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鋒
摘 要: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倘若物理教學內容、物理教學方式等與生活相脫軌,學生在單一的教學方式時難以有效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識的。甚至學生無法將所學到的物理知識靈活地應用到生活之中,解決實際問題。立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試圖從生活化教學策略和科學探究教學策略這兩個方面探尋實現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學科滲透策略;科學探究策略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的有關內容,其明確指出在組織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給予充分的關注,在了解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實現因材施教,借此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受,需要根據每一學生的物理學習實際,采取滿足學生物理學習需求的教學方式,借助于極具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運用用科學探究策略使每一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彰顯,從而促進學生物理素養的養成。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從生活化教學策略和科學探究策略這兩個層面來說明如何實現初中物理生活教學。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對物理知識與社會生產、生活之間的聯系不太重視,只能借助教材向學生講授抽象的物理規律、定理等。既然物理來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那么,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感知生活中的物理,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下面,我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實現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有哪些。
1.課堂導入生活化
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對此,教師在組織導入活動的時候要借助多樣化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新知探究興趣,驅使新知教學的有效開展。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班班通”這一多媒體設備早已步入到教室里。對此,在組織初中物理導入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直接接祖“班班通”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直觀地呈現一些極具生活色彩的圖片或者音頻資料,使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生活觀察中自主地感知到其中所蘊含的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等,借此激發學生的新知探究興趣。
以“溫度與溫度計”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組織導入活動的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呈現了以下圖片;
如此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新知探究興趣,還可以使其在對圖片內容的討論中自主地感知到生活與物理的聯系,為其在生活中學物理、在生活中用物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過程生活化
由于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發展尚不完善,在組織物理教學的時候,倘若教師一味地向學生講述極具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等,學生在已有的認知能力驅使下是難以對這些知識有深刻理解的,甚至往往會覺得這些知識學起來很吃力,打擊其物理學習積極性。對此,我在組織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從生活中挖掘諸多與新知有聯系的內容,將物理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借此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驅使下自主感知、理解物理知識,加深其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建構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
以“形變的力”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感知微小的彈性形變,我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為學生直觀地演示這樣一個實驗:我先給事先準備的一個扁口玻璃瓶蓋塞入橡皮塞,并向其中諸如藍色墨水。接著向其中插入一根玻璃管,使得該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于玻璃瓶的液面。然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拉彈簧的時候,很容易看到彈簧發生形變,用力擠壓橡皮泥也會發現其形變。那么,我們要如何使這個玻璃瓶發生形變呢?在這樣的問題驅使下,學生會自覺地調動已有的生活儲備和知識經驗,暢所欲言。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為了驗證學生所提出的猜想,我進行了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會直觀地發現,當擠壓玻璃瓶的平面的時候,玻璃管中的液面會上升,當擠壓玻璃瓶的側面的時候,玻璃管中的液面則會下降。直觀的實驗現象不僅可以解決問題,還可以驅使學生產生新的問題,如為什么玻璃管中液面產生不同的升降現象呢?接著我對學生稍加點撥,其自然會了解到玻璃瓶在受到擠壓的時候也會產生微小的彈力形變。這樣借助生活實驗的方式,不僅將微小的變化放大了,還使得學生在實驗觀看、討論中探究到了有價值的物理知識。
3.作業布置生活化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家庭作業設計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將家庭作業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就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練習、鞏固。這樣的作業形式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甚至無形之中將學生引入到題海戰術之中。對此,在倡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下,我們在設計家庭作業的時候,同樣需要以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導,借助極具生活性的作業形式來調動學生的作業積極性,使其在作業完成過程中自主探究新的物理方法。
以“長度與時間的測量”這一內容教學為例,我立足生活向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任務:(1)自主測量自己身體各部分的長度,然后觀察自己平日所穿的衣服、鞋子的號碼,在對比中探尋適合自己的號碼。(2)自主統計自己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從家走到學校所花費的時間等。這些極具生活價值的作業內容,不僅與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在做中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
解,還可以使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對自己的身體、對時間有一個更為明確的認知,有利于其積累豐富的生活常識,養成時間
觀念。
二、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策略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促進學生轉變被動學習方式的基礎上,為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的照本宣科不但無法使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深刻的理解,甚至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打擊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而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不僅具有生活色彩,還具有科學探究內涵。那么,我們如何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彰顯其科學探究的內涵呢?
1.選擇探究內容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但它不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唯一依據。縱觀我們所使用的滬科版物理教材,盡管其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其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但是由于教材是在普適性原則的指導下編寫出來的,其中的某些內容與學生的物理學習實際情況不相符,甚至與學生的知識層面不相符。此時需要發揮教師專業素養的作用,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我在組織物理教學活動之前,會立足學生的物理知識層面,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選擇一些其極為感興趣且具有探究價值的生活內容,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物理知識。比如,我會借助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等內容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參與中自主動手操作,在動手、動腦中學會自主思考,驗證自己的猜想,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在新知教學之后,我會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物品自主地開展物理實驗,如紙鍋燒水、自制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自制照相機等。在這樣的實驗活動開展中,學生不僅可以對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還可以在運用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轉變教學方式
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倘若想實現有效的科學探究教學,首先要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了實現這一點,物理教師需要改進傳統的以填鴨式為主的教學方式,在講授法的基礎上融入其他極具探究性的教學方式,借此使學生在日常的物理教學活動參與中潛移默化地感知到科學探究,享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進而教師再慢慢地對學生放手,為其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其在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下實現探究能力的發展。
以“力”這一內容教學為例,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力的作用效果”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在知識講述之前組織學生進行了這樣的探究活動:首先,我邀請一名學生站在講臺上,用力拉彈簧和壓彈簧。其他學生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在直觀的動作演示下,學生可以看到,當拉彈簧的時候,彈簧的長度變長了;當壓彈簧的時候,它的長度變短了。在這一現象結論的基礎上,我再次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彈簧的長度變長、變短,其實其他的什么在發生變化。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的驅使下,會不假思索地答出是長短在變化。然后,我拿出一塊橡皮泥,讓另外一名學生擠壓一下,其他學生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按照以上的方式,學生會發現橡皮泥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最后,我引導學生結合這兩個生活小實驗來總結歸納。如此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這一結論,同時也使其享受到物理探究的樂趣。
3.倡導小組合作
物理作為一門極具抽象性的學科,對于抽象思維不發達且物理認知有限的初中生來說,其是難以理解的。而學生受其認知能力的影響下,其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會彰顯出不同的個性。對此,在組織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既然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那么,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給予學生物理探究的機會,使其在探究活動參與中能自主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其他學生合作探究。而且,在小組合作活動開展中,物理思維水平較低的學生會受到思維水平較高學生的影響,潛移默化地提升其思維水平,有利于其物理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關系,借助多樣化的策略,諸如生活化教學策略、科學探究策略等將生活引入到物理教學之中,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事物、現象等的驅使下,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掌握有價值的物理知識,為其學以致用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賈卓穎.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幾點嘗試[J].學周刊,2014(7):109.
[2]謝遠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13(4):70-71.
[3]施順旺.聯系生活實際物理現象,深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1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