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博愛醫院如皋博愛醫院 魏明明 蔣翠蘭 陳金花)
引言:為了觀察在危急重癥患者護理服務工作中應用護理質量指標管理方法所具有的效果。分別給予我院2016年05月到2018年09月收治的106例危急重癥患者常規護理與護理質量指標管理,最終取得了極好的效果,相關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6年05月到2018年09月收治的106例危急重癥患者的臨床數據資料加以收集,其后隨機將其全部劃分為人數均為53例的對比組及研究組,其中研究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30和23例,年齡區間大致在33~75歲,年齡平均值為(43.4±14.1)歲;對比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32和21例,年齡區間大致在21~64歲,年齡平均值為(42.7±4.5)歲。比較研究組及對比組的一般性數據,可以得出P<0.05,這表明在統計學上沒有極大的差異。
1.2 方法 給予對比組常規護理,主要是對組內全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等狀況進行密切的觀察[1]。給予研究組護理質量指標管理,主要有下述五個方面的內容:①由ICU病房、手術室、影像科、檢驗科和急診科等醫護工作人員通過共同協作組成一支專業化的護理質量指標管理隊伍,具體是圍繞培訓急診護理理論和提升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感來展開工作;②在查找和閱讀大量有關資料并與以往豐富經驗相結合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危急重癥患者身上發生的一系列較為嚴重與并發癥相關的指標,并通過行之有效措施的制定控制其發展;③分類放置醫療器械與急救用品,把常用的物品放置于觸手可及且安全性高的地方,可以依照使用頻率和功能不同作為放置的標準,給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④對經常使用的物品進行定期性的清理。正常通道不能無序而胡亂的擺放物品,一般小抽屜可用來放置小件物品,并且做好有效期及數量的標注,將通告牌設置于擺放大件物品的地方。通過一些相關的學習和培訓活動的開展,對護理工作人員應該具備的多項職業技能進行強化;⑤對穿刺點的感染狀況進行密切的關注是護理工作人員對在置管患者治療過程中應做好的事情。當患者應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的時候,對患者每天的血培養報告進行例行檢查,提升口咽部的護理強度[2]。
1.3 觀察指標 經不同類型的護理方法后,將研究組及對比組患者的并發癥、住院及急救相關指標狀況作為本次研究及觀察的主要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普遍采用專業性的SPSS軟件對此次研究中應用到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以及處理。其中,對計數資料應用卡方檢驗進行檢驗,P<0.05,充分說明在統計學上有極大的差異。
2.1 比較研究組及對比組并發癥狀況 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比較研究組及對比組并發癥狀況[n(%)]
2.2 比較研究組及對比組住院與急救的有關指標狀況 具體情況詳見表2。
表2 比較研究組及對比組住院與急救的有關指標狀況
臨床護理服務工作質量的大幅度改善、對護理管理質量進行科學而直觀的評價、指導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以及促進護理服務工作質量的改善和大幅度提升等都有賴于評價護理質量管理工作[3]。護理工作人員可以對大量有關與危急重癥的數據資料進行查找和閱讀,對與危機重癥有關的護理指標進行明確,并在與自身大量豐富的護理服務工作實踐與經驗結合的基礎上,進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學評價護理質量指標管理體系的創設和建立工作,進而對護理服務工作質量進行客觀而科學的評價,幫助我院中大量的醫護工作人員尋找存在于實際醫護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對改正措施進行系統性的指導[4]。從本篇文章出發,9.43%的研究組總并發率遠低于20.75%的對比組總并發率;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6.3±5.2)、急救時間(20.5±5.0)及急救費用(2472.6±225.4)都遠低于對比組患者的住院時間(24.2±7.4)、急救時間(39.3±10.1)及急救費用(3970.2±510.2)這三項指標,都可以得出P<0.05,有極大的統計學差異。
總而言之,護理質量指標管理方法在并發癥發生概率、住院時間、急救時間、急救費用降低等方面的效果極其顯著,因此應廣泛地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