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逐漸普及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啟動,使得互聯網發展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對O2O模式與P2P網絡貸款運營模式的對比分析,結合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的特征,從建立完善的風險診斷體系、加大對平臺的管理力度以及引導運營困難的網貸企業良性退出幾個方面入手,對其運營發展策略提出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O2O;P2P;網絡貸款運營模式
受到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的影響,不管是個人之間還是企業之間的借貸模式均發生不同程度的轉變,從以往單一的銀行借貸模式和民間借貸模式,逐漸衍生出更加便利和更加自由的網絡借貸模式,其中以P2P網絡借貸模式最為典型,P2P網絡借貸主要是指個人之間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實現的中微小借貸,并且隨著網絡借貸運營模式的逐漸發展成熟,期貸款融資模式也越來越豐富,為人們的創造了便利。
一、O2O模式與P2P網絡貸款運營模式對比
(一)O2O網絡貸款運營模式
近幾年內,O2O模式( Online To Offline,由線上到線下)作為線下交易與互聯網金融兩者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逐漸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國內的蘇寧易購和12306網上購票系統,國外的Uber 與Hilburn 等,均是采用的O2O運用模式。而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通過這種將線上交易與線下交易服務兩者相互結合在一起的新型營銷模式,獲得快速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O2O這一運營模式充分發揮出互聯網平臺本身不受空間限制以及擁有豐富資源等優勢特征,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將線下的服務或者商品進行大范圍的推廣與宣傳,從而大大提升了客戶選擇商品的自主性。與此同時,相關服務網站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創造出了更加符合客戶多樣化需求的服務模式,有利于促進客戶對于網站和商品滿意度的提升。這種以線上推廣帶動線下交易的運營模式,有效加大了商戶與用戶兩者之間的體驗感,這一運營模式本身蘊含的價值是十分驚人的。
(二)P2P網絡貸款運營模式對比
世界上最大的 P2P 平臺——Lending Club,于2014年的12月在美國成功上市,該平臺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建立了比傳統商業銀行更加高效同時可以在借款人與投資人之間完成自由資本配置的機制。Lending Club的成功與西方國家本身健全的征信體系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Lending Club主要是通過交易所獲得的手續費、服務費和相關管理費用三種形式來賺錢收入[1]。
國內與Lending Club運營發展相似的平臺有人人貸,人人貸的申請人可以通過自主注冊成為平臺用戶,如果想要進一步申請借款則需要提供相應的證件信息等。雖然 P2P 網絡貸款所進行的屬于全線上交易,但是人人貸這一平臺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投資人的利益,也提升了借款人信用信息與個人信息的真實性。而這種基于線上線下互動的網絡貸款運營模式,不僅有效規避了傳統銀行貸款模式的門檻高、申請難以及審批時間長等缺陷,同時也進一步改變了完全線上借貸P2P模式本身缺乏安全性保障的劣勢。
二、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的特征
與傳統完全線上借貸的P2P網絡運營模式相比,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具有以下幾種特征:
第一,信息對稱。從現階段我國完全線上借貸的P2P網絡運營模式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這類網絡貸款平臺的數量和類型相對較多,但是由于缺少嚴格的規范性,所以普遍存在多種問題。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模式一樣,在P2P網絡平臺上通過合理設立線下機構這一方式,將其用于專門用戶個人信息以及相關信用信息的核實等方面,不僅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同時還可以進一步為P2P網絡貸款平臺用戶信息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也能夠使得投資者對于自己的投資對象更加了解。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中,線上平臺和線下平臺兩者之間保持著信息的對稱性,線下平臺與有需求的客戶之間也保持著信息的對稱性,因此直接決定了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網絡借貸運營模式的“雙對稱性”特征,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也因為這一特征,有效規避了相關風險問題,與當前我國的網絡貸款環境相適配。
第二,信用認證。為了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投資者交易的安全性,P2P網絡貸款平臺紛紛加強對借款申請人本身信用認證審核的力度,通過增加申請人本身信用認證條件等方式來滿足平臺交易的安全性需求。比如:P2P網絡貸款平臺與商業銀行之間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將用戶的信用卡等信息納入到申請人認證條件中。如果審核結果顯示申請人的信用卡處于透支未還或者逾期率較高,則在具體的P2P信用認證的評分中會扣除相應的分數。
第三,擔保機構。出于對我國當前網絡環境和征信系統建設情況的考慮,單純的由銀行完成資金托管或者以個人的本金作為擔保等方式,無法真正保證投資人在金融交易中資金的安全。這種情況下,個人貸款申請人的貸款保障方式應該與商業銀行證券機構等多種金融機構展開銀行卡與證券賬戶聯名,這一方式不僅可以將個人消費與投資管理一系列信息劃入到信用信息中,也可以由此為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提供全方面的保障。
三、網絡貸款運營的發展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網絡借貸風險診斷體系
建立完善的網絡借貸風險診斷體系,可以為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提供有力的保證,有效降低外部網絡環境等諸多因素對于平臺資金安全性產生的影響。在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中,監管方應該結合國內網絡貸款平臺良性退出等實際情況,主動吸取相關運營管理經驗,通過建立網絡借貸風險診斷指標體系等方式,對惡性退出平臺問題進行科學的識別。從某種程度上講,良性退出平臺的持續增加促使網路借貸平臺運用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2]。這種情況下,監管機構可以通過從平臺產品類型、風險管理模式、支付模式以及擔保方式等指標分析入手,合理判定平臺的發展狀況,這樣可以為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未來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科學的數據參考。與此同時,通過提前采取措施介入管理這一方式,有利于保證網絡借貸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加大對網絡貸款平臺的管理力度
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中,加大對網絡貸款平臺的管理力度,是當前互聯網快速發展背景下網絡貸款運用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從加強網絡貸款平臺的風險管理力度和強化機構管理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對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的風險管理。與西方發達國家P2P網絡借貸平臺不同,現階段國內的P2P借貸平臺尚未針對客戶的征信情況,建立專門的信用評級機構或者征信體系,在為每一位公民用戶實施信用評分方面仍舊存在一定的缺陷[3]。針對這種情況,為了可以有效提升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本身的風險管理水平,需要切實提升P2P網絡貸款申請人的準入規則,通過科學設計更加嚴格的申請條件這一限制措施,使得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用戶信用評分標準可以更加具體與統一,有利于P2P 行業整體劃規更為規范。比如:在網絡借貸平臺風險管理工作中,處理在申請人準入規則方面實施嚴密控制之外,還可以在強化逾期未還以及違約管理的基礎上,結合平臺自身的運營狀況,合理確定季度、半年度以及年度違約黑名單,將存在惡劣違規行為的信息披露出來。
第二,加強對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的機構監管。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除了通過線上監管保證用戶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外,還需要國家層面給予適當的調控,通過盡快促成征信體系完整建設等方式,加強對網絡借貸平臺的機構監管,從宏觀角度出發對用戶的信用信息進行監控。比如:聯合征信系統監管部門、P2P網絡借貸平臺監管部門、資金托管機構和P2P平臺本身共同參與監管,同時通過線下走訪調查等方式,最大程度上確保網絡貸款平臺資金的安全性。
(三)引導運營困難的網貸企業良性退出
從現階段網絡貸款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監管辦法的相繼頒布在一定的范圍內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從而直接導致網絡貸款行業的競爭逐漸加劇,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網絡貸款企業的優勝劣汰,使得越來越多的網絡貸款企業選擇以良性的方式退出這一市場,整體網絡貸款行業逐漸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相關律法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與網絡貸款行業相關的各類法律法規相繼出臺,互聯網金融對于傳統金融行業產生的巨大沖擊以政策限制這一形式收尾,這一現象有效緩解了傳統金融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競爭壓力。而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雖然為網絡貸款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但是在具體的運營管理中仍舊不可避免的會遭遇各類風險問題。對此,網絡貸款企業應該積極吸取經驗教訓,理性選擇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道路,必要時可以在規范的法律法規引導下,以良性的方式退出行業。
四、總結
綜上所述,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我國P2P網絡借貸模式的發展空間逐漸擴大,其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也逐漸趨于完善。為了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的透明性與安全性,應該在充分掌握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特征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對網絡借貸運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網絡借貸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姜達洋,劉彧,韓雪劍.從野蠻入侵到文明退出——網絡借貸行業良性退出原因及其啟示[J].武漢金融,2017(07):33-37.
[2]周星宇. P2P網絡借貸行業運營模式問題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8.
[3]劉磊,劉佩瑤.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網絡借貸運營模式分析[J].中國市場,2016(05):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