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
摘 ? 要:近年來,我國共享單車發展迅猛,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化的健康出行方式,緩解交通出行壓力的同時,作為一種新經濟模式,也開拓了創新創業的空間。在遼寧,共享單車一經投放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遼寧省信息中心開展了關于沈陽共享單車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并以此為基礎對遼寧共享單車的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四點建議,旨在進一步促進遼寧共享單車以及共享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塑造遼寧經濟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共享單車;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2017年3月,共享單車正式進入遼寧,率先在沈陽進行投放。截至2017年5月末,沈陽全市共投放共享單車4萬余量,包括酷奇、ofo、摩拜共3個品牌,注冊用戶超過50 余萬人,占全市人口的6.0%,日均使用量達25萬人次。目前,共享單車已經成為繼公交車、地鐵之后,沈陽人的第三大公共出行方式。
一、遼寧共享單車的發展現狀
2017年6月初,遼寧省信息中心以沈陽為例,開展了沈陽共享單車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旨在全面掌握共享單車在遼寧的發展情況與面臨的困難,推動共享單車在遼寧健康規范持續發展。此次調查面向全社會,包括各年齡段、各種職業、各類人群,總共發放問卷350份,收回有效問卷315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共享單車進入沈陽以來,發展迅猛,從3月份到6月份,僅3個月的時間就有60.3%的受調查者使用過共享單車,社會大眾對共享單車的接受程度較好。有75.2%的受調查者對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他們認為共享經濟可以提升生活的質量,提高舒適度。共享經濟“三低三高”的特點,即低成本、低門檻、低污染、高效率、高體驗、高可信,是沈陽百姓迅速接受共享單車的主要原因。便捷性是共享單車最突出的優點,有66.3%的受調查者肯定了這一觀點,其次是綠色環保(認可這一觀點的比例為61.3%),排在第三位的是避免了交通擁堵(認可這一觀點的比例為52.1%)。此外,解決最后一公里、健康出行、價格優勢等特點也是共享單車深受沈陽百姓喜愛的原因。
沈陽的共享單車雖然發展迅猛,但是還處于起步階段,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是沈陽共享單車的用戶市場還有極大的開發空間。截至2017年5月末,沈陽共享單車的注冊用戶數量僅占全市人口的6.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2%,更遠遠低于北京的50.6%。二是消費行為習慣也存在重塑的發展可能。調查顯示,在使用過的群體中,有32.4%的受調查者僅僅進行了嘗試性的體驗使用,而真正將共享單車作為交通工具使用的人群比例僅為27.9%。這一使用率還不到三成,說明了沈陽的共享單車市場還有深挖的潛力。三是共享單車服務還存在著優化的提升空間。調查顯示,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較為集中,投放問題、損壞問題、押金問題是受調查者認為阻礙共享單車發展的最主要的三大因素。這三個因素被選擇的比例均在44%左右,而其他因素的被選擇比例都較低。因此,優化共享單車服務的方向十分明確,提升市場發展水平的優化效率較高。
二、遼寧共享單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自2017年3月共享單車進入遼寧以來,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初,僅半年的時間就已經先后在沈陽、大連、錦州、盤錦、朝陽、營口、撫順等7個城市進行投放。雖然共享單車在遼寧發展迅速,但是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隨意停放引發城市管理難題、私人占用問題、押金問題、騎行安全問題等。這些問題。一方面,影響了共享單車的便利程度和使用體驗,另一方面,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和走勢。
(一)隨意停放,公共行為引導有待加強
共享單車具有隨用隨取,隨停隨放的便利性,但是一些用戶過渡的擴大了這種便利性。共享單車被在路邊肆意停放,占用了人行道、機動車道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種不規范的公共行為影響了城市的公共秩序,堵塞交通,還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亟待政府的引導與約束。
(二)分布不科學,企業運營有待優化
調查結果顯示,44.1%的受調查者認為路面上的單車數量少,而有一些地段的共享單車卻堆積如山。這反映出共享單車的區域分布量不合理。單車企業在車輛投放與調度上的運作還不夠科學,對各區域車輛協調、調配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企業運營有待優化。
(三)人為損壞與私人占用,用戶行為有待規范
用戶作為共享單車的使用者,只擁有單車的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但是一些用戶對共享單車進行拆解、惡意毀壞、破壞車鎖和二維碼將單車占為己有,這些行為都侵犯了共享單車企業對車輛的所有權,違背了“共享”的本意。
(四)押金問題,市場監管亟待強化
調查結果顯示,43.8%的受調查者表示押金問題是影響共享單車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事實也確實如大家所料,2017年8月酷奇單車因為資金緊張,導致押金退回困難,一時間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至今仍有數億資金尚未退還。截至2017年12月末,遼寧省消費者協會、遼寧省工商局投訴舉報中心,已受理3590件針對酷騎公司單車押金無法退還的投訴。
三、遼寧共享單車的發展趨勢
目前,遼寧省內出現的共享單車品牌不少于10個,包括最早出現的酷奇單車、摩拜、ofo等大品牌,也有vtv、騎點等小品牌。共享單車市場規模已經較為可觀,但是單車的質量、企業的運營水平參差不齊。關于未來遼寧共享單車的發展,預計將呈現四大趨勢。
一是未來的共享單車市場將以大型企業為主導。共享單車市場或將復制網約車市場的發展走勢,通過兼并重組,最終由幾家大型的巨無霸企業壟斷主流市場,形成統一的市場規則與行業規范。
二是共享單車逐漸成為主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并形成公共習慣。在共享單車進入遼寧之初,有許多市民僅進行了嘗試性的體驗,但是隨著共享單車質量、技術以及運營管理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市民將其作為一種出行方式,未來這一行為選擇將進一步固化,成為出行習慣。
三是共享單車的大數據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發達地區運用共享單車平臺行為數據的做法已較為成熟,但是在遼寧這方面的進展還差強人意。對平臺產生的大量行為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不僅可以形成一定的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優化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城市出行狀況,值得企業與政府來共同探索。
四是未來將形成具有遼寧特色的多層次共享單車市場。探索出一條適宜遼寧自然條件與經濟基礎的共享單車發展道路值得期待。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等地勢多為平坦的地區就可以將共享單車發展為一種主要的交通工具,而大連、錦州、葫蘆島等旅游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適宜開展風景區內的共享游覽單車。
四、促進遼寧共享單車發展的對策建議
當前,遼寧共享單車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也是遼寧發展共享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在共享單車領域的集中體現。這些問題既要靠市場主體通過不斷完善運營體系,提升自身服務質量來解決,更要靠政府通過加強對行業的引導與監督來解決,從而促進遼寧共享經濟蓬勃發展,為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一)優化運營管理,提升服務業品質
車輛作為“共享”的內容,共享平臺作為“共享”的媒介,是最直接面對廣大百姓的。因此,優化運營管理,提升車輛質量,加強平臺建設,提高服務品質,提升用戶使用體驗,是推進共享單車發展的根本。
在車輛使用與維護管理方面,重點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要對車輛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減小阻力,提高速度,便于騎行,同時還要提升單車質量與安全性,加強GPS定位的準確性,使用戶直接感受到車輛良好的使用體驗。二是要增加單車維護人員,為車輛做好定期的檢修、維護,及時回收并維修已損壞的單車,確保市場投放車輛的品質。三是要加強車輛的運營管理,科學規劃車輛投放地點,做好區域間的調配,在單車集中停放的區域,設置專門的共享單車停放點,并委派專人管理,加強對單車流量的管控。
在平臺建設方面,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提升共享單車平臺建設技術,建設體驗一流的共享平臺,整合市場與相關產業,促進共享單車平臺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效應。二是加速互聯網信息技術提升,促進共享單車平臺處理效率的提高,為共享單車平臺涉及領域的擴張做好技術儲備。三是培育共享經濟技術人才,包括互聯網技術人才、探索新經濟模式的開拓型人才、專業運營管理人才等,為共享單車發展儲備人才資源。
(二)完善信用體系,促進產業誠信發展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關于共享單車的押金與車輛損毀是廣大用戶最擔心的問題。因此,共享單車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攻克這兩個難點。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個人信用制度,正是解決押金問題與車輛損毀問題的關鍵。
在信用體系完善方面,要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將眾多共享單車平臺的信用打分功能與社會個人信用體系相對接,確保信息充分與通暢,由企業和政府共同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共享信用信息。二是使用個人社會信用代替押金制度,避免多個公司分別存留押金,造成大量資金的留置,避免押金難退風險與擠兌風險對企業形成沖擊。三是建立完備的信用體系,嚴懲人為損壞共享單車和私人占用共享單車的行為。嚴格制定科學的個人信用打分機制,對違反者降低個人信用評分,按信用評分等級來制定共享單車的收費標準,最嚴級別為禁止使用共享單車,并擴展到其他方面,對違反者的其他社會行為進行嚴格控制。此外,還要對個人信用體系進行監督,保證評價的公正性與準確性。
(三)加強政府監管,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共享單車不僅方便了廣大百姓的生活,而且也有助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有助于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同時作為一種新模式,對于創新創業與新經濟發展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因此,政府要積極參與,引導共享單車發展,做好監管工作。
在加強政府監管方面,重點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在道路交通方面,應由交通部門合理規劃自行車專用騎行道,保障騎行者安全,鼓勵綠色出行。加大力度督促全社會遵守,對占用自行車專用道的駕駛人與行人,進行嚴格的處罰;對不走自行車專用道的騎行人也要進行嚴格處罰,如果是共享單車的使用者,要根據其行為降低其信用體系的評分。二是在環境秩序治理方面,應針對車輛存放不當影響公共秩序、市容環境的現象制定規范,由政府、個人、企業三方共同維護公共環境秩序。一方面,應由主管部門規劃停車區域,科學管理公共秩序。另一方面,應對亂停亂放共享單車的使用者進行處罰,降低個人信用的評分。此外,應引導共享單車企業組織專人對重點區域的共享單車停放進行管理,維護公共秩序。三是在維護市場秩序方面,應建立適應共享單車等新經濟的制度。在市場準入方面,以包容的態度,鼓勵開辦企業,制定方便企業注冊的流程辦法,同時引導共享單車企業形成差異化市場定位,促進市場有序發展。在市場競爭方面,鼓勵第三方平臺對大量小而散的平臺進行整合,各方共享單車資源,推進押金共享及統一監管,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在市場監管方面,針對新經濟特征,創新共享單車監管思維,形成外松內緊的監管原則;針對新運營模式,創新共享單車監管模式,鼓勵行業協會發展,促進行業自治;針對共享單車的互聯網行業特性,創新監管工具,利用大數據方法進行全面監督,實時監督。
(四)擴展共享領域,打造經濟新支點
作為一個傳統產業與新模式融合發展而來的新經濟,共享單車的繁榮,不僅表明傳統產業仍具有發展價值,還意味著共享經濟的模式可以煥發更多的經濟活力。因此,補齊相關產業鏈上的缺失環節,形成自主自足的產業能力,大力擴展共享領域,可以增強我省經濟實力,打造更多經濟新支點。
一是強化傳統產業優勢,發展共享經濟。鞏固我省裝備制造優勢,充分發揮沈陽機床的技術領先優勢,以iSESOL云平臺為優勢產業生產能力共享的典型,在全省進行推廣,逐步擴大全省共享經濟的行業領域。二是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延長共享經濟產業鏈。提升大數據分析技術水平,提高數據挖掘速度,擴大數據處理數量,提升大數據分析效率與質量,延長共享經濟產業鏈,深挖共享經濟產業資源價值。三是建立企業與政府合作機制,發揮共享經濟在公共治理方面的作用。推動建立共享經濟企業與政府部門數據的開放共享機制,運用共享經濟數據作為宏觀統計監測數據的補充,為政府開展科學決策和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提供支撐。此外,還要加強對共享經濟企業的調研,同時加深與共享經濟研究機構的合作,學習發展共享經濟的先進經驗。
參考文獻:
[1]沈陽日報,2017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