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市中醫醫院 韓 峰)
顱腦損傷是臨床中常見外傷中的一種,由于受傷后患者顱內壓會顯著提升,因此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1]。而去骨瓣減壓術是目前臨床上采用的一種有效治療方式,雖然治療效果顯著,但是會造成大面積的顱腦缺損,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損傷。基于此,我院選擇實施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患者共計71例,探討早期顱骨修補的應用價值,并在以下報告中呈現最終結論。
此次研究錄入樣本均來自于本院,共計實施骨瓣減壓術治療的顱腦損傷患者共計71例,錄入時間在2016.11.11至2018.02.13期間,依據計算機表法實施分組處理,得出參照組(36例)以及觀察組(35例)。兩組患者各項基線資料最終對比結局均為P>0.05。參照組男21例,女15例,最大年齡71歲,最小年齡26歲,平均年齡(43.21±2.08)歲。觀察組男22例,女13例,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 25歲,平均年齡(43.94±1.61)歲。
兩組患者均行顱腦修補術,即調整患者體位至仰臥位,頭偏向健側,實施全身麻醉,待麻醉表征出現,使用外固定架對患者的頭部實施固定,選擇覆蓋修補術以及鈦合金材料完成修補,以手術實施前患者CT三維重建結果作為依據,對三維塑形鈦網進行選擇,置入后調整位置,確定合適后使用與鈦網配套的鈦釘固定。放置引流管,采取對應抗感染措施。參照組患者在行去骨瓣減壓術后3~6個月行顱腦修補術。觀察組患者在3個月內行顱腦修補術。
評價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肢體功能評分以及生存質量評分,統計并計算并發癥發生率。
此次數據選擇SPSS17.0記錄并分析,采用X2、t分別檢驗本次研究中的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以()、(%)形式顯示,數據對比以結局P<0.05,對應探討數據存在價值。
如表1呈現,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肢體功能、生存質量評分在分值上均優于參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
表1 各項指標組間對比結果[(),%(n/n總)]
表1 各項指標組間對比結果[(),%(n/n總)]
組別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 肢體功能評分(分) 生存質量評分(分) 并發癥發生率(%)參照組(n=3 6) 2 5.2 4±4.7 7 6 7.0 3±3.0 4 5 8.3 5±3.1 7 2 2.2 2(8/3 6)觀察組(n=3 5) 1 7.1 8±1.0 6 8 6.1 2±5.4 1 7 2.1 6±6.1 2 2.8 6(1/3 5)t/X 2 9.7 6 3 1 1 8.3 9 6 5 1 1.9 8 7 4 6.0 1 2 2 P 0.0 0 0 0 0.0 0 0 0 0.0 0 0 0 0.0 1 4 2
顱腦損傷患者在受傷之后,生命會受到嚴重威脅,原因在于,通常會伴有較高的顱內壓。去骨瓣減壓術可以將顱內壓降低,延長患者生命。但是,患者的顱內壓力系統也會隨之改變,造成顱內血液循環等出現紊亂,引發一系列并發癥[2]。而顱骨修補術可以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因此,有學者認為,越早實施顱骨修補術,對于患者的康復越有利。通過以上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患者在行早期顱腦修補術后,在神經功能缺損、肢體功能評分、生存質量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上比較,均較參照組更優,由此可見,對實施去骨瓣減壓術顱腦損傷患者應用早期顱骨修補術確實更有利于患者康復,結論與廖小輝,陳偉平,戴兵[3]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顱腦損傷去骨瓣減壓術患者術后3個月內行早期顱骨修補術,有助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