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潤艷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增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不斷創新,而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需因時而變,以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格局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意蘊。
關鍵詞:黨的十九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
有什么樣的時代,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我們善于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一定能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1]”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的創新理論,牢牢抓住并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的時代主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這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確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時而新、因勢而進”,就必須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和行動綱領,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1]。
一、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思想內涵
1.新時代的歷史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民族發展復興的角度看,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中國對世界發展中國家的貢獻看,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三個“意味著”道出了強起來的時代要義,也道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意義、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不僅是一代代中國人的期盼,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重任,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以超常的膽識和勇氣,勵精圖治,砥礪前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出一系列方針政策和重大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未能辦成的大事情,黨和國家的事業取得歷史性的成就、實現歷史性的變革[2]。
2.新時代的美好前景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國當下最迫切和最艱巨的任務,就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本世界中葉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好戰略基礎。對此,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新的路線圖和制定了新的時間表。把前后兩個15年分別提出新的目標,即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3]。這一戰略目標和部署,標志著我們國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開啟了新時代的美好征程。
二、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也是新時代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指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密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會主義實踐,精準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時代責任和問題,來推進我黨對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育人成才的更高質量發展。
1.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見,“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務的新時代要求。
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理念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的認識基礎。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把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理論創新一直是我黨保持先進性、解決時代難題、彰顯時代特色的先進武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是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的時代課題,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傳承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做牢做實,加強高校意識形態的堡壘作用,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完成好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責任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新時代黨和國家對科教興國和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同時也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向世界,以更高的追求和眼光看待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優勢和不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為 “雙一流”建設服務的時代責任感。“雙一流”是新時期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部署,是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科技支撐的必然要求,因而也是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大契機。我們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高校在堅持高等教育社會主義方向上,把“立德樹人”做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務的同時,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學教育全過程,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學生思想成長規律等開展教學教育工作。“雙一流”建設要求高校和學科注重高水平、高質量發展,重視內涵式和科學研究的發展,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應不斷的開拓國際視野和格局,滿足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需求[3]。
3.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時代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包含著主體理解的時代性,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展現思想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和親和力,把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相融合,以來增強高校思想政教育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培養大學生時代敏感性和和時代把握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課堂上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近距離溝通,共話新時代和暢想新時代。教師政治立場堅定和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自然也會影響到大學生在感受、理解、認同和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逐步實現思想的飛躍,感受時代的溫度和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
另外,新時代的重要特征就是社會信息化、網絡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靈活多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把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傳統媒介和現代媒體相結合、顯性教育和隱性滲透相結合、正面宣傳和反面警示,形成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合力,引導大學生直面時代問題、勇擔時代責任,與時俱進,開拓未來。
參考文獻:
[1][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 新華網.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2018-5-16.
[3]切實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N].人民日報,201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