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中醫院 李惠蓮)
心絞痛問題,主要是受到患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因素而導致的,在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問題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其心前區出現疼痛。導致這一問題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患者情緒激動,或是受到驚嚇等情況[1]。患者通常會受到疾病的疼痛折磨,進而導致其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慮等不良心理問題,如何針對此問題展開護理工作是尤為重要的。本研究將以此為主要內容,探究心理護理干預在其中的應用效果。
將我院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患者的選取時間為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研究共選取患者100例,對其展開隨機分組,每組中有患者50例,分別給予其常規護理和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分別命名為心理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其中,常規護理組中男性患者人數和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22人和28人,患者年齡為33歲-65歲。而心理護理組中,有男性患者24人,女性患者26人,患者對應的平均年齡為(45.64±3.15)歲。本研究工作均在得到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開展,可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或是其他重大心臟疾病的可能性。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能夠進行比較。
本研究給予常規護理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在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要定期更換患者的床單被褥,并對其病情發展情況進行監控,叮囑患者按時用藥等。
心理護理組患者則采用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在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首先在患者入院時,幫助患者選擇平臥位,并將患者的衣扣和褲袋解開,保證患者得以低流量持續吸氧,并在患者舌下給予其硝酸甘油含服,從而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立即通知醫生,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根據醫囑給予患者合適藥物干預[2]。并對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進行監控,主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同時,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干預,就急診心絞痛患者來說,其通常會因為疼痛感而導致自身具有較強的害怕情緒,從而容易引發焦慮等不良反應,對患者恢復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需要護理人員與患者展開積極的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安撫,對其存在的疑問進行解答,消除其害怕情緒,并實現轉移患者注意力的目的,減少其疼痛程度[3]。并對患者家屬展開健康教育,叮囑患者多陪伴患者,讓患者感受到關愛,從而能夠積極面對疾病,增強治療自信心和治療依從性。最后,還需要叮囑患者多飲食蛋白質高,纖維量較多的食物,并盡量選擇流質或是半流質食物,促進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等。
使用SPSS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當P<0.05,組間對比具有顯著差異,且計數資料使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進行檢驗。
心理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實施護理干預前,其差異性較小,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干預后,心理護理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優于常規護理組,對其數據差異進行比較,其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一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表一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S A S S D 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心理護理組 5 0 7 3.3 2±5.5 2 3 6.6 8±2.7 8 8 4.7 6±6.2 8 4 1.6 2±4.3 3常規護理組 5 0 7 3.1 4±6.6 3 4 8.6 6±5.4 3 8 3.2 8±5.4 4 5 7.5 9±3.7 9 t 1 0.0 6 8 1 1.4 2 5 1 3.7 4 0 1 0.0 4 4 P>0.0 5 <0.0 5 >0.0 5 <0.0 5組別 n
心絞痛患者發作時,其對應的時間會持續到3~5分鐘,疼痛發作間隔時間不確定,男性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多發生在4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中,給予其硝酸酯類藥物能夠有效減輕其疼痛程度[4]。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需要在展開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其一定的心理護理,與患者展開積極溝通交流,緩解患者緊張,煩躁的情緒,從而保證患者的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給予急性心絞痛患者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其疼痛程度,避免患者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