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碧娟
摘 要:隨著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對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數量持續增加,同時對物流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鑒于此,本文分析了中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希望能為中職院校培養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提供理論方面的借鑒。
關鍵詞:中職;物流管理;實踐教學
我國電商行業的異軍突起,帶動了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現較大缺口,但與此同時,一些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卻面臨就業難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畢業生不能適應崗位要求所造成的。為此,學校在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活動中,應當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以更好地滿足物流行業的人才需求。
一、中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作用
作為專業教學活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能夠保證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的達成,為工作崗位輸送合格的人才。中職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應當以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為基礎,通過實踐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校和教師應當為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使得學生通過大量實踐訓練來加深對基本知識的了解和認知,通過多種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同時,學校和教師應當針對在校生的學習狀況制定科學的實踐教學方案和體系,通過崗位認知、實地調查、跟崗實習、畢業設計等活動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物流管理作為一門操作性和系統性較強的學科,包括企業內部物流、外部物流以及社會物流等內容,涵蓋原材料包裝、配送、分揀、管理等一系列環節,這些環節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中職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應當在具備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在教育內容上應當突出物流專業的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強調實踐教育以及實用性教育,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和操作技巧,所培養的學生應當具備專業基礎知識和綜合操作技能,能在畢業之后從事相關的生產、服務和管理工作。
二、中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一)實踐基地建設落后
對于大多數中職院校而言,建立實踐基地、實行校企合作具有較大的困難,大部分企業同中職院校進行合作的意愿較小,認為建立實踐基地會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在其中得到的利好并不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中職院校的實習就業機會僅僅依靠教師的社會關系進行聯系,學生的實習活動具有規模小、時間短等特點,學生的專業水平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提升,不能達到課外實踐的效果。此外,一些企業認為物流行業存在一定的風險,擔心中職學生在企業的實習過程中發生不必要的風險,由于害怕承擔責任而不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學生只能進行簡單的參觀學習,難以深入企業開展實踐活動。這種走馬觀花的課外實踐活動不涉及實際的操作流程,因而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實踐內容安排不完善
物流管理作為一個跨行業、跨部門性質較強的綜合性產業,同社會生活與生產活動具有較大的聯系,物流管理人員不但在企業中從事相關工作,還會在生產制造領域、生活服務領域以及商貿流通領域中從事大量活動,因此物流行業同其他行業存在較大的區別。當前,很多中職院校開始認識到實踐教學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向以及專業定位等方面還不明確,物流專業實踐內容的安排還存在較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同實踐項目的關聯性較差,不能實現所有實踐項目的有效結合,也不能實現物流管理專業與不同行業的結合,難以形成創造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實踐教學體系,難以真正達到實踐教學活動的培養目標。
(三)學生對實踐不夠重視
當前,多數中職院校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活動采取撰寫實習報告的形式進行考核,教師根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和結果以及所撰寫的報告給予成績,這種成績的評判標準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不能實現對學生實踐效果的全面衡量,這種片面的考核方式也不能真正調動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實踐教學的效果也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其次,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關系著教學水平的高低,但當前很多中職院校的教師只接受過專業課教育,并沒有在企業從事工作的經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按照課本的內容進行講授,不能結合企業實際開展理論教學,導致學生難以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對實踐活動的興趣。此外,學生對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較低,只是抱著好奇的態度進行學習,難以真正參與到提問及操作等實踐環節。
三、中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優化課程實踐體系
課程實踐體系的優化設計是完成實踐教學活動和達成實踐教學目標的基礎,因此,學校應當建立完善的課程實踐體系。首先,教師應當帶領學生認識物流專業實踐活動,在專業課程的初始階段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流程,通過參觀企業和走訪調查的形式使學生了解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感受物流企業的工作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當通過課內實訓和項目設計等方式安排學生進行階段性實訓,讓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接觸更多的行業知識,使學生初步地了解物流行業的工作內容。最后,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參加綜合性實訓,通過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途徑進行實踐教學,提升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二)改進實踐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活動的水平和效率。例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和幻燈片等教學軟硬件進行演示教學,提升教學內容的直觀性,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為學生開展專業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教師也可以在知識講授過程中拋出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和推理,通過交流和討論等活動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可以在教室里模擬物流管理中的各個環節,通過模擬實習法來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從而達到實踐教學的效果。此外,教師可以與校外企業取得聯系,將學生送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訓,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加強物流實驗室建設
中職院校應當加強物流實驗室建設,為學生開展校內實踐活動提供相應的場所和設施支持。為此,中職院校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采購一批先進的實訓器材、設備和軟件,通過校內實訓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針對當前實驗室建設中存在的設備使用程度不高和資金耗費數量大等問題,中職院校可以同其他高職、高專院校進行合作,形成共建實訓基地、共享實訓資源的良好局面,有效減少學校的資金投入數量并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效率。此外,共建實訓基地還有利于加強不同學校之間對專業問題的溝通和交流,共同分享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進一步提升物流專業實踐的效果。
(四)強化校企聯合
學校可以與社會上具有良好口碑和經營成果的企業進行合作,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訓實習場所和崗位,由學校向企業輸送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功底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通過互惠互利來達到雙贏的效果。中職院校可以定期在合作企業中聘請行業專家進校進行授課和講座,讓學生了解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動向,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訓欲望,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此外,學校可以與企業簽訂協議,共同建立實訓基地,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出資購買實訓軟件和設備,促進企業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五)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當前,中職院校的物流專業教師大多數是從管理學、經濟學等專業調劑而來的,教師數量較少并且專業水平較低,難以有效開展物流專業實踐活動。對此,中職院校應當大力提升物流專業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來選拔一批專業知識扎實和工作經驗豐富的專職教師,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中職院校應當制定完善的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建立統一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并在聘任政策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對雙師型教師進行傾斜。同時,中職院校應當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參加各類學術研討和教育培訓活動,通過企業調研和參觀交流等途徑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六)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中職院校應當建立企業評價、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維度教學評價機制,全面促進實踐教學效率的提升。學校應當轉變傳統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將教學評價機制由過去單一的教師評價模式向多維評價機制轉變,通過現場操作、結業考試和畢業答辯等多種方式考察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通過加強指導和管理等途徑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嚴格要求,提升學生對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視程度。此外,學校應當加大對教師的評價力度,通過對實訓設計、實訓安排、實訓成果等方面的考察,發現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積極改正,全面推進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結語
物流管理是一項既強調理論知識又強調實踐操作能力的工作,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加強實踐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當前中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普遍存在實踐基地建設落后、實踐內容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此,中職院校應當從優化課程實踐體系、改進課程實踐方法、強化校企聯合等方面努力,不斷提升實踐教學水平,更好地實現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明軍.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農家參謀,2019(01).
[2]蔣明曦.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策略分析[J].智庫時代,2018(52).
[3]胡玉霞.校企合作推動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6).
[4]郭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有效實踐教學策略[J].科技經濟導刊,2018(30).
[5]湯婷.中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3).
[6]陳克鋒.民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建設研究——以合肥財經職業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