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市中醫醫院 韓 峰)
在老齡化社會不斷加劇的背景下,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備受關注。由于老年人機體各項器官功能衰退、反應變慢,極容易發生摔倒等不良事件,導致重型顱腦損傷發生,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我院以此為背景開展探究,針對73例重型顱腦損傷的老年患者,對其中36例患者行早期氣管切開術,探討治療效果,并總結出如下報告。
錄入73例樣本均來自于本院,且均患有老年重型顱腦損傷,統一收錄時間確定在2017.01.14至2018.03.26期間,依據隨機數字表法處理分組,得出分別有患者例數37、36的對照組與觀察組。對比兩組性別、年齡資料,均以P>0.05最終定局,具有討論價值。對照組男 17例,女 20例,年齡區間 63~91歲,平均年齡(75.12±1.96)歲。觀察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區間62~92歲,平均年齡(75.91±1.18)歲。
對本次參與研究患者均實施常規治療,包括:常規抗感染、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等。氣管切開術具體操作如下:調整患者體位至仰臥位,使患者頭部向后仰,充分暴露頸前部,減少皮膚與器官之間的距離,實施局部麻醉,待麻醉表征出現,將一切口做出患者頸前部正中線位置,逐層分離皮下組織,切開器官,將氣管插管放置,位置合理,逐層關閉組織,做好抗感染工作。對照組患者在受傷后的24小時后行切開術治療,觀察組在24小時內行切開術治療。
將兩組治愈率、并發癥發生率、機械通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指標。
所有數據均錄入SPSS17.0軟件中,采用X2、t分別檢驗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結果分別選擇(%)、()體形式體現,數據對比呈現P<0.05,探討項目具有參考價值。
如表1呈現,觀察組兩組治愈率、并發癥發生率、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在數值上均較對照組更優,且最終P值均小于0.05。
表1 各項指標組間對比結果([n/n總)()]
表1 各項指標組間對比結果([n/n總)()]
組別 兩組治愈率(%) 并發癥發生率(%) 機械通氣時間(d) 住院時間(d)對照組(n=3 7) 8 1.0 8(3 0/3 7) 2 1.6 2(8/3 7) 9.6 0±3.4 9 1 3.6 1±3.5 2觀察組(n=3 6) 9 7.2 2(3 5/3 6) 2.7 8(1/3 6) 3.4 3±1.1 0 6.4 6±1.8 1 X 2/t 4.8 4 1 8 5.9 9 4 4 1 4.9 7 2 8 2 2.8 5 9 5 P 0.0 2 7 3 0.0 1 4 4 0.0 0 0 0 0.0 0 0 0
一般來講,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均伴有呼吸道分泌物排除困難、咳嗽等癥狀,容易發生誤吸等不良事件,這一點在老年患者身上體現尤為明顯,原因在于,大多數老年患者均具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氣道功能較弱[1]。因此,有必要通過有效的解決措施解決呼吸患者困難的問題。目前,臨床中主要采用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術治療,其中氣管切開術雖然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但是能夠及時解決問題,且不會傷及患者口腔、吞咽功能,預后良好。同時,有研究結果顯示,在患者受傷后的24小時內,行早期器官切開術治療,可快速、有效的恢復患者呼吸,對于患者康復更加有利[2]。
由表1結果能夠看出,觀察組患者在受傷后的24小時內行氣管切開術,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治愈率、并發癥發生率、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且經過證實,數據結果具有意義。因此,可以推論早期氣管切開術治療老年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顯著,在結論上與劉海生[3]研究相似。
綜上所述,對老年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早期氣管切開術治療,更有利于患者康復,對于改善患者預后也有重要的現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