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東區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部 胡春桂)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情況越來越嚴重,老人得慢性病的幾率很高,而且慢性病治愈的幾率很小,而對患慢性病的老人進行護理,能夠減緩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對于患者的身體有很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慢性病患者90例進行了優質護理,并充分分析結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相關科室接受治療與護理的慢性病患者90例(老年人),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將這90例患者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為2組,分別稱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都有45例老年患者。其中,對照組包括27例男性患者以及18例的女性患者,所有的患者都在61~83歲,平均年齡為(72.1±2.7)歲;患病年限為1~11年,平均(4.9±0.6)年;疾病類型:高血壓患者9例,糖尿病患者11例,冠心病患者10例,15例屬于其他類型的慢性老年疾病患者;觀察組包括25例男性患者以及20例女性患者,所有的患者都在 62~84歲,平均年齡為(72.6±2.6)歲;患病年限為 1~12年,平均(5.3±0.7)年;疾病類型:高血壓患者8例,糖尿病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9例,16例患者屬于其他類型的慢性老年疾病患者。納入條件:所有的這些老年慢性病患者都是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寫了同意書;無精神病史。經數據統計分析可以得到,兩組的90患者在一般資料都不存在明顯的區別,表示研究可行。
1.2 方法 對對照組的慢性疾病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發放健康知識手冊,保證醫院環境的干凈衛生。而觀察組的45例患者則采用了全面的、具有針對性的優質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包括下面幾點:第一,健康教育。首先,護理人員應該向這些老年患者發放相關的知識手冊,然后要向病人詳細講解關于慢性疾病的治病機理、治療過程、治療機理等,這樣一來,患者才能理解醫生的治療,依從性也會變高【1】。第二,心理護理。因為慢性疾病種類多,治療時間很長,不容易治愈,患者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不配合治療,所以醫護人員應該多與患者溝通,針對病人的疑惑認真講解,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要安慰、排解,讓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療心態,能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第三,飲食護理。無論哪個科室的患者,其飲食都是非常重要的。醫護人員應該為每位患者制定針對性營養飲食計劃,并監督患者飲食。第四,運動護理。醫護人員應該督促患者適當運動,活動四肢【2~3】。
1.3 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種。生活質量:主要評判患者的身體功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以及心理功能,各項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就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統計采用的SPSS18.0軟件。組間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差異明顯。
2.1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好于對照組,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2.2 兩組護理滿意比較 觀察組滿意人數為32例,比較滿意人數為12例,不滿意人數為1例,護理滿意率為97.8%;對照組滿意人數為21例,比較滿意人數為15例,不滿意人數為9例,護理滿意率為80.0%,差異顯著。
國內外的很多相關研究者,都對老年的一些慢性疾病進行了研究,尤其是對于其的社區護理方面,大多數研究結果表明:對社區的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進行合理、恰當的護理,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還能提升治療的效果,讓患者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在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治療和護理,這樣也避免了一些醫療矛盾的出現,對于維護醫院名譽也有很大的幫助。
本文的研究,數據統計的結果表明:觀察組的45例患者,每個人的生活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而且相關指數遠遠大于對照組的45例患者,另外,觀察組的45例患者在護理期間對醫院的滿意度很高,而對照組相差甚遠。
總而言之,對社區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進行全面的、具有針對性的優質護理,不僅僅能夠讓這些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的病理、演變有了更深的了解,還能避免老年患者產生不良的情緒,影響自身生活質量,所以,此護理方法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