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芳
摘要:在國企單位中,核算固定資產賬目可以把自身固定資產具體的使用、管理等情況充分反映出來,在其固定資產的管理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當前固定資產賬目的核算現狀出發,對固定資產賬目核算的主要策略進行分析與探究,希望為相關國企單位提供一些幫助和建議,更好地核算固定資產賬目。
關鍵詞:固定資產;會計核算;國企單位
所謂國企單位資產,一般指的是國家對投資經費進行撥付、為國企單位提供可以管理、支配、使用的固定資產,該資產既包括國企單位的辦公設備與設施,也包括有關的生產設施。伴隨國家有關會計準則、制度的不斷更新,核算的固定資產項目逐漸變得模糊。因此,研究國企單位固定資產賬目核算具有現實意義。
一、當前固定資產賬目的核算現狀
在國企單位的固定資產中,賬面價值的真實性可以對國企單位具體的生產水平與規模進行客觀地反映,對于國企單位監督、控制、管理自身財務的狀況也能進行客觀的反應。伴隨我國產業化經濟飛速發展加之計劃經濟體制的作用,當前會計制度與準則提高了核算固定資產的具體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國企單位采取既滿足自身具體情況又順應新時期核算固定資產需要的計價方式,逐漸變成國企單位會計研究科目中越來越重要的資產管理課題。
二、固定資產賬目核算的主要策略
(一)強化固定資產會計披露工作
1.固定資產會計披露現存問題
伴隨使用固定資產時間的增加和一些客觀原因引起的使用壽命減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企單位在經營與投資過程中變現的利益。當前有很多國企單位在固定資產的附注、披露方面過于模糊和簡單,無法將有關的固定資產執行財務業務具體的狀況進行反映,影響自身經營變現,并且由于部分國企單位領導人員重視程度有所不同,使得管理、監督固定資產的工作受到間接影響[1]。同時,很多國企單位在固定資產的輔助信息披露方面只包括原值、累計折舊,揭露使用年限、使用標準、計價方法、使用情況相對較少,使得具體的固定資產價值無法全面地體現出來,不利于國企單位將自身經營變現。
2.強化固定資產會計披露工作的策略
在國企單位中,固定資產對于自身的經營與生產非常重要。管理、監督、使用固定資產可以將自身經營成果充分體現出來,要想使國企單位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得到保證,充分考慮投資者利益,就應對有關的固定資產信息進行充分揭露。因此,在披露固定資產會計的時候需要對揭露的固定資產報表類型進行確定,包括維護與改造資產的支出表、無償撥付資產的明細表、固定資產的明細表等。除此之外,為了符合經濟效益的基本原則和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國企單位需要根據使用固定資產的狀況對信息的披露工作進行優化和完善,可以將原始的資產揭露工作當作基礎,增加資產調節款、具體損耗、資產價格、使用壽命、計價方式、資產類型、使用標準等多種內容。從而全面、深入地明確當前使用固定資產的情況,比如對閑置固定資產進行有效區分、將正在使用中的資產或已報廢資產進行提足折舊等。
(二)強化固定資產計量方式
1.固定資產計量現存問題
一般來講,固定資產計量的問題通常指資產在入賬初期進行的會計處理工作,一般是研究固定資產的獲得成本方面。科學、合理、有效地對固定資產成本問題進行處理,能夠為資產減值、資產支配、資產折舊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并提供相應的保障。目前,國企單位購置資產所有的資金經費通常包括兩種,一種是國企單位購置內部資產和變賣報廢品生成的支出,另一種是國家供給、撥付的財政經費。對于前者來說,很多國企單位具體涉及資產管理現金流入的方面不多,而且有關的會計信息憑證與報表等這些對基金結余數目維護和購置的反應通常無法配套相同的現金。同時,從會計準則里固定資產可比性的原則和有關規定可以看出,固定資產計量不但應合理處理、具有細致的處理流程,還應一致地根據固定資產的有關規范對資產計量進行處理,不過當前很多國企單位無法確保記賬時嚴格根據資產具體成本來進行,使得初始資產價值變動和增減的狀況無法客觀的邊線,不利于分析固定資產損耗程度、具體使用等方面[2]。
2.強化固定資產計量方式的策略
按照當前國企單位中固定資產計量現存問題,應采取以下固定資產計量執行方式。第一,國企單位原始的固定資產計量問題需要根據相關固定資產規范的具體標準、規定、要求統一地計量口徑,特別是在資產成本的記賬上,需要強化執行的力度,使國企單位購置資產到投入使用中的所有支出可以科學、合理、客觀地反映出來。第二,國企單位需要對累計折舊的賬戶和固定資產的賬戶進行設置,方便自身有效地分析固定資產在管理、使用時出現的價值損耗。第三,按照固定資產折舊的相關科目開展核算工作。國企單位應根據當前固定資產核算有關規范中的具體規定進行核算,根據相應比例提取購置資金,在核算過程中應與自身資產設備殘值的比率、使用的年限相結合來折舊。在本期末,應將累計折舊當成被減的固定資產項目歸納到資產方的項目中,從而對固定資產耗損造成的價值轉移進行反映。針對國家撥付的財政撥款與經費,應將購置固定資產的核算資金保留下來。國企單位在銀行的存款完全收到之后,應當成購置金來增加,在固定資產完全屬于國企單位并且入庫的時候,需要把購置的資金當作固定的基金,并使銀行的存款減少,從而讓財務信息報表可以把固定資產折舊、凈值、原值和國家投入等方面科學、合理地反映出來。
(三)按照支出方法處理固定資產賬務核算
1.固定資產支出改造現存問題
當固定資產購置入庫、進行使用以后,要想使自己的生產技術的建設需要與市場經濟建設的當前需要得到滿足,一般會維護和改造原來的固定資產,這樣一來,容易有后續的資產設備支出問題出現。不過,國企單位后續的資產支出一般會混淆會計科目處理中收益性的支出及資本性的支出[3]。也就是說,把資本性的支出當成收益性的支出進行處理,或是原本應將資產改造支出按照收益性的支出進行處理然而卻根據資本性的支出進行處理,使得會計計費中將資產價值過多的計算,導致本期資產自身價值和固定資產獲得收益出現虛增的現象,也就是所說的賬實不符現象。除此之外,后續的固定資產支出如果過于混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容易使固定資產管理形成混亂、無序的不利局面,對國企單位保全自身資產造成不利影響。
2.按照支出方法處理固定資產賬務核算的策略
第一,資本性的支出。當固定資產出現后續可資本化支出的時候,國企單位需要轉銷固定資產的減值、累計折舊、原價,進行資產賬面價值向在建工程的轉變。第二,收益性的支出。一般來講,國企單位把固定資產進行投入的時候,一定會出現損耗并需要進行修理與養護的工作。從客觀的角度看,國企單位對各種維護費用的支出只可以使設備的平穩正常運轉、不對后續設備運行效益產生影響得到保障,但無法提高固定資產設備的性能、增加自身收益。因此,進行會計核算時將其直接地歸納到本期費用中,不通過待攤銷、預提等形式來核算。
三、結語
總而言之,核算國企單位的固定資產賬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企單位應對自身當前固定資產賬目的核算現狀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找到固定資產在會計披露、計量、支出改造等方面的現存問題,通過強化固定資產會計披露工作、強化固定資產計量方式、按照支出方法處理固定資產賬務核算等方式,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管理固定資產,使核算固定資產賬目的工作順利進行,推動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婁之秀.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下的風險防范及會計信息質量——以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為例[J].中國總會計師,2018 (09):86-88.
[2]蔡盈芳.會計檔案電子化管理背景、現狀、難點及有關建議——在中國檔案學會電子會計檔案管理研討會上的發言[J].檔案學研究,2018 (04):78-81.
[3]張孝春.關于證券管理實施細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差異問題的探討——基于承銷保薦費用會計處理視角[J].財會學習,2018 (2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