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丹
摘要: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學核心的專業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文以大連海洋大學會計專業為例,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設置、大綱的制定和教學改革進行闡述,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法。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設置;大綱制定;教學方法
為了教學的方便,會計學專業把財務會計分解為《初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三門課程,《中級財務會計》是一門承上啟下的課程,其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后續的《成本會計》、《稅收學》、《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等課程均以本課程為基礎,因此設置的學時數遠遠超過其他課程。結合十幾年的課堂教學經驗,任課教師與學院進行配合,對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方面進行了改革或確定了改革方向。
一、課程的設置
在2016版之前的培養方案中,除2008版培養方案中調整為48學時外,其余版本均為64學時,理論課程設在《初級財務會計》(個別版本為《基礎會計》)的下一學期,理論課程的下一學期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實驗》課程,后續開設其他專業課程。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及對考核結果分析表明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所下降,在一學期完成全部課程,學生理解和吸收能力有限。因此從2016版培養計劃將本課程分為上下兩學期授課,《中級財務會計(上)》主要是普通資產的核算,《中級財務會計(下)》為金融資產和負債、所有權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和財務報告。與下半部分同時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實驗》。通過一年的運行可以看出,給予了學生更多的理論課自主學習時間,理論課與實驗課可以同步補充。
二、教學大綱的制定
隨著會計準則的不斷完善和修訂,財務會計業務的理論深度和實際業務日趨復雜,對于《中級財務會計》大綱的制定,主要處理兩個問題:一是《中級財務會計》與《高級財務會計》的界定問題。二是與其他課程的銜接問題。
學院在制定大綱時,主要以原有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科目為依據,將財務報告前的主要內容列為《中級財務會計》講解的內容,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存貨、金融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和財務報告。由于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并和合并報表關系密切,將其列入《高級財務會計》,因此《高級財務會計》主要包括不常見和難度比較大的會計業務,包括非貨幣資產交易、債務重組、所得稅會計、政府補助、外幣折算、租賃、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并、合并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估計與會計政策變更等內容。
為教學方便我們人為劃分為財務會計、稅收、財務管理等相關課程,然而會計是一個管理信息系統,完全割裂是不可能的。在《中級財務會計》中的資產和收入章節,增值稅作為最主要的流轉稅始終貫穿其中;在具有融資性質的融資、投資業務中使用的實際利率法是財務管理中貨幣時間價值理論的應用;ERP系統在企業的廣泛應用,使各職部門的分工更加清晰,會計信息的生產不再單純依靠會計部門,因此原有的純事后會計處理方式不符合現有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在第一章總論后增加一節增值稅的概述,主要講解增值稅抵扣的基本原理。在講述金融資產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前,增加一節貨幣時間價值,主要理解普通年金現值和折現利率的計算。在存貨的采購的核算中增加材料采購的流程講解,熟悉職能分工,掌握過渡性科目的使用。
三、教學改革
(一)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學校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素質決定教育和教學后果。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從高等教育“育人”本質要求出發,樹立“課程思政”核心理念,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帶入課堂。
(二)加強對學生會計精神的培養
學生的會計精神培養是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培養。在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培養學生的會計精神,弘揚民族的的科學成果。例如,在材料的計劃成本法時,強調我國的獨創性,不要與西方的標準成本法混為一談,增強民族榮譽感。加強對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理念,熱愛會計工作,在未來的會計職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例如,在資產的核算中,結合內部控制準則,列舉會計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貪污企業財產所帶來的后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公私分明,不貪不占,遵紀守法,一身正氣。
(三)任課教師掌握專業前沿知識,熟悉會計準則和稅收法律的變化
任課教師時刻關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等網站,及時掌握會計及相關領域的最新變化,通過自主學習熟悉國際會計準則和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和修訂,積極參加注冊會計師、稅務師資格、會計師資格考試,熟悉具體會計業務處理的最新變化,及時對新知識進行更新,將新知識及時融入到教學中,同時能夠給學生參加各類考試提供最前沿的支持。
(四)選用精品教材向自編教材過渡
在教材的選用上,學院多次選用劉永澤教授編寫,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其緊跟會計準則和稅法的變化,是國家級精品課程。但是近幾年由于我院會計學專業應用型目標的培養特點確定及生源質量的變化,該教材對于我院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內容偏多(部分內容劃入《高級財務會計》),難度偏大,授課時跳躍性較大,不再適用我校學生。因此學院成立中級財務會計教材編寫小組,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以會計系統的為理念,以會計循環為依據,突破原有中級會計按報表項目的編制教材的特點,編寫一套適合我院會計專業學生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
(五)改進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的基礎上增加文獻探討
財務會計是應用型極強的一門專業課,除基本原理的的講授外,案例教學必不可少,但是由于本課程教學內容的限制,案例教學中選取的案例相對比較直觀,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我國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文化環境的變化,我國的會計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也將不斷處在發展和變化中,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掌握現行的會計制度外,更需要了解會計政策的發展變化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例如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中后進先出法在我國的應用和退出問題,在課前布置學生對該問題的文獻進行查找,歸納出該問題在我國可參考文獻中出現的時間,頻率,爭議的焦點等問題,使學生學習熟悉查找文獻的能力,并能夠將具體的會計問題上升到理論高度,提高再學習的能力。
(六)教學內容上注重與其他課程的銜接
《中級財務會計》是繼《初級財務會計》后的第二門基礎課,是多門專業課程的前置課程,因此在課堂教學內容上教師注重與其他課程的銜接。例如,壞賬準備中的應收賬款百分比法是中級財務會計中的教學難點,該方法以期末應收賬款的余額乘以壞賬損失率計算出“壞賬準備”科目的期末余額,該余額不能直接作為計提本期壞賬準備的依據,只能將其與“壞賬準備”調整前的余額相減擠出差額作為本期計提或沖減“壞賬準備”的依據,這種核算思想將在《高級財務會計》中的“所得稅”、“外幣報表折算”中使用。又例如,在固定資產折舊一節中,通常教材中給出的固定資產折舊的目的是將固定資產的取得成本在固定資產的經濟使用年限內進行合理分配,使之與各期的收入相配比,但是站在財務管理的的角度,其主要目的是收回投資,形成重置固定資產的能力,在此處引入財務管理中“現金流量”的概念,理解在財務管理中通過營業利潤計算“營業現金流量”時,折舊是營業現金流量增加項。
四、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平時成績評定不夠客觀
《中級財務會計(上)、(下)》采用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平時考核包括出勤、提問、測驗、作業,平時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閉卷考試)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80%。由于大班上課,學生人數偏多,因此提問的成績很難準確。作業的樣式統一,存在抄襲的可能性。
(二)教學手段相對單一
在教學中主要是采用PPT、板書的傳統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課后的交流主要是通過微信的方式,針對性較弱。
五、改革措施
隨著招生人數的減少,師資力量的增加,爭取小班授課,作業多樣化,教師熟悉每個學生,是平時成績更加客觀。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對個別章節以短片或微課方式體現,增加課程趣味性,充分利用泛亞網絡建立專門的學習網站,在本校內實現學習資源共享,與學生的互動更加密切。
參考文獻:
[1]于玉林.會計人會計觀—現代會計哲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9:36-39.
[2]劉永澤,陳立軍.中級財務會計[M].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8,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