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麗 陳方軍
臨床上,嚴重的梗阻性黃疸常常需要膽道引流減壓的保守治療,采取經(jīng)皮肝穿刺膽道引流(PTCD),再聯(lián)合應用膽道內支架置入[1]。同時,做好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能明顯減少患者并發(fā)癥,延長生存期,顯著降低病死率[2]。本研究對53例嚴重梗阻性黃疸患者采取PTCD 術,并置入膽道支架,圍手術期實施綜合護理,明顯改善患者黃疸癥狀,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安慶市立醫(yī)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3例嚴重的腫瘤性梗阻性黃疸患者,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齡31~82歲,平均年齡(54.3±9.7)歲。患者表現(xiàn)為進展性的皮膚鞏膜黃疸,有納差、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同時,伴有皮膚瘙癢、腹脹、腹痛等癥狀;實驗室檢查表明患者均有血清膽紅素、轉氨酶顯著上升。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黃疸均為腫瘤性梗阻壓迫所致,其中,15例為原發(fā)性肝癌,13例為肝門部膽管癌,12例為胰頭癌,7例為胃癌,6例為結直腸癌。
53例嚴重梗阻性黃疸患者均在超聲引導下成功完成PTCD+膽道置管術,術后患者黃疸明顯消退,復查血清肝功能指標,與術前比較轉氨酶、血清膽紅素等均明顯降低。53例患者PTCD+膽道置管術后無大出血,11例患者(20.75%)出現(xiàn)并發(fā)癥,其中5例膽道感染,3例出現(xiàn)膽汁漏,2例出現(xiàn)導管堵塞和脫位,1例電解質紊亂。經(jīng)積極治療和綜合護理,患者并發(fā)癥均改善明顯,療效滿意。
3.1 圍手術期綜合護理 護理中監(jiān)測和記錄PTCD+膽道置架術患者生命體征,包括血壓、心率等;完善術前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功能、胸片和超聲波等檢查。訓練患者練習屏氣動作,檢測患者有無碘劑過敏。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保肝和抗感染治療,控制患者心肺功能、血壓、血糖至合理水平。為防止術中出現(xiàn)誤吸可能,囑患者術前4 h禁食。針對大多患者有消極對待治療的現(xiàn)象,一方面積極加強溝通,耐心解釋PTCD治療必要性,另一方面請病房中行PTCD術療效滿意的患者與其交流,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術中給予患者持續(xù)吸氧,監(jiān)測生命體征,通暢靜脈管路,在穿刺送導管中指導吸氣、屏氣。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臥床≥4 h,禁食4 h,待生命體征正常時,以低脂清淡高熱量、高蛋白的流食為主;若患者出現(xiàn)體溫持續(xù)升高,應考慮膽道感染,需及時報告并積極處理。妥善固定PTCD引流管,固定引流袋時應避免引流液逆流感染,注意觀察穿刺處有無滲液,詢問患者疼痛不適等,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3]。
3.2 PTCD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
3.2.1 膽道感染 本組53例PTCD術后發(fā)生膽道感染5例,居并發(fā)癥首位,可能與加壓注射碘劑造影、引流管堵塞、Odiss括約肌損傷,膽汁經(jīng)毛細膽管入血引起感染。護理操作中,應嚴格無菌操作,確保外引流管暢通,更換引流袋時避免引流液逆流,保證穿刺部位敷料清潔干燥;發(fā)熱患者的膽汁引流液送細菌學培養(yǎng),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患者營養(yǎng),術前長期膽道系統(tǒng)梗阻而感染的患者,在膽道造影前,盡可能多的釋放污染膽汁,并緩慢注入造影劑[4];若Odiss括約肌因植入支架而遭到破壞的患者,患者術后飲食時宜慢和適量,降低食物返流的概率;對于膽管感染的患者,可應用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替硝唑注射液等沖洗PTCD管。
3.2.2 膽汁漏 本組3例患者出現(xiàn)膽汁漏,其中2例引起膽汁性腹膜炎,另1例膽道支架拔管后3天出現(xiàn)腹膜炎,考慮低蛋白血癥引起創(chuàng)面愈合困難。針對此并發(fā)癥,要求穿刺器械與引流管大小適宜,引流管的側孔應安置在膽道內;術后高蛋白飲食,暢通引流管,可應用氧化鋅軟膏保護引流口。拔管時,使用明膠海綿封閉,若出現(xiàn)持續(xù)腹膜刺激征時,應考慮患者可能出現(xiàn)膽汁漏,通過手術處理。
3.2.3 引流管或置入支架堵塞和脫位 PTCD術后因需要長期引流常引起膽汁鹽沉積,或者血凝塊阻塞引流管,護理工作中應注意觀察導管是否通暢,記錄引流量、性質及顏色,定期沖洗和疏通導管。同時,臨床中有時會因為引流管卷折、固定不牢或外力引起外移,要求在PTCD術中將導管前端打圈,將導管呈弧狀外固定,緩解外力作用,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使其認識引流管對解除膽道梗阻的重要性;同時,將引流管用腹帶包扎或用別針固定于衣服,以防其移位或脫落。通過導鞘膽道植入金屬支架后,導鞘釋放后通常在支架內徑增大后可牢固放置于膽道,但有時因膽汁淤積、增生的腫瘤組織等阻塞支架,患者表現(xiàn)為持續(xù)腹痛和黃疸,應盡快疏通導管和外引流,準備更換支架。需要注意的是,該術式無治療腫瘤作用,僅僅是緩解患者癥狀,故應配合介入或化療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轉移。
3.2.4 電解質紊亂 本組有1例患者出現(xiàn)電解質紊亂,一般來說,由于膽汁外引流量大(≥800 mL/d)時有可能出現(xiàn)電解質紊亂,護理工作中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膽汁引流量,治療時根據(jù)實驗室檢查電解質情況給予補充。
3.2.5 其它 ①膽道出血:由于穿刺、球囊擴張、引流管側孔等可能會器械損傷膽管,護理工作中應注意術后穿刺處有無滲血、引流液的性狀,床邊心電監(jiān)護,若穿刺時穿透膽道、肝實質或損傷血管而出血,若患者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細速,導管引流血性液體在2 h內超過100 mL,提示有膽道出血可能,應用止血藥、肝動脈造影栓塞、輸血等處理。②膽心反射:患者表現(xiàn)為PTCD術后突然心率下降,護理工作中應特別關注心電監(jiān)護應密切球囊擴張時患者心率改變,若出現(xiàn)該癥狀需馬上停止操作,給予0.5 mg阿托品[5]。③氣胸、胸腔瘺和血胸等:常見原因是過高的穿刺點,故術前護理中指導患者配合手術,術中注意肋膈角。④急性胰腺炎:主要是導絲或導管誤操作至胰管引起,手術中應注意,可預防使用奧曲肽等抑制胰腺分泌。
總之,PTCD術創(chuàng)傷較小,可解除患者惡性梗阻性黃疸,特別適用于高齡、基礎體質差和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患者,可有效降低轉氨酶,并發(fā)癥較少發(fā)生且一般可控,明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生存期延長。加強患者圍手術期和術后并發(fā)癥的綜合護理,可有效提高PTCD手術療效,為后期腫瘤的治療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