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
摘要:審計文化作為推動審計工作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審計工作開展的必要保證。企業審計的發展離不開審計文化的支撐,近年來,審計文化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本文通過中日企業審計文化在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對比研究,分析了中日兩國審計文化的發展現狀,并且借鑒日本經驗,對國內企業審計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議,即我們需要提升審計文化認識水平、加強審計文化內涵建設以及建立審計文化長期發展規劃。營造審計文化,不僅要注重制度、信息及技術等有形的物質因素,更要重視信念、價值觀、道德評價等無形的精神因素,全方位建設,多層次著眼,力求從整體上推進我國企業審計文化體系的完善。
關鍵詞:中日企業;審計文化;啟示
審計文化是企業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重大的使命。然而,近年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審計失敗的案例層出不窮,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美國的“安然事件”為世界各國敲響了警鐘,各國紛紛調整審計制度和規則。日本吸取美國的教訓,逐漸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審計體系。而目前中國的審計制度和審計文化體系還相對不夠健全,我們可以從外國先進的審計制度中借鑒與審計文化建設有關的思想,包括內控審計、管理審計相關的現代價值理念,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審計行業特征的企業審計文化核心價值體系。
一、審計文化的內涵及必要性
(一)審計文化的內涵
審計文化是指在企業的審計活動中,通過長期的積累形成的,審計群體公認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制度、思想意識等內容的總和[1]。它為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提供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能夠把審計人員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國家審計所確定的職責要求和既定目標中來。審計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引著審計工作的發展方向,使審計事業得到不斷的發展。
(二)審計文化的必要性
第一,審計文化能夠有效推動企業文化的發展。審計文化不僅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能夠有效推動企業文化的發展。審計文化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得以發展和完善,因此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這與企業文化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
第二,審計文化有利于企業審計目標的實現。審計文化的發展能夠有效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提高審計相關人員的價值取向,有利于企業員工共同向同一目標努力,有利于企業審計目標的實現[2]。
第三,審計文化有助于企業審計水平的提升。審計文化的發展能夠引起企業管理層對審計工作的重視,從而為審計人員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保證。同時,審計文化能夠不斷提升審計相關人員的思想意識,從而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有利于企業整體審計水平的提升。
二、日本企業審計文化現狀
(一)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指企業審計工作發展中所需要的物質基礎,包括工作環境、硬件、軟件等方面的內容,是審計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日本企業審計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視企業工作環境的改善,注重審計所需硬件設施的投入。另外,日本企業比較注重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為審計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美國的電算化發展起步較早,且發展水平較高,而日本在發展初期直接引進了美國的電算化軟件,并根據自身需要進行修正,因此會計電算化發展水平較高。與我國相比,日本的具有網絡化程度高、電算化軟件功能強大、軟件結構更加科學合理等優勢,我國的電算化水平與日本還存在一定差距[3]。物質文化的發展為日本企業審計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制度文化
日本會計檢查院是日本最高的審計機關,其獨立于內閣行使權力,主要負責對企業檢查的具體執行和決策[4]。而日本的會計檢查法律體系也比較完善,由日本會計檢查院法等近十部法律構成,對會計檢查的具體內容和實施細則都進行了具體規定,使得審計工作有法可依。在審計文化發展過程中,日本十分重視制度文化的發展,充分發揮了制度的保障作用。此外,日本內部控制審計制度比較完善。21世紀初,日本發生了幾起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件,引起了日本對財務會計制度調整和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建立的重視,于2007發布了《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準則》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實施準則》,主要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和評價[5]。有了相關制度的保障,日本審計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審計成本的節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
(三)精神文化
日本很多企業的文化和倫理思想都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可以說中日企業文化既有關聯性又具差異性。例如,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在日本企業文化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企業倫理思想中既有中國儒家、道家思想的融合,又有日本傳統文化精神和西方思想的匯入,形成了完整的企業思想體系[6]。因此,日本的企業文化特別注重團隊合作和人本思想,重視提升員工個人的忠誠度。為了實現企業的長久發展,日本企業文化中傾向于縮小員工之間待遇的差距,采用柔性管理[7]。另外,日本企業的嚴謹和細致一向令人嘆為觀止,這也是其企業文化的宗旨。總體來說,審計工作需要嚴謹的態度和事無巨細的精神,日本的企業文化為其審計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環境,而審計價值觀的一致性也促進了企業內部的審計管理。
三、中國企業審計文化現狀
(一)發展現狀
物質文化方面,隨著企業審計的深入發展,我國對審計文化發展的物質保障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一方面,企業的審計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特別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不斷加大對審計工作的物質保障投入,但是與發達國家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今后的發展中仍然應當給予重視。另一方面,人員的綜合素質有了一定提升,但高素質審計人才仍然缺乏。
制度文化方面,我國的審計制度體系并不完善。從外部來看,我國的《審計法》只是對企業內部審計做出了相關規定,還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用于規范企業的內部審計行為[8]。缺乏法律法規的約束,則不利于審計文化的長遠發展。從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來看,很多企業只是流于形式,對實際審計工作的規定不夠細致,容易引發審計風險。
精神文化方面,中國的企業文化比較注重個人能力的發揮,鼓勵員工之間的良性競爭,企業認為這樣可以有效促進員工個人能力的提升。這是與日本企業文化存在差異性的表現。在審計文化的發展中,我國同樣鼓勵嚴謹的工作態度,因為審計工作只有細致入微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
(二)存在問題
第一,我國企業對審計文化的認識不足。一方面,我國的審計文化建設起步較晚,很多企業還未建立審計文化意識,只是在審計工作中形成了初步的認識和價值觀,這對審計文化的發展具有不利影響。我國企業在審計文化建設上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對審計文化的重視程度不足。無論是企業管理層還是員工,相對來說比較重視審計工作的實際內容,而忽略了其背后重要的影響因素,即企業審計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第二,審計文化發展存在形式化問題。我國企業的審計部門在審計文化建設上還沿用傳統的文化建設方式,缺乏實際的內容和創新性,只流于形式,無法實現審計文化的監督作用[9]。而審計文化的發展并不是“喊口號”那么簡單,需要建立完整的發展體系和保障措施。這與我國的企業文化也存在一定的關系,重宣傳,輕執行,因此審計文化的發展同樣陷入形式化和口號化,內涵不夠豐富。
第三,缺乏長期的審計文化發展規劃。日本的審計文化建設起步較早,且借鑒了西方先進的經驗,因此審計文化體系相對比較完善。而我國企業對審計文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未建立起審計文化發展的長期規劃,導致我國的審計制度發展落后,審計文化的影響力薄弱,很難有效約束企業和審計相關人員的行為,不利于企業審計的長遠發展。
四、日本企業審計文化對我國的啟示
(一)提升審計文化認識水平
企業應當構建統一的審計價值觀,確立審計目標,發展審計文化。企業要發展審計文化,在審計實踐過程中,必須保證全體員工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增強企業文化的凝聚力,發展有利于審計文化發展的氛圍。價值觀的統一也有利于審計目標的實現,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的審計水平。此外,企業應不斷加深對審計文化的認識,提高創新能力。我國的企業對審計文化的認識基本上都是浮于表面,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更談不上對審計文化機制的創新。因此,企業應當不斷加強對審計文化的研究,不斷深入對其認識,并不斷培養創新能力,實現審計文化機制的創新性發展。
(二)加強審計文化內涵建設
審計文化的發展不只是簡單的口號式宣傳,需要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企業在發展審計文化的過程中,應當更多考慮其內涵的豐富性。審計文化的內涵主要包括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首先,在物質層面提供保障。企業應加大審計相關硬件、軟件、審計辦公環境等的投入,為審計文化的發展提供基礎的物質保證。其次,應當加強企業審計文化的制度建設。制度是審計工作的準繩,是審計工作實施的依據。最后,應加強精神文化建設。企業應當不斷進行自身的文化建設,從而促進審計文化的建立和形成。通過不斷豐富其內涵,從而提升審計文化的監督作用和影響力。
(三)建立審計文化發展體系
我國現階段比較缺乏專門的法律規范企業的內部審計行為,只是在基礎法律中有相關條款提及,對具體內容的規定不全面。因此,應當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用以約束企業的審計行為,從而促進審計文化制度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企業應當注重審計文化的長期發展,避免短視行為。與日本相比,我國百年以上的企業較少,這與中國的企業文化有很大關系。企業規劃不夠長遠,更多注重眼前利益,因此容易引發審計風險,不利于審計文化發展體系的健全。因此,企業應當建立長遠的審計文化發展規劃,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審計文化的發展問題。
綜上所述,中日兩國在審計制度、方式和審計文化上雖然有許多不同之處,但都面臨著改革和完善的任務。日本現有的審計體系能夠引發人們對中國審計現狀和企業文化發展的一些反思。我們可以借鑒日本會計電算化和審計信息化發展的經驗,不斷完善審計相關的信息化體系建設。此外,日本企業嚴謹的文化特征和重視團隊合作的大局觀念,是他們企業發展歷史長久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要根據時代特征和自身國情,不斷培養嚴謹的作風,以細致入微的工作態度和集體主義精神來對待審計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審計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避免徇私舞弊等現象的發生,從而形成優質健全的審計文化體系。
參考文獻:
[1]楊哲.淺談企業內部審計文化建設[J].商,2015 (48):130.
[2]李德勝.簡論企業內部審計文化建設[J].中國內部審計,2013 (10):80-82.
[3]朱文莉,任潔.中外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比較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 (22):41-44.
[4]劉思宏,孫凱.日本審計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商場現代化,2016 (10):248-249.
[5]茍光亮.日本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實施狀況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內部審計,2014 (04):48-50.
[6]張家榮.松下幸之助企業倫理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7.
[7]花文昌.中日企業文化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7.
[8]趙國棟.企業審計現狀的分析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 (07):125+174.
[9]林建生.淺析企業審計文化建設[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2 (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