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元芳
摘 要:小學生的天性活潑好動,個性張揚。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動手操作,從而構建出讓學生更加喜愛的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發展;核心素養;激活;創新意識
心里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的鮮花是開在指尖上的”,我認為,創新的靈感也來自于兒童的手指尖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積極動手操作,激活孩子們的創新靈感,拓寬孩子們的創新思路,從而使得孩子們盡可能地掌握創新方法。
一、緊密聯系生活,操作中喚醒創新意識
兒童的天性活潑好動,自我表現欲強。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使得學生好動的天性得以張揚,同時喚起孩子們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厘米和米的初步認識”時,通過分組比賽測量學生的身高、黑板的長度及教室的長與寬等有組織、有目的的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去測量目標物。有的學生就想到一種簡易的操作性很強的方法:在教室的前門旁或其他空間較大的地方用米尺先標出一米,然后再分別標注上110厘米,120厘米,130厘米,140厘米,150厘米,160厘米,170厘米等,每兩個整十厘米數之間還作了5厘米處標識,然后有序地站在這個標識處一一測量,組長負責讀數并記錄。學生的細致令我非常自豪!當孩子們完成好各自小組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而且用的是他們自己動手實踐得來的數據時,課堂上揚起的滿是張張自信又驕傲的小臉!學生通過在教室的墻壁上標注高度,然后站在旁邊比對,從而輕松測量出身高,不能不為孩子們的創意喝彩!本次動手實踐成功喚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強化動手能力,操作中獲得創新靈感
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源自于創新靈感的激活。例如在教學“認識元角分”時,一年級的孩子還太小,多數沒有花錢買東西的經歷,對于人民幣有的甚至根本不認識。那么怎樣讓孩子們認識人民幣并理解人民幣的換算單位著實一度難倒了我!課前我通過班級微信群發布預習通知,請家長們帶著孩子預習課本,利用休息日帶領孩子一起去購物,讓孩子親臨購物現場,親自付款(家長在一旁陪伴)。孩子有了這次跟人民幣近距離的接觸后再回到課堂上,“揚言”自己會花錢買東西了,都認得錢了等。于是我便讓孩子們拿出學具人民幣模型,先小組交流認識人民幣的面值有哪幾種,記住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的顏色、圖案等。然后我又組織孩子們去模擬商店購物,我扮演售貨員。孩子們爭先恐后地來我的商店買東西!當買到玩具熊需要68元時,前來購買的孩子從自己的學具人民幣模型里開始倒騰了!但也沒能正確付款。于是我便引導孩子們展開討論,再動手拿一拿。經過一番激烈爭論,學生給出了好幾種付款方案:有的給出70元,讓我找零;有的給我6張10元的,一張5元的,3張1元的。期間不停地有孩子舉起小手直呼還有別的付款方法!學生通過本輪親自動手付款,充分激活了他們的靈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增加想象空間,操作中拓寬新思路
教學中,盡可能增加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在空間想象活動中拓寬創新思路,利于學生更好地創新。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首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角”字,并問學生:“你們認識這個字嗎?”學生回答認識后,我又接著問學生:“看到了‘角這個字,你想到些什么?”學生的思維空間一下子拓展開來了!有的學生說她想到了南飛大雁的飛行圖案,有的學生說想到了角尖尖的,還有的學生說想到了角的大小不同等。于是我再順勢引導學生:“那你能根據你的想象用紙折一個角嗎?”學生回答“可以”之后便開始行動起來。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再加上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最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對于“角”也有了自己清晰的認識。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不斷地實踐,得出正確的答案。注意突出圖形性質的探索過程,重視直觀操作和邏輯推理的有機結合,通過多種手段來探索圖形的性質。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四、注重課堂實踐,操作中探索創新方法
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親手擺學具,在擺弄中直觀認識數學,進而抽象得出數學知識。在教學“算24點”時,學生在已經掌握了混合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以玩游戲的方式進行了本節課,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整節課學生把游戲的級別一升再升,學生真正體驗到了課堂實踐的樂趣。操作中,教師必須時刻督促學生,注重對學生操作方法的及時指導,這樣學生既學得輕松愉快,又牢固透徹。又如在教學認識“年月日”時,通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日歷卡片,動手圈一圈31天的月份有哪些,30天的月份有哪些,還有個特殊的月份是哪個月,再找一找。學生通過尋找對比就不難掌握年月日的相關知識。課堂實踐是創新思維的唯一載體,基于課堂實踐的創新才能永葆活力!
綜上所述,“動手操作”是學生創新精神得以升華的載體,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得以發展,創新素質得以提高的重要平臺!教無止境,學海無涯!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必須注重課堂實踐,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創新方法。唯有如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才能充滿活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從而使得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以真正提高!
參考文獻:
[1]譚念君.小學數學教材處理的智慧[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奠宙.小學數學教育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張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華應龍.我這樣教數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