學習中心對于整個教育體制的重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一直認為,這么多年,我們在教育上投入那么多,在教育技術上的突破也那么多,為什么教育沒有很大的變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沒有結構性的變化。
學分銀行給教育帶來的結構性變化,將會為教育提供一個新的發展空間。現在我們有淘寶、支付寶,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中國的教育寶呢?我相信是有可能的。
我們期待這一天,它會徹底地改變和顛覆我們現在的傳統教育評價模式。
(本文根據朱永新先生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五屆年會上的報告錄音整理,略有改動)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