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盈盈 周玲
摘要: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手段。本文剖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構建“一核心、三層次、四模塊”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實踐創新能力;財務管理;實踐教學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1],強調“推動課堂教學革命”、“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強實踐育人平臺建設”。可見,推進實踐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已成為現階段高等教育的緊迫任務。財務管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的學科,自1998年作為獨立的本科專業招生以來,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教學體系,但實踐教學方面卻仍顯薄弱。
通過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走訪的方式,我們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考察,發現實踐教學已得到較多關注,各高校在培養方案中均設立了實踐環節,實驗組織方式多采用課后或者課中進行實訓。具體而言,在實踐教學內容上,金燕(2011)提出構建模塊化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2];在教學方法上,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方式,也不乏特色教學方法,例如陳亞(2016)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財務管理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教學中[3];夏慶利(2017)對《財務管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改進建議[4];在教學評價上,姚旭(2014)應用AHP打分評估方法構建了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評價標準[5]。
一、目前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體系不健全
盡管各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均開設了一些專門的實驗課程,在實踐教學的總體規劃上,不同課程的實踐教學常常各自為政,沒有形成一個相互銜接、前后呼應、目標統一的有機整體。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多以會計實訓特別是會計模擬實驗為主,與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同質化嚴重,未能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殊性。
(二)實踐教學內容不具體
財務管理專業設置的實踐教學課程偏少,或者實踐教學的課時設置不充裕,導致教學內容很難延展開來。首先,國內大多數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仍然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課時配置比例一般約為1:2,有的學校甚至為1:3,而在美國的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為3:1,英國、法國實踐教學與理論比例高達2:1[6]。其次,鑒于財務管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即使學生有機會進入企業財務部門實習,往往也是先從記賬開始,很難真正接觸到企業籌資和投資等財務決策的核心內容。
(三)實踐教學條件較薄弱
一是校內實驗室建設投入不足。雖然有不少高校引入了專業的財務管理實訓軟件如ERP沙盤模擬等,但很多都是利用會計實驗室或管理類綜合實驗室開展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很少建設專用的財務管理實驗室。并且,與同校理工科的實驗中心相比,這些會計實驗室或管理類實驗室在軟硬件配置上仍相對落后。二是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投入不足。由于經費有限、實習單位條件有限等原因,導致學生的校外實習難以落實。
(四)實踐教學方式單一化
目前財務管理實踐教學仍未擺脫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學生是被動按教學培養目標完成教學驗證性實驗,缺乏情境性和創新性實驗。雖然也有教師以上機操作代替實踐活動環節,但這不過是將原來紙上做的分析判斷過程用計算機軟件來實現而已,并不能全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即使案例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運用,但互動性不足使案例討論有時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五)實踐教學考核形式化
由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開展較晚,缺乏同行普遍認可的規范性的評價標準,學生對老師的實踐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往往只停留在教學評價層面,沒有相應的反饋機制,實踐教學考核流于形式,約束性不強。
(六)實踐教學能力有欠缺
應用型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不僅要求專任教師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還須具備豐富的財務實踐經驗。而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歷,這成為開展實踐教學的短板[7]。
二、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成都大學為例
成都大學位于天府之國的成都市,是四川省第二批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學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特色和目標。我校財務管理專業自2011年才開始招生,起步相對較晚、實踐教學積淀不夠,因此構建和完善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為核心
按照市委市政府“高水平辦好成都大學”的要求,我校的辦學目標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培養具備過硬專業實踐技能和突出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鑒于此,我們將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具備財務管理、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法律等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能夠勝任各行業、部門的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財務管理專門人才。
(二)以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三個層次為出發點
掌握基礎技能與專業技能是地方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關鍵。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校以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三個層次為出發點,在基礎技能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與英語應用能力、財經應用文寫作能力等,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品質;在財務管理專業技能方面,我院通過相關理論模塊的學習,結合各種財務管理、會計實驗實訓,如基本的納稅申報操作、ERP沙盤實訓、財務分析實訓、財務管理綜合案例分析、用友軟件實訓、審計實訓、管理信息系統實驗等實踐教學來培養學生財務核算與分析技能、財務風險管理技能、資產評估與財務審計專業技能、財務信息管理技能;在前兩個技能鞏固基礎之上,通過專業見習、專業實習、VBSE跨專業實訓及參加社會實踐來提升學生在財務管理專業領域的綜合技能,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
(三)構建“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我校初步構建了包含實驗教學、實習實訓、論文設計、科研創新四個模塊為一體的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在實驗教學方面,實驗項目設計注重凸顯財務管理專業特色,并綜合考慮初級、中級、高級三個不同層次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要求。通過解剖典型性案例,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能力,探索引入情境教學體驗與任務驅動型教學等實驗教學新模式。在實習實訓方面,我校與財務咨詢公司、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十余家本土企業達成了共建實習實踐基地或產學研基地的協議,建立了廣泛的校企合作關系,遴選優秀學生到企業財務部門實習。在論文設計方面,一個好的畢業設計要兼具學術性、創新性和時效性,同時又要體現科學性和規范性。所以我校從源頭把關,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以提高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在科研創新方面,我校針對財務管理專業辦學特色,特邀國內外知名教授開展商院學術講座、鼓勵本科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服務平臺、開展學科知識競賽和科研能力訓練項目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離不開教學體系的健全和完善、離不開教學內容的升華和教學考核形式的標準化、更離不開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和教師人才隊伍建設,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負重致遠。我校初步構建了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希望對應用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借鑒意義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教高[2018]2號.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Z].
[2]金燕:“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討——基于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實踐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1 (5).
[3]陳亞.思維導圖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 (21).
[4]夏慶利.《財務管理》翻轉教學實踐及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7 (3).
[5]姚旭,榮紅霞.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標準研究[J].教育探索,2014 (4).
[6]孫靜芹,朱文雙.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 (4).
[7]邱麗娟.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