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
藏區“央冷”儀式的變遷,分為“自變”和“他變”兩種。自變主要是由內部因素引起的。如寺廟恢復,僧侶變多,并且有越來越多的流走海外的格西學成歸來,糾正80年代恢復“央冷”儀式以來的不規范的儀軌。但藏族社會較為封閉,農牧業發展相對遲緩,加上宗教思想固話,起于內部的“自變”比較緩慢。“他變”是指由藏族社會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變遷,其中包括全國整體形勢、中央政策因素、鄰區社會狀況等。其中,市場經濟是對藏族社會的巨大沖擊是最主要的,不少外部因素正是通過市場經濟這一中樞環節發揮作用的。雖然不能把近三十年來康南藏族社會文化變遷的全部動因歸結于市場經濟的影響,但聲勢浩大的現代化市場經濟浪潮的確是藏族社會文化發生全方位、大幅度嬗變的最為關鍵的轉折點。隨著全國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加劇現代化,市場經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整個藏區,央冷儀式的規格就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的過程不停的與時俱進,形成了現在的極具高效的儀式。本文主要對市場經濟影響下的央冷儀式變遷進行集中考察,以便以央冷為縮影看四川康南藏區農村社會文化的變遷。
藏族人崇信“央”的習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在藏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央不僅僅是藏傳佛教的內容之一。首先,在原始信仰時期,人類對自然界的形成及其變化現象感到奇妙、難以解釋,因此給大自然賦予神靈,從而形成人類的初始信仰意識,即大自然崇拜或泛靈論思想。藏族人對“央”的崇信也開始于這一時期。這不僅僅是因為信仰“神靈”的存在,而是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追求和渴望幸福生活的必然結果。其次,本教與藏傳佛教為“央”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央”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了這兩大宗教的內容,強化了藏族人的這一信仰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以“央”為中心的藏族傳統價值觀及其文化體系。最后,藏族民俗文化是“央”文化得以繼續傳承的肥沃土壤。比如在藏族婚姻、喪葬、新年及新房落成等民間活動中時常會舉行特殊的“央播”儀式、以乞求神靈護佑、攘災降福。而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民族間文化的大融合,藏族傳統文化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傳統與現代的激烈角逐中,藏人的傳統習俗及思想觀念正在迅速變化,并不斷遭受或正在遭受現代文化的進一步挑釁。在康南藏族社會中,央冷的地位十分重要。不管是哪種教派都舉辦央冷,他們唯一的區別在于央冷的種類不同。央冷共有五大種類,分別是:郎瑟央冷、多吉雄登央冷、次仁么央冷或次仁杰安央冷、昂蓋央冷、贊蓋央冷。
在鄉城,總會聽見人們在評價某人或者某個家庭及家族時說:“某人、某家房子看起來沒有央。”而且鄉城藏民們非常熱衷于舉辦央冷,對央冷又非常的認真,幾乎每個人在談及央冷時都非常的嚴肅。一般情況下舉辦宗教法會,并沒有像對待央冷那樣嚴肅、認真。舉辦一般的宗教法會儀式,只要向活佛或格西算卦請日子,就可以舉辦,無關氣節。但是央冷不行,央冷只能是在隆冬或深秋舉辦。一般的宗教法會儀式在特殊情況下還可以送到寺廟舉辦,但央冷必須在家舉行,一般的宗教法會儀式參與人包括一個村子的人。但央冷,僅限親戚參與。央冷還有一個特點,一旦一個家庭開始舉辦,那么,往后的每年或者每隔一年都要舉辦一次。
基于對鄉城縣的調研發現,“央冷”文化是鄉城藏民最富有日常生活情趣的一種文化,群眾基礎深厚;“央冷”的儀式隨時代而變化,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快和效率意識的增強,儀式有簡便化的趨勢(如購買品代替了制作品等)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信仰文化不僅沒有消失,而且與時俱進,被納入到現代文化建設中,在與國家文化的互動中取得發展。信仰文化現代化趨向之所以發生,其根源在于文化變遷存在著“多重文化時空疊合”的一般性規律。
基于對鄉城縣的調研發現,自80年代恢復央冷到2016年,舉辦央冷的戶數逐年遞增,在調研過程中有很多沒有舉辦過的家庭表示將來條件允許,他們也會舉辦央冷;僧侶的級別也在逐年提高,從只有普通喇嘛參與到格西和格隆及堪布等參加;從非富即貴的家庭舉辦到任何一個家庭都可以舉辦,場所從經堂到客廳;“央冷”文化是鄉城藏民最富有日常生活情趣的一種文化,群眾基礎深厚;“央冷”的儀式隨時代而變化,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快和效率意識的增強,儀式有簡便化的趨勢(如購買品代替了制作品等);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信仰文化不僅沒有消失,而且與時俱進,被納入到現代文化建設中,在與國家文化的互動中取得發展。信仰文化現代化趨向之所以發生,其根源在于文化變遷存在著“多重文化時空疊合”的一般性規律。現代化特征融入到儀式主體中,交通工具,通訊方式等都體現了這點。但是,從上圖可以看出,自80年代初到2016年為止,作為一個文化特質的央冷,它的儀式內核是穩定的,如經文、儀軌、必需的供品都沒有變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生活節奏變快,參與的央冷的主體,在很多形式上與時俱進,是儀式形式變得更加快速,高效。
究其形式變化的原因,主要受家庭經濟收入增長和現代化的影響,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四川西部藏區獲得了廣泛的松茸市場和蟲草市場,家庭收入得到極大的提高,大部分家庭因松茸和蟲草獲得財富,甚至很多家庭因蟲草和松茸創業成功,鄉城等地出現了許多中外合資的松茸加工廠,也有小型的松茸加工廠出現,這些給當地解決了很多剩余勞動力,創造了社會財富。蟲草生意頁帶動了當地的遇到衍生產業,比如藥材,青稞酒等。隨著經濟收入的增長,現代化的家電設備進入藏區農村,改變了傳統的飲食習慣,現代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的普及改變了藏區溝通和往來的方式,頁進一步加快了藏區農村的生活節奏,原本需要兩三天以上的央冷儀式縮短道半天,頁縮短了儀式的準備周期。
變遷的動力諸多,分析央冷儀式變遷動力,從而進一步了解康南鄉村社會變遷的主要動力。物質環境的變遷促使適應它的技術變遷,鄉城農村的客觀環境很少改變,主要以半牧半農為主。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松茸,蟲草等進入市場,使得鄉城等康南藏區的社會收入方式得到極大的改觀,反作用于儀式文化,儀式文化的內涵雖然沒有變,但是具體的形式大生了極大的變遷。整個藏區生活方式改變了,信仰文化必然隨著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信仰文化既然是一種文化,就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宗教活動變它必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而這種信仰文化的歷史變遷充分反映出藏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進步。
30年來,央冷在藏族農村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影響越來越廣泛,群眾基礎越來越大。從非富即貴的家庭舉辦到任何一個家庭都舉辦。從只在經堂舉辦到客廳舉辦。神圣性在降低,卻越來越貼近生活。央冷的內容沒有改變,還是五個類型,所需的供品也沒有變,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出現了很多代替品,大部分原本用自產的物品當供品,比如果干,各類油炸的面食等都被商品代替,喇嘛酬勞全部現金化等。
儀式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民間社會生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間儀式的變遷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鏡像,是社會文化與人民生活的紐帶,是參與和表現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變量。因此,對民間宗教儀式的變遷過程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探討和反應當代康南藏區社會文化變遷的路徑。
中國各地的民間信仰和宗教儀式都經歷了“延續~中斷~恢復~發展”的過程。在儀式變遷的過程中,國家、社區、民眾都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國家決定了儀式的合法性,社區和民眾則是儀式活動的推動者和擁護者,實際上,儀式的變遷也是國家、社區、民眾在一個地區互動、變遷、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